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与赵匡胤这么能打,为何灭不了小小北汉?

小波谈历史 2023-12-24 00:08:34

柴荣与赵匡胤均是一代枭雄,军事天才无人能比,可奇怪的是,他们却始终无法消灭区区北汉,这其中到底有何玄机?

北汉之地势险阻,易守难攻

北汉地处山西北部偏远一隅。稍微打开地图一看,这里西边便是笼罩着白雪皑皑的峻峭吕梁山脉,东边是蜿蜒崎岖的太行山脉,南面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与山西中部相连,北边则是滚滚黄河天险。

如此险峻的地形,使北汉犹如一座没入山中的雄鹰巢穴,周边群山环抱,黄河天险衬托,四面皆是险阻。此地多峡谷、陡坡,骑兵难以机动发挥;河流又多由北向南流去,后周和北宋的军队若想攻入北汉核心区,势必逆水而上,进攻更见艰辛。

可以说,北汉虽然国小民贫,但倚仗这天造地设的险阻地形,对外来入侵构成了极大阻碍,使强大的柴荣和赵匡胤都无法轻易攻入要害之处。

辽国援助,北汉后盾稳固

北汉立国之初,就与东北方强大的契丹建立了同盟关系,每年向辽国进贡钱粮,以求得安保。辽朝也将北汉视为牵制中原王朝,削弱其实力的重要棋子,对北汉极为重视。

每当北汉遭遇强敌入侵,辽国都会派出援军支援。公元954年,柴荣南下大举进攻北汉,辽国便出动步兵骑兵十余万南下救援,与北汉军队合力对抗后周军。此后的数年时间里,辽军屡屡长途远征,为北汉解围,使北汉军民士气大振,后周屡次进攻均告失败。

可以说,若没有辽国这强大后盾,单凭北汉自身力量,早就已被柴荣消灭。正是有了辽国的援手,北汉才得以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苟延残喘。

内政整顿,北汉国力稳固

北汉君主深知军国大事,一反五代奢靡之风,力行节俭,减免冗员,平反冤狱,将财政收入主要用于军队建设,积蓄和增强国力。

北汉境内实施有序的屯田政策,军民一体,战时农民即改为士兵,军队实力大增。北汉也重视边境的屯田戍边,使边防军民力量格外雄厚。君主的内政整顿,使北汉国力日渐稳固。

消耗战策略,后周之困

北汉与辽国联手,对后周采取消耗战策略。他们屡屡突袭后周边境的村庄,烧毁房屋,掠夺民财,然后迅速撤退,无法捉摸。这些难防难抵的骚扰性袭击,迫使后周边军东征西讨,四处奔波,大量兵力在缉捕中消耗。

且北汉也避免与后周正面交锋决战,多以游击战术应战。这使后周难以将北汉歼灭,只能屡攻不下,力有未逮。可以说,北汉的消耗战术成功吊打了柴荣,使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综上所述,北汉借助地势险固,得辽国援手,再辅以内政整顿和消耗战术,使柴荣束手无策。赵匡胤时期,北宋实力大增,终于吞并北汉。可见,北汉之所以能屹立不倒,关键在战略上的周密布局,而非单凭个人武力。历史故事告诉我们,智谋的力量,往往高于武力,正所谓智者胜有力者。

1 阅读:168
评论列表

小波谈历史

简介:探古问今,从帝王谋略到文明芳华,一同解锁千年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