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联合国认为无药可救的黄土高原,中国死磕治理70年,如今怎样

奇观史君 2024-09-14 13:47:15

提起黄土高原,人们会想起漫天的黄沙,满地的黄土,头上裹着毛巾的老人,放声唱着信天游。

在人们印象中,黄土高坡气候恶劣,植被很少,极度缺水,动不动就是沙尘暴,其实这并不是黄土高原的原貌。

对于我们今天的饮食习惯、居住地区,都是我们老祖宗经过上千年的时间,严格筛选下来的。

同样,作为华夏文明的起源地,黄土高坡原来还是很美的,否则她肯定是留不下我们这么挑剔的老祖宗的。

原来的黄土高坡究竟有多美?他又是如何“生病”的呢?我国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了呢?

黄土高原在我国占据的面积并不算小,在远古时期,这里是一片巨大的湖泊,随着地形演变,地面逐渐裸露出来。

远的不说,我们就从商周时期说起,当时的黄土高原可是周朝的发家地,土壤肥沃,植被茂盛。

缺水?缺不了一点儿。要知道,这里原来可是一片大泽,即便今天已经变成土地,但依旧拥有着非常充沛的水资源。

周朝当时被分封到这里,包括后来的秦朝,都是被安排到这里给皇室养马的,扮演着“弼马温”的角色。

后来颠覆了商朝的政权,周朝形成了大一统王朝后,依旧没舍得离开自己这个黄土高坡老家。

商朝都城朝歌,那可是依山傍水的绝佳之地,这都吸引不住周王室,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黄土高原该是有多美。

当时的植被覆盖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不是草原就是森林,要不然怎么可能从商朝到汉朝,一直是皇家的“御用马场”呢?

铁器在民间的普及,可谓是文明进入迅猛发展的一个分水岭。相比于青铜器,铁器无疑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

尤其是当时的社会很稳定,人们吃饱喝足后没有啥娱乐活动,没办法跟我们一样,搂着手机看奇观历史君写的文章。

拿什么打发时间呢?造孩儿呗。当时没有计划生育,所以人们都可劲儿生,人口也迅速增多。

按道理来讲,人口多了其实是好事儿,但带来了很多问题,最大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耕地面积不够了。

咋办呢?开垦荒地呗,所以中国人的种地基因,是从几千年前就开始的,尤其是见不得哪里有荒地,看到荒地就光想给它开发了。

就这样,人们把树也都砍了,把草原也都毁了,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耕地,来养活多出来的人。

那时候的土地可没那么多的限制,你只要开垦出来,那就是你的,到时候给周王室交公粮就行。

所以,从周朝开始,黄土高原的原始面貌就已经开始遭到了破坏,没办法,谁让当时的CBD在陕西呢?

后来经过王朝的更替,包括战乱时期人们的逃荒,黄土高原遭到了大肆的破坏,一直到清朝,植被覆盖率减少到可怜的15%。

土地一旦连草都没有了,那和沙漠还有啥区别?得亏黄土高原的土质好,不过依旧难以避免土地沙化的命运。

整个生态圈都是一个整体,当一部分被破坏之后,会引发一系列的变化。就跟人生病后,往往会伴随一些并发症。

植被流失后,土地算是失去了表面的“保护层”,无论刮风下雨,都能够造成地表土层的流失。

尤其是水资源,在没有了植被的情况下,根本留不住,不单单是土地,土壤里的养分流失的更快。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土壤养分流失,植被更不容易生长,这更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联合国的人看到后都直摇头,说这里已经无可救药了。

最为严重的当属黄河,流经黄土高原的时候,那可是流到哪里,就带走哪里的泥土,损害了黄土高原,也搞“黄”了自己。

西周时期,黄河的泥沙含量为每年2亿吨,晚清时期达到了16亿吨。谈数字有些表面,最直观的便是黄河下游的河床。

当时黄河的河床,一度比地面还要高,直接被誉为了“地上悬河”,河南、山东的百姓没少因此遭灾。

我国从建国开始,就开始注意到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因为她是1.2亿人生活的家园。

最开始采取的措施叫做“坡面治理”,也就是在黄土高原上修建梯田,一层一层地将水留住。

没想到,现实和理论背道而驰,不仅没有达到锁住水资源的初衷,更是加剧了水资源的流失。

然后又提出了在黄土高原的河道里,修建“淤地坝”,这样既能够留住水源,淤泥还能改善土壤养分。

这个方案一经实施,获得了很好的反响,人们也看到了黄土高原环境得到改善的希望。

万万没想到,77年的陕北特大洪水,不仅冲毁了万亩良田,更是将这一希望直接给冲灭了。

眼看即将进入新纪元,当地有关部门再次经过实地勘探、专家多次研讨等,决定采用“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虽然同属于黄土高原,但很多地方的地情、地况、地貌不尽相同,气候、降雨量等也不一样。

以此为依据,将整个黄土高原细分为很多的不同流域,每个流域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手段,来应对环境改造的问题。

事实证明,因地制宜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黄土高原的问题不能“一刀切”,环境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黄土高原渐渐看不到了“黄土”,一眼望去是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

尤其是“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行动,不仅极大地改善了黄土高原的地貌,更是为当地居民打造出了优美宜人的环境。

根据前些年的统计,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已经超过了60%,也达到了商周时期的标准,又回归到了原始的容貌。

和原来不同的是,现在虽然植被覆盖率高,但耕地依旧不少,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治理的决策。

如今,国家对黄土高原的治理还在继续,“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3 阅读:1843

奇观史君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