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辉煌的罗马帝国古典文化,逐渐被基督教所取代,发生了什么?

聪聪评历史 2023-05-16 07:16:01
引言:

在有人鼓吹潮流文化的时候,也有人在怀念古典文化所带来的绚烂与厚重感,尤其在西方文化中,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更被学者誉为西方文明的古典时代。

古罗马范围示意图

古典这一词源于拉丁文classicus,意为“一流地,最上乘的”,从中足以看出欧洲人对古典文化的骄傲和追捧。

它起源于希腊,后被罗马人发扬光大;它在奴隶制的经济上生根发芽,是城邦内的少数公民文化;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而销声匿迹,最终变成近现代西方争相研究的宝贵文化。

作为西方理想化的文明模板,西方古典文化为近现代西方文化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恩格斯在其著作《反杜林论》中就如此叙述过西方古典文化的重要性:“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君士坦丁一世

当罗马强盛,横扫欧洲四海时,它自然勃发兴盛一时,而当罗马帝国的经济循环在遇到瓶颈,难以维继而衰落时,它也随着孱弱下去,在罗马帝国后期此起彼伏的危机中,古典文化的精神逐渐不符合罗马人实际的生活状态,在私有化和兼并的浪潮中,逐渐被上层和民众抛弃。

在后期君士坦丁引入基督教,尝试用宗教信仰的文化教化人民,就可以看出罗马帝国的发展已经背离了古典文化了。

是什么导致了西方古典文化的衰落和断代?罗马帝国长达千年的兴衰史,能不能为我们解决这个历史难题?

罗马扩张示意图

一、古典文化的起源、勃兴以及转折

古罗马兴起于意大利半岛,与希腊城邦相邻,罗马城邦的扩张战争,自然而然地吸纳了希腊文化的精华部分,并且逐渐演变成了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

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文化特点,首先是质朴浑厚、诚实守信的民族特性。作为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罗马的民族文化与希腊大相径庭。

在希腊的神话艺术作品中,我们不难察觉希腊人骨子里的浪漫主义精神,希腊的神祇活泼而奔放,充满着热爱自由和理想主义的美感,进而也因此显得多情、散漫而不切实际,这一点更在后来众多古希腊哲人先贤的探索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相比之下,罗马人则带着严肃而质朴的态度。

罗马帝国

原因无他,罗马是一个农业民族,国小民寡,在王政时代和共和国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着小农经济的主体性,没有多余的资源,人们习惯于艰苦朴素的作风,对身外之物的奢华昂贵并不追求。

他们更热衷于和自身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公民权利,元老院开会时坐的都是普普通通的硬板凳,要是有谁追求奢靡和排场,反而会遭到检察官和公民的一致谴责。

第二则是注重现实主义和求实致用,罗马人讲究实际,致力于军事和政治的建设以满足对外扩张的需要,其次就是重视科学技术在农业、畜牧业、医疗等领域的实际运用。如在罗马时代的科学技术研究上,他们将希腊古典时代的科学知识系统化地进行概括,使得部分学科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形成了有实际价值的理论体系。

早期欧洲农耕

比如科鲁美拉结合当时罗马帝国的经济背景和生产关系条件,写出的12卷的《农业论》;涵盖了农牧业的生产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对后来中世纪的庄园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后来史学家研究罗马生产关系的重要著作。

但需要加以说明的是,虽然罗马人引进了希腊文明的教育制度,但只是将希腊哲学当作道德教化工具来使用,这让哲学本身以及文化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它消解了希腊哲学“始于惊讶的认识冲动”。

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虽然肯定了人人都具有理性思考的机会,但是它不要求人类多用理性去思考,而是关切于人类本身如何利用自己的理性塑造高尚的品行,这也更切合城邦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即“从智慧到善,从知识到意志”。

苏格拉底雕像

罗马帝国的哲学更强调品性的重要性,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如果希腊哲学强调“知识就是德行”,罗马显然就是反过来的,对“德行就是知识”青睐有加。

古典文化作为罗马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在王政和共和国时代,为罗马公民的精神发展提供了前进方向,建立于奴隶制经济之上的古典文化,成为罗马人无往不利的坚盾。

他们能为了城邦的利益自发地接受军队征召,带上自筹的武器干粮保卫城池,也能在生产的过程中实事求是以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他们追求向善的哲学思考,使得国家内部和谐稳定,让罗马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图片来自网络

可随着罗马的不断对外征服,这个小城邦逐渐强大且领土不断扩大,巨大的财富也纷纷流入了罗马,连年的征战仍然需要所有人出工出力,但征服成果的分配却明显不均,穷者越穷,富者越富,土地兼并的浪潮如画卷一样徐徐展开,上面铺满了支离破碎的自耕农尸体。

没有了土地,公民政治权利的缺失就成了文化衰落不可治愈的顽疾。

罗马公民不再是共和体制下的城邦主人,公民参政的权利逐渐被收拢到少数人的手中,位高权重之人,登高振臂,一呼百应,而那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声音,就这样淹没在了统治者的权威底下。

