妻子因病去世,彭桓武伤心过度昏迷7天:我追她去了,她让我回去

历史不惧孤 2024-05-20 19:42:09

他是杨振宁的同学,在32岁毅然回国,对中国第一代原子弹和氢弹研究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然而,他却因淡泊名利,为许多中国人不识。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物理学家——彭桓武。

钱三强曾多次感叹:

“彭桓武默默地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但很少有人知道。”

因为沉迷于工作,彭桓武直到43岁才结婚。

然而,命运却似乎与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他的妻子不幸患了癌症,早早地离开了他!

追悼会后,彭桓武伤心过度,昏迷了整整7天!

在被儿子唤醒后,他眼中满是对逝去妻子的眷恋与不舍。

他告诉儿子:

“我这次昏迷是追你的妈妈去了。她说:‘你的功德还没有圆满,你先回去吧!’我就回来了。’”

那么,这位默默无闻的科学家有着怎样的一生?他与妻子之间又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彭桓武

01

1915年,彭桓武出生于吉林长春。

他的父亲彭树棠是晚清举人、长春县的县长。

耳濡目染之下, 彭桓武像父亲一样“会读书”。

他仅仅用1年时间,就修完了高中3年的课程,随即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与杨振宁、王竹溪、林家翘并称为“清华4杰”。

大学毕业后,彭桓武又考上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的研究生。

1938年,周培源指导彭桓武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并为彭桓武选择了马克斯·玻恩为导师。

马克斯·玻恩是量子力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悉心教导为彭桓武未来报效祖国、领导和制造核武器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玻恩跟爱因斯坦是好朋友,他多次写信炫耀自己这位中国门生:

“彭桓武尤其聪明、能干。他总是懂得比别人多,懂得比别人快。”

彭桓武

1947年,32岁的彭桓武放弃国外丰厚的薪酬,毅然归国。

晚年,有记者采访他:

“当年为什么回国?”

彭桓武一听这个问题就火了,气愤地回答说:

“你这个问题的提法不对!你应该说为什么不回国。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回国后,彭桓武身兼数职,既是清华、北大物理系的教授、研究生导师,又是“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02

在忘我的工作中,一晃十年过去,彭桓武成了大龄剩男。

二姐彭楚秀着急了,开始自己物色弟媳。

1958年的一天,彭桓武接到二姐的口信:

“星期天来家里吃中午饭。”

到了约定的日子,彭桓武走进二姐家,一眼就看到一个身材高挑、气质端庄的姑娘坐在桌前。

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预感:

“这个姑娘会不会是二姐为我找的对象呀?如果是就好了!”

这姑娘不是别人,正是彭桓武后来的结发妻子——刘秉娴。

彼时,刘秉娴36岁。

她人如其名,秉性娴美。

刘秉娴自幼身世坎坷,父母去世得早,她在大哥和两个姐姐的抚养下长大。

16岁那年,她便自食其力,学当护士。

几年后,大嫂病故,大哥再娶,却抛下了三个年幼的儿女。

刘秉娴果断接过养育侄子侄女的重担,努力赚钱养家。

因此,她无暇顾及自己的感情生活,一直单身至今。

03

当两人互相看中之后,彭桓武坦诚地向刘秉娴诉说了自己的不足:

“我不会洗衣服、不懂穿戴、不会做饭、对当官掌权不感兴趣、不懂人情世故……你能接受这样的我吗?”

彭桓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父亲生前对他重复最多的评价就是:

“不懂政治,不会办事。”

在日常生活上,彭桓武也显得非常木讷和“蠢笨”。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生活不能自理。

彭桓武担心这样的自己,会增加刘秉娴的负担。

然而,心存感恩、乐于奉献的刘秉娴,却温柔地回应道:

“你不会洗衣服,我会;你不懂穿戴,我懂;你不会做饭,我会做,我还懂得什么菜如何吃最有营养;你对当官掌权不感兴趣,我也不感兴趣……”

就这样,两人认定了彼此。

彭桓武一家三口

1958年年底,这对相见恨晚的有缘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婚后,两人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彭征宇。

有了温馨的家庭,彭桓武的生活丰富起来,周末常常带着妻子同游香山。

与此同时,有了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彭桓武得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其中,彭桓武作出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

彭桓武

04

令人遗憾的是,彭桓武夫妇情深缘浅,只相守了短短19年。

1977年,命运对这对恩爱夫妻施下了残酷的诅咒——

刘秉娴被确诊为肺癌晚期。

得知妻子患了不治之症,彭桓武心如刀绞!

