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尖顶盔之历史篇

海绵宝宝谈人物 2023-09-29 23:30:06

全文7000多字,阅读时间为10分钟

在第一款制式煤斗状防护型1916式钢盔出现之前,德意志帝国部队(包括未统一之前)在很长一段时间使用了一种有尖顶的头盔,被称为尖顶盔(Pickelhaube)。尖顶盔一经推出后,就成为了德国制式头盔,随着德军出征各个战场,特别是在一战早期,戴着尖顶盔的德军士兵给我们深刻的印象,而也成为德军的标志之一。本文就着重介绍尖顶盔从1842年到1915年的发展历史。

1842式尖顶盔

1842年10月23日,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正式发布最高内阁令(AKO,普鲁士国王有关修改制服和武器的命令),推出了第一款普鲁士步兵使用的尖顶盔。

1842式尖顶盔上的配件包括了头盔前部的金属纹章,固定用的金色麦穗纹路下巴带,前部帽檐和后部的黄铜或镍制的帽脊。佩戴者身上纽扣的颜色(金色或银色)来决定使用尖顶盔金属配件的颜色。

如果以帽檐为底开始计算,1842式尖顶盔的平均高度为34至38厘米。对于步兵的尖顶盔,其上部为高14厘米的尖顶,尖顶底座为十字形。在尖顶下部有两个通风孔,四周有黄铜制类似珍珠的装饰。尖顶盔的前帽檐为直角造型。

所有级别的的尖顶盔都有一条金色纹路黄铜下巴带,下巴带两边各用一颗直径3厘米的螺栓固定在尖顶盔两侧。两条金属下巴带不是直接固定,而是延伸一段皮带固定,不用时就扣住放在前帽檐上。

在尖顶盔后部,黄铜帽脊从尖顶底座一直延伸到后帽檐底部,并用两颗黄铜螺栓进行固定,以此增加强度和硬度。

尖顶盔前部有尺寸为125毫米的金属鹰徽,大多数部队的鹰徽胸口为“FR”字样,掷弹兵的鹰徽胸口为“FWR”字样,为弗里德里希·威廉君主(Friedrich Wilhelm Rex)的缩写。

近卫步兵团的尖顶盔上的鹰徽胸口有一个近卫之星。普鲁士近卫掷弹兵团尖顶盔有着同样的近卫鹰徽,但没有近卫之星。尖顶盔正面的鹰徽由两颗螺钉从正面固定。1843年后鹰徽由螺钉从反面进行焊接固定。

后备和预备役尖顶盔有着相似的鹰徽,但鹰徽的胸口并不是前线部队常用的“FR”和“FWR”字样,而是银色的后备铁十字标志。

实物讲解:

后备(Landwehr)和预备役尖顶盔正面的鹰徽章尺寸为125毫米,造型为普鲁士皇家鹰徽。鹰徽胸部并不是标准的“FR”和“FWR”字样,而是象征后备和预备役的银色后备铁十字标志。

注意图中早期的鹰徽尾羽为垂直向下,而且翅膀下摆和大腿之间并没有空隙。

尖顶盔的尖顶为14厘米高,尖顶的底座为十字形。尖顶的下部有两个通风口,底部为黄铜质类似珍珠的装饰。尖顶起初并不能拆卸,直到1842年才为特殊的部队推出了可拆卸的尖顶。

尖顶盔从底部开始计算整体高度可以达到38厘米。在尖顶盔右侧,固定下巴带的位置上有一个皮革制帽徽,帽徽直径75毫米,颜色为象征普鲁士的黑白黑。1857年开始大量推出了金属制的普鲁士帽徽,同时使用在后备和预备役尖顶盔上。

1842式尖顶盔的内衬由九片舌状皮革组成,皮革末端可以连接收紧线进行内衬大小的调整。图中的尖顶盔后帽檐因为时间的原因弯曲变形,和前帽檐有黄铜镶边所不同,后帽檐通常会使用皮革镶边。为了更好固定尖顶盔,所有使用的黄铜螺栓内部均为半球形头。

尖顶盔后部有一条从尖顶底座一直延伸到后帽檐的黄铜帽脊,帽脊用两颗螺栓固定,可以加强尖顶帽的强度和硬度。从上一张内衬图中可以看到黄铜帽脊一直延伸到了后帽檐的内部,并用一颗螺栓固定住。黄铜帽脊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遮盖了尖顶盔后部拼合的接缝处。

