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不可不读的一首送别词,句句看透了人生,惊艳了后世千年

诗愿侃天地 2024-07-22 08:18:36

#深度好文计划#

郭沫若曾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人物,他的诗歌技巧高超,语言生动,结构紧凑,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他成为中国文学的巨人。”

而苏轼之所以能得到郭沫若如此之高的评价,除了与苏轼无与伦比的文学素养有关外,还和他一生的经历有关。

苏轼一生仅仅活了64岁,而在他这短短的60多年中,却有几十年的时间都在被贬的路上颠簸。

不过,面对这样的人生际遇,苏轼早就活出了他自己的人生哲学。因此,无论世事如何变幻,苏轼都能够泰然处之。

正是因为拥有了这样一份难得的豁达与修养,他才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使得千年之后的人们,也不得不对其赞之又赞,叹之又叹。

所以,虽然苏轼一生都在被贬的途中,却一生都感悟了生活,感悟了人生。他也因此而写下了无数经典的词,使得他成为了宋词中的豪放大家。

而在苏轼无数经典的词中,其中更有一首洒脱的送别老友的词,堪称是经典中的经典,写透了生活,写透了人生。

这首词就是苏轼送别老友钱勰的词《临江仙·送钱穆父》。词中对人生的看法,惊艳了后世千年。其词如下: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深度赏析

1091年春,苏轼的好友钱勰(穆父)从越州(今浙江绍兴北)赶赴瀛洲(治今河北河间)任职,途经杭州时,作了短暂的停留。

彼时,苏轼恰好在杭州任知州。于是苏轼恰好能与老友钱穆父相聚一叙。离别时,苏轼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词,赠予赶赴瀛洲的钱穆父。

苏轼的这一首《临江仙·送钱穆父》充满了哲理意味与情感深度。词中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都展现了苏轼独特的生命观和内心世界。

在此词的标题《临江仙•送钱穆父》中,“临江仙”一词原本是唐朝的教坊曲名,在宋朝时已经演变成了词牌名,而“送钱穆父”才是真正标题。

在此词的上阕中,开篇的“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自从我们在京城一别,三年的光阴便悄悄地溜得无影无踪,你我各自远涉天涯,一直辗转奔忙在这人世间。”

这里的“都门”指的是北宋都城汴京;而“改火”则是由古人钻木取火的典故而来。

古人一年四季钻木取火都要换用不同的木材,故称为“改火”,此处指年度的变换;“红尘”二字则指人世间。

紧接着的“依然一笑作春温”一句,苏轼道出了他虽然与老友钱穆父分别已有三年之久,可他们却情谊弥坚,相逢一笑,犹如春日之和煦。

这一句以“一笑”作为情感的转折点,展现了苏轼与老友在面对人生困境时,表现出来的乐观与豁达。

这种乐观与豁达,使得他们即使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和挫折,也依然能够保持一颗温暖如春的心,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而苏轼在词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乐观精神,不仅是苏轼对自己的自我勉励,也是对朋友的一种慰藉。

上阕最后的“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两句是说,你我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内心早已如古井之水一般,没有一丝波澜,更像秋天的竹子一样,剩下的只有高风亮节。

其中的“古井”即为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的事物所动。因此“古井无波”是苏轼用来形容内心的平静与深沉。

“有节是秋筠”中的“筠”读(yún)意为竹子的青皮,这里借指竹子。“秋筠有节”,则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而有节操。

这两句以没有波澜的古井和只有高风亮节的秋筠为喻,进一步展现了苏轼的人生态度和品质。

因此,这两句词既是苏轼对自己高贵品质的写照,也是苏轼对朋友高风亮节的赞美和期许。

到了词的下片,苏轼把笔触一下子伸回了送别的场面。写下了“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这样的词句。

意思即是:“在这临别之际,云色微茫,月儿惨淡,你却即将连夜扬帆远航,看着你即将离去的孤帆远影,我内心难免惆怅惘然。”

而苏轼之所以会内心惆怅,是因为他知道,老友钱穆父即将赴任的瀛洲是偏僻荒野的州郡,远远不如他之前所在的越州繁华,比起京都汴梁,更是有天壤之别。

尤其是在熙宁年间,接连的旱灾与地震,使得大地皲裂,五谷不收,房屋崩塌,洪流肆虐,使得百姓流离失所,不得不南逃以求生存。

这样的惨象直至元祐年间,仍未得安宁。所以钱穆父从开封府调往越州,紧接着又转到了瀛洲,这种每况愈下的处境,使人心中愁云密布,郁郁寡欢。

这两句以孤帆、淡月、微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而深沉的氛围。这种氛围既是对离别情感的渲染,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而“尊前不用翠眉颦”一句,则是苏轼对歌女的劝慰和鼓励,告诉她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而是要坦然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最后两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中的“逆旅”为旅社或旅店之意;“行人”则是指旅行者。

这两句其实是化用了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的句子。

而这两句的意思即是:“人生在世,就好像是不断旅行的旅行者一般,而我自己,也是这旅行者中的一人。”

这两句阐明了苏轼对人生的看法,即人生何必要为暂时的离愁别绪而悲痛伤情呢?人生其实如寄也。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这两句其实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苏轼以逆旅比喻人生,表达了人生旅途中的艰辛与不易。

而“我亦是行人”则表明了自己也是这漫长旅途中的一员,与所有人共同经历着生活的起伏和变迁。

这种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和豁达态度,不仅展现了苏轼的哲学思考,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所以在苏轼看来,既然我们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的聚散离别呢?更不用在意是在江南还是在江北。

这区区十字,却写尽了苏轼豁达的胸襟,浪漫的情怀,洒脱的心境,把送别的压抑情绪一扫而空。

所以,苏轼的这首《临江仙·送钱穆父》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送别词,更是一首富含人生哲理、引人深思的佳作。

它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洞察,展现了苏轼独特的生命观和情感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生、面对困境的宝贵启示。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妥之处请告知删除!

0 阅读:19

诗愿侃天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