这样一来,古典文化中所倡导的积极投入公共事务和议题中去,参与决定国家大事小事的公民精神,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罗马士兵

原本罗马公民的主体构成在军团中逐渐缺位,以至于“罗马再也无法知道,在行省中率领着军队的任务是它的将领还是它的敌人”,公民失去了保护国家的目标,罗马失去了忠心拱卫自己的保护者,军队变成了实现个人野心的工具。

在这种人人自危,内战和政变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情况下,罗马人失去了作为城邦公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而公民的自由就更不必提了,土地兼并使得大量的自耕农破产,为了逃避沉重的赋税,他们不得不将自己的土地进献给大土地者,把自己的家庭牢牢地绑定在大土地者的庄园中,沦为只比奴隶处境好一点的隶农。

罗马帝国奢靡放纵的贵族生活

后续的统治者也没有尊重他们的利益诉求,用一轮接一轮的敕令断绝了隶农从中逃离的可能性,作为公民之一的隶农,他们的自由成为了一纸笑谈。

与下层的水深火热相比,上层在享乐的风潮中逐渐丧失自我,统治者背弃了罗马古典文化中艰苦朴素的作风,而原本扎根在每位公民心中的古典精神与现实产生了巨大的鸿沟,古典文化的教化作用,既不能满足人民的生存需要,也不能调和他们的认知,为什么有的人不用劳作,不用打仗,靠着剥削也能够活得安乐自在?

古典哲学无法给出问题的解决办法,但是宗教给出了答案:在世界终结前,上帝将要对世人进行审判,行善之人将直升天国,而作奸犯科之人将要投入硫磺火湖中永远灭亡。

古罗马教育

于是无数底层人民在日复一日的挣扎中,逐渐向宗教滑落,在灵魂永存的说教中终于得到精神慰藉,古典文化上的思考被大众抛弃,于是古典文化不可避免地衰落了。

二、罗马帝国后期古典文化的衰落之路

在罗马帝国末期,西方古典文化的衰落直观地体现在方方面面,但实际上,从建立在奴隶制经济之上的罗马帝国诞生起,古典文化的破败就已经无可避免了。

还是从哲学说起,若民众将希腊哲学的理性思考贯彻到底,势必随着时代的发展引来类似文艺复兴的社会层面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进而对罗马帝国的统治权威发起挑战,而罗马帝国的延续却依靠强权支撑。

壁画《雅典学院》描述的古典文明时期学派林立景象

为了维护统治的根基,统治者不允许哲学思考对帝国的法理和存在的合理性,产生任何质疑,哲学和哲学教育只能作为帝国统治国民的手段,而不能改变帝国的原本样貌。

尽管罗马帝国在扩张中形成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它接受的哲学层面广泛而包容,但它的哲学思考更多地停留在现实生活中,即罗马帝国的人民能够通过哲学的认知,更加拥护帝国的长治久安,维护帝国推行的教条和法律。

在罗马帝国前期盛行的斯多亚哲学便是其代表思想。

它通过理性的力量发展了自然法和人类统一体的社会理想,但它回避了实现这种理想的社会手段(即否认统治阶级存在的合理性,发动革命运动推翻统治阶级),而只是强调个人应该实现其最高本性并服从律法所指导的问题。

柏拉图

说到底还是通过道德教化,来弥补理性和紧张的帝国现实之间的隔阂。

被封堵的物质哲学思想难以进一步深入,因此在罗马帝国后期,哲学思考明显表现出了宗教倾向,在帝国后期盛行的新柏拉图主义,就是古典时代染上了最多神秘学色彩的哲学派别,同时也是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个派别。

它将众多哲学学派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却没有从中产生新的思考,普罗提诺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学说进一步发展,将哲学与宗教神学之间相互牵线搭桥,对于世界的本源认识,他既不承认存在,也不承认思维,而是将凌驾于存在和思维以上的“神”作为万物的本源。

奥古斯丁

结果就是,新柏拉图主义的理论逐渐完善了基督教神学的哲学基础,变成了奥古斯丁论证“三位一体”学说的主要依据,进而融入到了神学中,古典哲学从此销声匿迹。

而哲学教育的传播也受到了阻碍,以哲学作为道德教化的工具,其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它要求接受教育的人有一定的素养,换而言之,接受哲学思想来进行道德教化的学生,必须要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自觉的理性思维。

当时罗马帝国实行的是三级学校教育制度,在雄辩术学校以及哲学学校,都需要家庭承担高昂的学费,就连奥古斯丁也会因为交不起学费而中途辍学一年,所以哲学的受众面始终是朝着少数人的。

被俘获的奴隶

至于被俘获的奴隶和被抛弃的隶农,帝国就更不把他们的道德教化问题当一回事了,因为他们只需要日复一日地在田间劳作,解决自己的糊口问题,疲于奔命的人会为了明天的生计而思考,却不会对上层建筑的压迫有什么深切的认知。

但人类的思考是不会停止的,从2世纪末开始,罗马帝国就一直被内忧外患所困扰着,政局变幻莫测,内战与皇位更迭频繁,靠讨好军人而走上台的统治者也更多了,但他们的统治往往都是短命的。更致命的是,后来者仍然乐此不疲地利用军队不断地走上台,然后旋即被后来者推翻。

