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暂缓收房,是心地善良吗?

蔡垒磊 2024-05-28 13:11:36

文:蔡垒磊

今天看到一个事情,说一小伙子确定还不起月供,打算摆烂等银行收房,却被告知可以少还一点,只要按期往里打钱,哪怕是一半不到,银行也不收房,不启动法拍,还说是国家政策,给贷款人缓冲期。

小伙子一脸懵逼,这月供到底是还呢,还是不还呢?还,有房子住,可房子本身很可能真实成交价已经低于了自己的负债金额,如果房价继续下跌,那么纯负债金额将进一步加大;不还直接当老赖,房子的法拍价可能会比当前正常售价低得多,还得承担律师费等一堆费用,该欠银行的一分不少。最后小伙子放弃了摆烂想法,每个月还1000多,继续耗着。

那么问题来了,银行真的是响应国家政策,想让贷款人松一口气吗?显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它们自己知道,现在再继续按正常流程增加法拍房的数量,只会互相踩踏,最后让这堆抵押品一文不值,还不如趁着还款人还有那么一点点的还款能力,把他们的剩余价值榨干,因为正常人能不成为失信人,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规避,哪怕是在别的地方借钱来补窟窿。真到了一滴都榨不出来了以后,银行再启动法拍程序,让他们成为失信人,这样损失最小。

很多人说,政府是不会允许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但不好意思,事实上这件事已经发生了。中国的银行一向亲睐把房子作为抵押物,这是建立在过去20几年的经验之上的,但我上次说了我们的老百姓其实是没有真正经历过房地产的哪怕一轮完整周期的,而这件事对于我们这里的银行而言,同样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所以跟老百姓一样,它们照样是一脸懵逼,是不会刻意控制风险的。之前提过的经营贷也同理,业务啥的都是虚的,只要你老板拿房子抵押,我就敢授信。

因此一旦房地产价格出现了这种大崩盘的情况,银行们都将出现极大面积的坏账,甚至出现挤兑潮都有可能。而由于我国银行的特殊地位,最终必将是国家扛下所有,为银行提供无限子弹,这个无限子弹用之于民,也取之于民,也就是“拿你的钱还给你”。那你之前存进银行的“劳动”呢?没了,就这样,这就是未来将会出现的财富重新分配,你会发现当你要购买一些国外的东西时,它们都贵了一倍,但你手里的钱并没有变多。

昨天上海出了一个不痛不痒的527楼市新政,有人就欢呼说这波要起来了。这才哪儿到哪儿,在中国没有找到下一个互联网级别的全民参与的大赛道之前,房价永远不可能起来,因为我们这里最大的问题,是产业的衰退和萎缩,是需求错配,是无用供给太多,真正走对方向的高效创新极少,是低效,是容纳不了那么多人在社会上做有价值的事——而这一切的遮羞布原先是房地产,而随着越来越多人发现干啥都不好使,拼命往这块遮羞布上去凑的时候,遮羞布就偏离得越来越厉害,直到现在被撕下来了。

你要说中国的房地产还会不会起来?我说会起来,但前提是先把该爆的雷都爆了,大批理财产品得亏损兑付,大量法拍房得0成交,大量高学历毕业生得找不到体面的工作,银行得被挤兑一波,得“假死”一批,谈婚论嫁得没人再提房子,得无限制购买全中国的房子,得租房成本不再是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最头疼的问题,得把中产几乎斩尽杀绝,还得人民币跌到位。真到了那个程度,只要中国找到了下一片全民级的效率革命蓝海,那离真正的复苏就不远了——即资产全面低估,中国人未来在正确的方向上能创造的价值也被全面低估,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才能抄底,不管是抄底人民币还是抄底房产,其他时候都是送死。

其实这样想想,银行现在能把你的房子按估价卖了,平账规避风险,会不会再冒着继续下跌的风险,榨你那三瓜俩枣呢?大概率是不会的。一个连银行都不要了的东西,大概率是一旦把它按正常流程变现,银行资不抵债的底裤就会被彻底掀下来——如果没有国家在背后以无限印发来撑腰,它们的处境只会比王健林更惨。现在它们都是硬着头皮没办法,能拖一天是一天,只能期待拖到好转的那一天,但这是不可能的,它们不脱掉底裤,经济就好不了,这是规律,旁氏游戏的结局就是推倒重来,重开一局,而不可能在老的这局上永远玩下去。

这时候你还上赶着送钱,真是活菩萨了。

(完)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

0 阅读:15

蔡垒磊

简介:畅销书作家,著有《上行》、《认知突围》、《爱情的逻辑》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