在深深的悲痛之后,他鼓起勇气,艰难地把医院检査的结果,如实告知妻子。

没想到,刘秉娴不哭不闹,只淡定地说:

“我已经猜到了。”

妻子的坚强和冷静,让彭桓武心中充满了苦涩与愧疚。

他紧紧地握住妻子的手,眼中噙着泪水说:

“我们一起面对它,一起努力,一定能战胜它!”

从这天开始,这对夫妻开始与病魔做顽强的斗争。

彭桓武下班后,总是第一时间赶往医院陪伴妻子。

他还四处奔波,寻访中西医专家,只为寻找一丝治愈的希望。

然而,病魔无情,时间紧迫,一切努力似乎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终于有一天,身心俱疲的刘秉娴,对丈夫说:

“我哪儿也不去了,既不去化疗,也不看中医了。现在看来,四处奔波求医问药也是在耗费精力。我累了。”

彭桓武尊重妻子的选择,他把妻子接回了家,并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把所有的时间完整地留给妻子。

彭桓武

05

1977年8月15日,这是一个悲伤而又平静的日子。

55岁的刘秉娴在她熟悉且温暖的家中、在丈夫和儿子的守护下,含笑而逝。

料理完妻子的丧事后,彭桓武回到家,眼望人去屋空,他和儿子抱头痛哭!

当天夜里,彭桓武的悲痛达到了极点,他突然昏死在床上!

儿子和侄子发现后,立刻将他送往医院抢救。

然而,各种措施都试验过,所有能用的药都用过,彭桓武还是高烧不退、昏迷不醒……

整整一个星期,彭征宇守在父亲的病床前,不断地喊着父亲,声音里充满了恳求。

终于,在第7天,彭桓武在儿子的呼唤声中缓缓睁开了眼睛。

“爸爸,你总算醒了!”

彭征宇激动地握紧父亲的手,喜极而泣!

彭桓武的意识逐渐清晰,他望向儿子,轻轻地说:

“小宇,知道我见到谁了吗?——你的妈妈。”

彭征宇愣了一下,随即明白父亲这是想要追随母亲而去。

他哭喊道:

“爸爸,你不要抛下我,我已经失去了妈妈,不能再失去你了!”

彭桓武看着哭成了泪人的儿子,心中充满了愧疚和不舍。

他缓缓抬手,拍着儿子的头说:

“小宇,我们以后不要再哭了。你不许哭,我也不哭了。我们应当高兴才对。我这次昏迷是追你妈妈去了。我追上了她,并见着了她。她在那边非常好,身体健康,再也没有病痛折磨她。我想跟她去,她说:‘你的功德还没有圆满,你先回去吧!’ 我就回来了。”

彭桓武

06

这次脑膜炎的猛烈袭击,给彭桓武的身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他口歪眼斜,手脚不灵,半边身体麻木。

但他不再放弃,他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誓要夺回属于自己的健康。

他告诉自己:

“我必须像健康人一样自理生活,重新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只有这样,我才能功德圆满,与秉娴在另一个世界里相聚!”

在强大的意志力支撑下,加之儿子的细心照料,彭桓武果然恢复了!

康复后的彭桓武,排除一切与科研无关的杂事干扰,脚踏实地地投入科学研究工作中。

他坚守“不开会,不出国”的原则,拒绝出国,谢绝领导召见。

晚年,彭桓武相继担任了理论物理所所长、统计物理与凝聚态理论学术小组组长、科学院数理部基金组组长等。

但是,当他所草创开拓的许多工作走上正轨后,他就辞去这些头衔,把机会留给更年轻的科学家。

他淡泊名利,对金钱和权力毫无兴趣,每天只是埋头研究、演算公式。

一天,李觉去看望他。

同去的司机师傅看到彭桓武的书桌后,感叹说:

“老科学家还在看书呢!”

1995年,80岁的彭桓武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成就奖”,并获得100万元港币的奖金。

拿到奖金的第一件事,彭桓武就是给以前的一个同事打电话。

这位同事曾经在他领导下参加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不幸因公负伤。

彭桓武在电话里询问:

“你身体怎么样?看病、吃药要花很多钱,我来给你报,现在我有钱了。”

对方感激地说:

“彭先生,我的医疗费有国家管呢,这些奖金您自己留着!”

但是,彭桓武并未将这笔奖金用于个人享受。

不久,他用这些钱成立“彭桓武纪念赠款”,奖励那些当年为祖国尖端科学事业做出过贡献、而如今年纪大退下来已没有力量去竞争奖项的老科学家们。

2007年2月28日,彭桓武在北京安详离世,享年92岁。

在遗嘱中,他将一生的积蓄——50万存款,全部捐给了物理研究所。

这就是视金钱名利如粪土、视事业如生命,两袖清风、有情有义的老一辈科学家彭桓武先生,他值得让每一个中国人铭记!

参考书籍:《彭恒武传》——王霞

0 阅读:0

历史不惧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