金色纹路黄铜下巴带由一根直径3厘米的突出螺旋固定在尖顶盔两侧。下巴带的最宽处达到了36毫米。起初这样的下巴带适用于所有部队使用,但1856年的最高内阁令规定所有的步兵单位改为使用扁平黄铜下巴带。

1842年到1844年间,普鲁士炮兵也是用步兵款式的尖顶盔。1844年9月19日的最高内阁令规定炮兵使用的尖顶改为代表炮弹的球形顶,所以炮兵头盔也被称为球顶盔(Kugelhelm)。像尖顶盔一样,炮兵球顶盔在1844年到1915年也经过了多次改良变形。

尖顶盔右侧直径75毫米的皮革制黑白黑帽徽一般为上士(Vizefeldwebel)及以下级别使用。1844年,带穗军士(Portepee-Unteroffiiziere)允许使用军官用的金属帽徽,而中士(Sergeant)及以下级别仍然使用皮革帽徽。

1846年,带穗军士和候补军官军校生允许使用丝制银色帽徽,同时1844年的帽徽也一起使用。而中士及以下级别则使用直径75毫米的羊毛涂色帽徽。1848年,一个新的德国帽徽(Deutsche Kokarde)被推出使用在尖顶盔的左侧,但新帽徽的存在时间很短,仅在1851年就被取消使用。

1856/57式尖顶盔

1856年6月26日的最高内阁令决定将所有步兵单位的金色凸出黄铜下巴带改为扁平黄铜下巴带。而骑兵和野战炮兵仍然使用旧款的下巴带。同时两条下巴带的连接处改为球形小孔。1842式固定下巴带的长螺栓也改为了一个简易的螺纹螺栓。

1857年12月24日的最高内阁令决定降低尖顶盔的高度,使尖顶盔更加实用。所有1842式旧款尖顶盔都按照新的规定进行改造。这因为这样的改造,也造成了目前存世的早期1942式尖顶盔数量很少。

图中清楚的显示了1857式尖顶盔的高度降低,扁平黄铜下巴带和固定的螺纹螺栓。

1857式另一项改变就是引入了冲压金属帽徽来代替旧款使用的羊毛涂色帽徽。

1860式尖顶盔

1860年5月10日,在尖顶盔的鹰徽上增加了一条丝带,上面书写着“神佑国王和祖国(MIT GOTT FüR KOENIG UND VATERLAND)”,丝带在鹰徽“FR”或“FWR”字样的顶部和左右两侧。但候补和预备役的尖顶盔并没有引进丝带。

1860年11月4日,尖顶盔被再一次降低高度,而原先1856/57式尖顶盔再次进行根据规定进行改造。尖顶盔的整体高度被降低,而且引入了新的直径56毫米的冲压金属帽徽。

汉诺威第七十九步兵团的1860式尖顶盔

尖顶盔降低高度后,原先的125毫米的鹰徽就显得过大,所以鹰徽也被缩小到了120毫米。旧款的1842式鹰徽并没有丝带,所以将丝带焊接在了1842式鹰徽上成为1860式鹰徽。图中显示的就是1842式鹰徽增加了丝带款式。

实物讲解:

1860式尖顶盔正面的鹰徽。1860式鹰徽在1840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丝带,丝带上有箴言“MIT GOTT FüR KOENIG UND VATERLAND”,即神佑国王和祖国。丝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在鹰的左翅,上面刻着“MIT GOTT FüR”;第二部分在“FR”之上,刻着“KOENIG”;第三部分在鹰的右翅,刻着“UND VATERLAND”。1840式鹰徽焊接新的丝带就成为了1860式鹰徽。

1860式的尖顶造型和原先一样,适用于所有级别。尖顶的特点是不拆卸,而且只有特定的部队才能在上面佩戴游行羽毛装饰。

尖顶盔内部的半球形黄铜螺母,用于固定尖顶底座。

相比之前细致的突出螺栓,1860式改为了一颗简单的螺栓。

1860式的内衬沿用了1840式的内衬款式,并没有改变,类似的内衬一直从1842年用到了1915年。

图中为一名近卫团的1860式尖顶帽,清楚了显示了尖顶帽的高度和鹰徽上的丝带,同时注意上面的近卫款式的鹰徽。

1860年,后备部队取消佩戴尖顶盔,改为佩戴1860式平顶有舌筒状军帽(Tschako)。1881年,再次恢复佩戴尖顶帽。

1867式尖顶盔

1866年,作为与奥地利和汉诺威战争后的经验总结,尖顶盔再次进行了改进,这一次改进的重点是在简化工艺过程和降低制造成本。

尖顶的十字形基座被改为了圆形基座,直角的前帽檐被改为了弧形帽檐,而且为了节约黄铜取消了尖顶帽后部的黄铜帽脊。

后部的接缝处也由原来的在头盔内部改为直接出现在外部。

奥尔登堡第91步兵团的1867式尖顶盔

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原型固定鹰徽用的带螺母细纹螺栓改了在鹰徽后部直接钉入钩子。

