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抗病育种的原理和最新进展

卧枝汇 2024-04-24 05:35:15

在现代养猪业中,种猪的抗病力和生命力是衡量其育种价值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核心猪群健康状况良好,接触病原较少,用传统方法对这些性状进行选育面临巨大挑战。本文将介绍种猪抗病育种的原理和最新科研进展。

传统育种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育种方法主要依赖于表型选择,即直接观察猪群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但由于核心猪群较少接触病原,这使得通过传统方法衡量和选育抗病力及生命力变得十分困难。

杂交育种的挑战

为了提高猪群的生命力,选育者们采用不同谱系的猪与核心群杂交,以期建立良种的商品猪群。然而,由于猪群面对的疾病并非一成不变,这种选育方式也充满挑战。

分子育种技术的突破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应用

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为种猪抗病育种带来了新的希望。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不同动物基因组上的差异位点,可用于预估猪之间遗传潜力的差异。猪SNP60基因组芯片含有60000个SNP,为基因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标记。

猪基因组芯片

基因选种的进展

基因选种通过分析每个SNP的表型,叠加预估的等位基因效应,从而推算每头猪的育种价值。这种方法对于那些难以通过传统方法测定的特性,如性别限制性或生长后期才能检测的特性,具有显著影响。

标记辅助育种(MAS)的发展

标记辅助育种(MAS)通过预测数量性状位点(QTL)的效应,降低不理想等位基因的频率。多项研究已鉴定出与经济效益相关性状的标志物,如活仔数量、生长率、采食量和肉质等。

全基因组测序的贡献

猪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分析潜在候选基因提供了重要工具,有助于探索可能影响动物健康的等位基因效应。

最新科研进展 QTLs研究

研究者们已经识别出多个与提高白细胞计数及疫苗接种后免疫反应相关的QTLs。这些发现有助于提高猪群在疾病侵袭时的免疫应答。

此外QTLs研究在种猪育种中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更精确的基因定位和鉴别、QTNs的挖掘和分化分析、重要经济性状基因的发现和标记,以及新方法和技术的应用。这些进展为种猪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种猪产业的持续发展。

基因编辑技术的兴起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为抗病性选育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人工合成的基因序列取代动物基因组上的特定区域,可以实现对抗病基因的精确编辑。

四川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成功建立了可进行多次基因编辑操作的猪原肠化前上胚层多能干细胞系。利用这种干细胞系,可以实现对多个基因的编辑,从而培育出具有多个优良性状的种猪。

PRRS抗病性的突破

Whitworth等人的研究显示,通过在猪CD163基因上引入特定突变,可以有效防止PRRS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感染。这一发现可能是改善PRRS抗病性方面的最大突破。

种猪抗病育种是一个复杂但至关重要的领域。随着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和基因编辑工具的应用,我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抗病育种,从而提高养猪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动物福利。然而,这些新技术的长远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0 阅读:0

卧枝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