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入5月,24考研基本结束。
相较历年的考研数据,24考研还是有不少变化的,有些变化不仅是未来考研的发展趋势,更多还与我们研究生毕业后的工作前景息息相关。
25备考的同学如果还没有确定院校专业,或者想要再选一个备选院校,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你一点参考~
PART 01
24考研报考人数下降?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报名人数较去年下降36万。
自疫情以来,考研一直是一个热潮,23年考研报考人数甚至达到了474万。可以说,这是考研报名人数自2015年起持续、快速增长以来的首次下降。
“考研热”退潮趋势,一般由几个因素导致:
①考公考编热
经济环境变相助力了考公考编热,一些人认为读研的尽头最终可能也是考公,索性“一步到位”直接考公,一定程度上转移了一部分考研的竞争。
②出国机会变多
疫情结束后,出国留学或者工作更加方便,即读硕选择变多。
③读研成本
目前,专硕持续扩招,学硕缩招,部分专硕学费一路走高,经济气大环境下,这笔钱也是需要考虑的。
当然,看完了考研的“名义报考人数”,我们还得再看一下“实际报考人数”,看完后,你会发现,竞争还真一点没变少。
PART 02
24考研弃考率下降
在之前的年份,考研的弃考率基本在10%左右。
2023年,受到疫情影响,真正参加这考试的人数不足350万,弃考率高达35%,到了2024年,考研弃考率未23%,呈下降趋势。
咱们把报考人数减去弃考人数,会发现实际考试人数在2022年达到巅峰411万,2023年为309万,2024年为338万,即今年实际考试人数是再度拉升的。
根据部分省市反馈情况,今年弃考率明显下降,实际完成考试的考生人数有所增长而不是下降,说明有效竞争考生多了。
PART 03
双非院校真的稳了?
2024年,不少著名高校考研报名人数继续下滑,但是一些“双非”大学报名人数逆势增长,“逆向考研”现象依然存在。
例如,安徽医科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共有8516名考生报考,较上年增加700余人。
安徽中医药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共有近4700名考生报考,较上年增加400余人。
”逆向考研”现象引发热烈关注,这也反映在高校录取结果上。
例如,昆明理工大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新生总数为5392名,其中来自“双一流”高校的新生有346人,人数占比6.42%。
深圳大学2023年录取5157名新生共来自708所高校,其中40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0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双一流”高校占比18.36%。
所以,在选择院校时一定要关注目标院校的竞争生源质量,不然到了明年出分,很有可能你会发现,退而求其次考一所普通双非,但里面个个都是大神,难度不亚于考985。
PART 04
人文社科专业卷上天
今年部分院校的文科类专业分数都非常高。
如北京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今年复试分数线暴涨到411分。
根据深圳大学公布的截至10月17日各招生专业统考实时报名情况统计,在报名人数较少(预计报录比小于3)的39个专业中,理工类专业达到34个,占比87.18%。而人文社科类专业仅有5个,占比12.82%。
另外再提一嘴,各个人文社科专业情况还会有所不同,例如经济类的,这几年因为市场金融环境,普遍就业不好,相对的报考热度低了不少,有志于金融行业或家里有资源的,其实可以考虑考虑。
当然,人文社会学科根据地域情况,各个院校的实际考情又会有变化,例如天水师范学院是个二本,但凭借地域和教育类的院校属性,一些考研学科今年难度直接卷上天。
人文社会学科要怎么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还是有很多技巧的。
PART 05
理工农医类招生再增长
近十年来,随着产业升级,我国研究生教育紧密服务“四个面向”战略部署,持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重点学科领域不断加强。从近年各学科研究生招生规模情况看,工学是招生人数最多的学科;其次是管理学;招生人数排名前五的学科依次还有医学、理学和教育学。2021年研究生招生总量较上一年增长6.32%。从各学科增长率方面看,医学是增长率最高的学科,达到了9.03%,引领了增长高点。具体未来哪些产业是大趋势,哪些学科报考了不亏好上岸,都可以问下规划老师,让他们帮你罗列一下。需要提醒的是,一些大跨类的专业千万别报考。比如明明本科历史学,本科没有编程基础就要跨计算机,还有啥经济学跨临床,咱都现实一点,真的不好跨……
PART 06
交叉学科发展迅速
交叉学科很好理解,就是把一些热门学科交叉在一起,形成一门更加垂直、应用范围更广、更好就业的复合学科。
推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既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以学科建设推动解决国家、社会发展命题的重要举措。
根据《202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的院校数量为232个,相较于2022年的院校数量增加25个。
在数量方面,2023年我国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交叉学科数量为860个,较2022年同比增长15.2%。从2019年到2023年,5年间我国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交叉学科数量增幅达40.9%。
具体哪些交叉学科现在很好考,今年又新增了哪些适合捡漏,哪些未来就业较好。
PART 07
24考研复试权重逐渐增大
很多同学认为初试过了基本就稳了。
但要知道的是每所院校初复试的占比不同,初试考得再高,碰到复试占比高的院校一样会被刷下来。
今年趋势为,多所院校复试权重增加,即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重视复试,各位同学一定要注意这个现象,比如:
①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某学院今年的初试和复试权重各占50%,但是去年复试占比还是40%。
②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今年复试占比40%,而去年只有30%。
PART 08
写在最后
考研择校择专业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三年后的就业。未来想在哪儿生活?哪些院校在这个地域会比较认可?
择校时,建议同学们可以自上而下把视野打开,从未来就业着手,慢慢推导到地域,最后推导到专业和院校。
当然在选择院校时,尽可能再多找1-2个备选院校,因为到了七八月很有可能你的目标院校会变参考书或考试科目,多一个备选院校就能更加稳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