最后一项变化是中士及以下等级使用的冲压金属帽徽缩小为直径51毫米。

实物讲解:

奥尔登堡的1867式尖顶盔保存了1860式鹰徽的款式,但鹰徽的固定改为了从后部直接钉入钩子。

虽然尖顶的样式不变,但底座从十字形改为了圆形,同时取消了黄铜帽脊节省材料。

尖顶底座的固定也进行了简化,由原来的半球形螺栓改为了简单的金属分开插脚。

尖顶盔侧面直径51毫米的金属帽徽

1867式尖顶盔的内衬没有变化,取消了黄铜帽脊,所以后帽檐内部看不到了黄铜帽脊延伸。

鹰徽的背面图,利用固定的在鹰徽背面钩子,可以直接插入尖顶盔的圆孔中。

尖顶盔后部的接缝处清晰可见。

虽然一线部队,包括步兵,炮兵,后勤等已经使用了圆形底座,弧形帽檐尖顶盔 ,但龙骑兵还仍然使用十字形底座,直角帽檐的尖顶盔。黑森地区和另外一小部分部队使用了新旧特征混合的头盔。黑森的警察和消防队的头盔就是具有独特的十字形底座和弧形前帽檐混合特征。符腾堡地区的陆战队和海关/边防部队头盔则是圆形底座和直角前帽檐的混合。

1871式尖顶盔

1870到1871年的普法战争的经验表明,尖顶盔前部的金属鹰徽并不能给佩戴者提供有效的防护力,而且容易在战斗中脱落。所以新的尖顶盔重新引入了带螺纹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金属鹰徽。

同时帽脊也被重新引入,并在内部使用隐藏螺栓进行焊接固定。事实证明没有帽脊的尖顶帽牢固性很差。

普鲁士铁路部队的1871式尖顶盔

实物讲解:

普鲁士近卫部队的鹰徽,中间是近卫之星。事实证明,1867式鹰徽的固定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所以尖顶盔再次利用带螺纹螺栓和螺母进行加固。

尖顶为圆形底座,这个尖顶是可以拆卸的,能够在游行时候换上羽毛装饰。同时尖顶可以通过下部的旋转来关闭通风孔。

羽毛装饰

1871式尖顶盔侧面。出于某些原因,1871式的高度略高于1860式或1867式。

1871式的内衬和1842式相同

从图中可以看出1871式帽脊的固定螺旋隐藏在了内部。

下巴带固定处和步兵单位使用的扁平黄铜下巴带,普鲁士帽徽变成了金属片。

佩戴1871式尖顶盔的近卫军团士兵

1887式尖顶盔

1887年为了进一步达到节约生产中的黄铜和简化生产流程,尖顶盔再次改进。首先是尖顶帽的整体高度降低,前帽檐的黄铜或银制镶边被取消,参照普鲁士的球顶帽,直接在皮革上压制住一条肋状边缘。

另一项改变为简化了下巴带,增加尖顶上五个通风孔,并取消了尖顶下部的黄铜制珍珠状装饰物。

对于步兵单位,旧款的黄铜下巴带被新款的可调节皮制下巴带取代,同时固定下巴带的螺栓也被钩环结构取代。近卫军团仍然保留黄铜或银制的下巴带,但闭合使用独特的1887式钩眼。

黄铜下巴带被保留在游行和驻军的时候使用,但在前线部队野战执勤的时候,近卫军团仍然会使用皮制下巴带。

为了增加尖顶盔的通风效果,1887式的尖顶高度明显比旧款降低,在尖顶脖处的两个通风孔也增加到了五到六个。但很少有部队使用六个通风孔的尖顶,这样的情况只出现在巴登和黑森两个地区。

对于步兵单位,旧款尖顶脖处的黄铜珍珠状装饰被一圈突出所取代。但对于骑兵,还有炮兵(直到1895年)仍然保留了黄铜珍珠状装饰。

在1887年和1891年,对于普鲁士近卫掷弹兵团的尖顶盔也发生了变化。自1842年起, 近卫掷弹兵团虽然名为近卫,但并不能使用带近卫之星的尖顶盔,直到1889年8月的最高内阁令才允许卫掷弹兵团在鹰徽上使用近卫之星。