“让士兵得到好处,其他全部不管”,成为了他们的统治信条,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现实生活越来越感到捉摸不定,整个帝国都陷入到了世界末日的恐慌状态里。

罗马角斗表演

在“末日”临近之时,上层人士疯狂地发泄欲望,投身于纵情糜烂的生活,政府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狂欢纵欲,而屡屡增加娱乐假日,公元1世纪的全年娱乐日只有66天,而公元2世纪曾暴增到123天,政府则陷入了财政亏空的恶性循环中。

政府拆东墙补西墙,只能通过不断增加收税以满足统治者的享乐生活,古典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另一边的底层人民则带着绝望和忐忑的心情,迎接即将降临的灾难,对在罗马帝国的重压之下喘不上气的下层人民而言,当他们从田间支起疲惫的身体,仰望星空时,他们便渴望有一个存在,能带他们脱离眼前沉重的税负,走向永享极乐的天国。

基督教最高信仰耶和华

于是宗教开始从帝国流传开来,它以口口相传的神奇传说证明神的伟力,让越来越多的罗马人心甘情愿地投向宗教,以追求心灵上的慰藉和满足。

而作为批判和阐述思想的文学家,其工作本来就是主要围绕着对古希腊哲学先贤的发言进行注释,许多作家只是附庸于前人的作品,缺乏自己的真知灼见。

在基督教成为国教后,文学活动则完全局限于编写圣徒的传记、编纂辞书,编辑古代作品,创作内容极为贫乏,古典文学实际已经向基督教文学过渡。

三、西方古典文化衰落的影响

西方古典文化的衰落,是帝国后期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两者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最后共谱了罗马帝国毁灭的乐章。

罗马军团

到了帝国晚期,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社会等级的结构被破坏,作为燃料运转的奴隶经济逐渐陷入了停顿,小农经济一蹶不振,在下层经济的停摆下,连统治阶级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败。

元老院的贵族变成了尚有资产的中等阶级,竞相追逐的对象,他们虽然腰缠万贯,却并没有多少以往上流人士所具备的修养和哲学深思,他们对金钱的兴趣远大于对罗马传统文化的追求,短视而贪婪,对古典文化的抢救毫无益处。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军队,晚期的罗马军团被蛮族从内部占据,原本的公民军占比大大下降,而为了保持军队的战斗力,罗马帝国不得不向未开化的地区征集士兵,原本由城邦公民所建立的,极具爱国精神的军队联盟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蛮族对利益的追逐。

罗马军团

除去物资上的需求,军队更要求政治上的额外权利,换而言之,就是统治阶级必须把自己的特权分享甚至转让给军队,这样军队才会毫不迟疑地听从统治将领的命令,发动政变,甚至内战。

在军队中得到升迁的蛮族军官纷纷涌入政府和社会上层,他们只热衷于赋税以收取更多的财产,他们的文化根源并不在罗马,缺乏文化认同,因此他们也鄙弃罗马文化的教育,整个罗马社会也逐渐被蛮族化,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也成了必然。

公元3世纪,曾经强盛的罗马帝国,潜伏的危机终于被全面引爆,国内战乱不断,吏治混乱,古典文化质朴务实的精神被穷奢极欲的享乐主义取代,文化领域陷入了严重的精神危机。

狄奥多西一世

罗马人抛弃了自己的古典文化,转投了宗教的怀抱,在帝国三番五次的打压下,宗教的野火并没有被扑灭,反而越烧越旺。

无可奈何之下,罗马帝国最终承认了基督教的存在。

公元313年,“米兰敕令”问世,当时的统治者君士坦丁正式承认了基督教为合法的宗教,392年,狄奥多西正式将基督教确立为罗马帝国国教,这变成了西方文化史的重要转折点。

基督教在精神领域取得唯一的话语权,将人民的思维牢牢地圈禁起来,于是古典文化学说统统被视为异端,古典著作被列为禁书,许多名著遭到焚毁和破坏,古典文化终于走向了灭亡。

影视剧中繁荣的罗马帝国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古典文化灿烂而辉煌,但由于它始终是建立在奴隶制经济体制之上的,因此摆脱不了与奴隶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

当以奴隶制经济为动力的列车已经不适合历史的进程,却因为强大的惯性而刹不住车,改不了道时,坐在车头的古典文化就变成了受害者,第一时间被甩了出去,在一地的断壁残垣中,看着那个曾经强盛辉煌的帝国火车头一路撞上南墙四分五裂。

但即使它被摔进泥里灰头土脸,面目全非,但它仍然待在人类发展历史的轨道旁边,等着下一任列车从它身边经过,伸出手拉它一把,走向全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罗马帝国后期的宗教形势》—郭苏星

《浅析罗马帝国末期西方古典文化的衰落》—徐宏英

《晚期罗马帝国的文化困境》—金利安

《古罗马帝国衰落原因》—徐洪梅

1 阅读:19

聪聪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