1888年,第一种掷弹兵款鹰徽推出,并适用于所有的掷弹兵团。开始推出的的鹰徽翅膀为后掠,而且胸口没有近卫之星,在之前已经在近卫掷弹兵团中使用过了。一线的掷弹兵团使用后掠翅膀的鹰徽,而使用旧款鹰徽的掷弹兵团按照以下时间表进行更换:

1888年第4掷弹兵团,1897年第2和第7掷弹兵团,1898年第8掷弹兵团,1901年第3掷弹兵团,1913年第5,6,9,10,11掷弹兵团。

1891式尖顶盔

1887式尖顶盔进行的多项改进后证明并不令人满意。前帽檐因为没有皮革镶边,所以很容易损坏。而下巴带固定的钩环结构被证明为十分脆弱,很容易造成下巴带的脱落。基于以下这些问题存在,1891年1月8日最高内阁令推出了改进型的尖顶盔。

前帽檐的黄铜镶边再次引入来保证了强度。下巴带的固定改为了一种更为精巧和牢固的结构。新的下巴带使用了双扣,下巴带底部用一个“V”型铜圈固定,这样的设计可以使下巴带的移动变得更加简便,但也造成了许多存世的1891式尖顶盔缺少了下巴带。

在驻军情况下,步兵单位和近卫军团保留了旧款的扁平银制或黄铜的下巴带,而在野战情况下统一使用1891式下巴带。

普鲁士第38步兵团的1891式尖顶盔

1891式尖顶盔的高度再次降低,使尖顶盔整体变得浑圆,这样的造型一直保持到1915年。鹰徽的尺寸也缩小为115毫米,造型也变得更为精致。在早期鹰徽造型中,翅膀和大腿之间没有空隙,而1891式鹰徽就变成了彻底的分开。和旧款一样,鹰徽也使用背面的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最后一项改进就是在下巴带右侧固定位置加入了一个直径为48毫米,中心圆放大的帽徽。

实物讲解:

1891式鹰徽在保留以前的造型同时,尺寸更加缩小,造型更加精致,而且翅膀和大腿之间有明显的空隙。而固定沿用了旧款的方法,在鹰徽背面焊接一根螺栓,螺栓插入尖顶盔前部的圆孔并在内部用螺母固定。

和1871式相比,1891式的尖顶高度降低,其他方面和1887式相同。

1891式的侧面。1891式的下巴带固定改为更加精巧的“V”型铜圈,而且三色帽徽也缩小为48毫米。

1891式的内衬和1842式几乎完全相同

1891式的帽脊与1871式和1887式相同

1891式为了加强下巴带的强度,将固定方式改为利用精巧的“V”型铜圈,这样的设计使下巴带活动方便,而且易于拆卸。

图中显示了普法战争期间普鲁士近卫军团的成员佩戴的1891式尖顶盔,注意其下巴带为扁平黄铜制而不是皮制。

1895/97式尖顶盔

1895年,为了改善尖顶盔的通气效果,新款的尖顶盔在黄铜帽脊上增加了一个带滑盖的通气孔。这样的设计可以使佩戴者根据天气情况来调整通气孔的大小。但这样的新设计只适用步兵单位,而炮兵和其他单位直到1914年才使用到。

尖顶仍然和1887式和1891式相同,但尖顶下部可旋转闭合通气孔的设计被取消了。

鹰徽的焊接螺栓和螺母的固定被新的固定方式所取代,而这个固定方式已经在1845年的巴伐利亚尖顶盔和1867年的萨克森尖顶盔所采用。新固定方式利用鹰徽背面焊接的铁环通过尖顶盔前部的圆孔,然后在内部用皮革楔子插入铁环进行固定。

1895年,普鲁士推出了铜锌合金鹰徽,但因为颜色所以并没有被广泛的使用,很快就被有亮黄铜色光泽的铝青铜制鹰徽所取代。

普鲁士第31后备步兵团的1895式尖顶盔

实物讲解:

后备和预备役单位使用的1859式尖顶盔的鹰徽。注意鹰徽上没有了箴言丝带,而且中间有后备铁十字。

1895式的尖顶和1887式与1891式相同,但取消了旧款尖顶下部可以旋转的设计

1895式尖顶盔侧面显示出一个方形造型

1859式的内衬和旧款没有较大的区别,以存世的内衬来看改变就是皮革厚度减少。因为尖顶盔的体积和重量都在减少,所以相应的内衬也进行了相应的瘦身。

1859式尖顶盔的后部,可以清晰看到滑盖的通风孔

鹰徽背面的焊接的铁环通过尖顶盔圆孔,然后在内部用皮革楔子进行固定。

1897式帝国帽徽

1897年,一款新的红白黑帝国帽徽在德皇威廉一世诞生100周年纪念日上推出。帝国帽徽被安装在尖顶盔的右侧,而原来的帽徽则被转移到了左侧。

图中士兵佩戴的1895式尖顶盔显示了五孔的尖顶和1891式皮制下巴带。

1905/06式普鲁士测试型尖顶盔

在1905和1906年间,一款在1895式尖顶盔的皮革盔面覆盖野战灰色毛毡的普鲁士测试型尖顶盔推出。而前后帽檐仍然为1895式的皮革面。

虽然同一时期也有其他测试型尖顶盔,比如1908式测试型尖顶盔(可拆卸尖顶,后来应用到了1915式尖顶盔),但1905/06式是唯一大量生产,最后配发给正规单位的测试型尖顶盔。1905/06式使用的配件和1895式相同,金属配件使用为银制或镀金取决于单位的要求。

实物讲解:

1905/06式士兵用的鹰徽,和1895式造型一致

近距离观察前帽檐,可以看到帽檐上的皮革缝线和野战灰色毛毡

帽脊位置稍微偏离的中线位置,显示出毛毡的接缝口

1905/06式的左侧特写,可以看到黑白色的普鲁士帽徽

内衬为标准的尖顶盔舌形皮革。从底部看1905/06式和1895式并没有区别

尖顶盔的后部。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和标准的1895式尖顶盔有所区别,特别裸露在外的皮革并没有上漆,而且从毛毡的虫洞里可以发现里面的皮革质地粗糙,也没有上漆

翻开内衬,可以看到毛毡在内衬和盔壳之间的缝线处

1905/06式并不适用于在游行和驻军的士兵和军官,从而导致了在1906年被重新回收。

1914年为了满足大量动员的需要, 1905/06式被重新发放给部队,但经常和维修站修理使用替代型毛毡尖顶盔混淆。

替代型尖顶盔

为了满足1914年8月的战争动员,德国开始使用替代材料生产尖顶盔。毛毡,锡,钢和纤维是最为常见的材料。战争期间如果有使用黄铜或银制的配件的尖顶盔都是战前生产的型号。随着战争的进行,这些配件最终都在1915式上改为了灰色钢制。

普鲁士步兵团1895/97式替代型尖顶盔

存世的替代型尖顶盔有些的有或没有鹰徽,前帽檐或帽檐。

图中为一定替代型炮兵球顶盔,上面利用了1895式的黄铜配件。

1915式尖顶盔

1915年,最后一款尖顶盔问世。作为战争所需金属,旧款尖顶盔上的黄铜和银都被钢所取代。而战前尖顶盔上配件虽然光彩夺目,但其反光效果在战场上就成为了不利因素,所以使用灰色钢替代起到了两个目的:节约和暗光。钢制配件不进行涂色,经过化学氧化效果使表面成为非反射面,而且呈现出灰色效果。

1915式尖顶盔在1915年6月28日正式面世,巴伐利亚也在1915年11月11日正式采用此款尖顶盔。

1915式的改进效果对于佩戴者来说并不是显而易见的。1915式的尖顶为可拆卸式,圆形底座,尖顶脖处同样有五个通风孔。

因为战争时期的资源短缺,导致1915式一些材料比旧款的尖顶盔使用的质量差,特别是内衬使用的皮革,又脆又薄。

普鲁士步兵团1915式尖顶盔

实物讲解:

1915式的鹰徽,因为使用了钢,而且表面进行了氧化处理,所以显得暗淡无光,固定方式沿用了1895式。

1915式的尖顶为可拆卸型,所以在尖顶底部多了突出用于拆卸。

其实这样的拆卸方式在我们日常中也使用过,将突出和凹孔对着插入,然后旋转进行固定。

1915式的侧面,和1895式基本相同。

战争时期的资源短缺导致1915式尖顶盔使用的材料劣于旧款,图中的内衬为完好没有使用过的,可以看出皮革又脆又薄。

1915式的后部,滑盖可调节通气孔保留了下来。

1915式下巴带固定处,样式和1891式一样,但材料都换成了灰色钢。

近卫步兵团一位年轻的士兵佩戴着1915式尖顶盔。

资料来源:Kaiser's Bunker

未完待续

0 阅读:36

海绵宝宝谈人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