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亲妹妹,活到2004年,临终前说了句溥仪一辈子都不敢说的话

愚鉴 2024-02-25 22:10:35

她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姑”,溥仪的亲妹妹。作为最后出生的皇室成员,她活到了2004年。而在临终前,她说了一句溥仪一辈子都不敢说的话。

她就是爱新觉罗·韫欢,最后出生的皇室成员,也是末代皇帝溥仪的亲妹妹。溥仪的弟弟妹妹其实并不少,只不过他们大都十分低调,以至于大多数人并不出名。

虽说身世显赫,但韫欢从不炫耀自己的身份,最后甚至连自己的姓氏都改了。而她的一生也经历过不少波折,但还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那么,韫欢的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为何改了自己的姓氏呢?最后又说了什么溥仪不敢说的话呢?

1921年,爱新觉罗·韫欢出生于醇亲王府北府。由于在家中姐妹里排行老七,王府上下便将她称为“七格格”。韫欢的大哥便是著名的末代皇帝溥仪,父亲则是醇亲王载沣。

韫欢出生时正值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局势动荡。与许多依然抱有复辟幻想的满清贵族不同,载沣早早认清了形势,意识到清朝已经没有复辟可能,只想做一个“安乐翁”。他对这个女儿也别无所求,只希望她一生能快快乐乐的,便将她命名为“韫欢”。

载沣本身没有当过皇帝,不过由于溥仪登基时年幼,因此作为他父亲的载沣便成了“摄政王”,实际上掌控了清朝的权力。不过载沣这个摄政王当得实在是失败,他对国内的困境无计可施,也无法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最后只能无可奈何地见证清朝灭亡。此后载沣也认清了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没有政治才能,便安心在家教子育女,不再参与政治。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辛亥革命后清朝都被推翻了,哪来的醇亲王,又哪来的“七格格”呢?皇帝不都已经没了吗?但实际上这是有官方规定的。早在1912年2月9日,清帝退位之前,民国临时政府就和清廷和谈代表签订了《清室优待条件》。也正是因为有这个优待条件,满清朝廷才同意清帝退位。

该优待条件第一条就规定“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第二条还规定民国政府每年给清朝皇室400万元。

也就是说,溥仪只是从皇位上退了下来,却依然享受皇帝尊号。事实也是如此,清帝退位后满清王公贵族们又组成了一个“逊清小朝廷”,照样对溥仪山呼万岁。换言之,辛亥革命只是终结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但紫禁城中一切如故,溥仪照样当他的皇帝,这一点在电影《末代皇帝》中也有反映。

同时,民国政府还认可了对满清皇族的优待条件:“王公世爵,概仍其旧。皇族私产,一体保护。”也就是说,当初清朝封的那些王公贵族,民国政府也是认的。载沣虽然不是摄政王了,但依然可以当他的醇亲王,并保有自己此前的私产。只不过协议也规定“皇族对于中华民国国家之公权及私权与国民同等”,虽然还有皇族身份,但没有皇室特权了。

了解了这个优待条件,大家应该就能理解韫欢的成长环境了。虽然韫欢出生时清帝早已退位,但王府内的礼制还是按清朝的标准维持着。不过这一处境没能维持多久,1924年,韫欢和家人就经历了一场剧变。

这一年,冯玉祥在军阀混战中控制了北京城。他可不承认什么皇室优待条例,在他看来,花钱养满清皇室就是浪费。于是冯玉祥直接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韫欢才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这个哥哥。

在此之前,溥仪长期住在紫禁城,韫欢则一直在醇亲王府,两人甚至没有相见的机会。溥仪此时虽然不是皇帝了,却还是摆着皇帝的阵仗。韫欢在大姐韫媖的要求下也不得不向溥仪行礼,在此时的韫欢看来,溥仪这个哥哥是陌生而高高在上的。

溥仪此后在醇亲王府住了一段时间,不过1925年他就搬到天津去了。同一年,韫欢遭遇了一次沉重打击:一直以来照顾她,与她感情极好的大姐韫媖去世了,年仅17岁。

韫媖为什么会突然去世呢?据韫欢回忆,当时韫媖患了阑尾炎,家里本可以为她做手术。但家里人不相信西医,坚持用汤药调理。韫媖也坚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点,不肯切除阑尾,结果耽误了病情,最后不幸去世。

大姐的去世让韫欢悲痛不已,也让她深深感受到了封建思想的危害。她虽说出身皇族,但从小思想就很先进开放。载沣也思想开明,接受了时代的变化,没有给韫欢安排包办婚姻,还在1929年让她和四哥溥任、六姐韫娱一起进入耀华学校读书。虽说此时的清室优待条例已经被取消,但许多人还是将他们视为皇族,“皇族进学校”也成为了一时奇闻。

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此前溥仪自以为到了东北就能当皇帝,曾多次邀请父亲载沣和兄弟姐妹们随他一起前往东北。但载沣很清楚溥仪过去之后不过是日本人的傀儡而已,是为虎作伥,因此不但自己拒绝前往,还要求家人都不要去。而韫欢同样对溥仪与日本往来的行为深恶痛绝,只觉得这个大哥“没救了”。

1937年日军侵占北平,此后又多次邀请载沣担任伪职,但载沣坚决拒绝。非但如此,他还多次痛斥溥仪投靠日本的行为。由于时局动荡,载沣也担心子女被日本侵略者控制,因此韫欢和兄弟姐妹们又回到了醇亲王府读书。

1947年,韫欢已经26岁了。按照过去一般的结婚年龄,她应该早已结婚,更何况她是皇室成员,基本上都会被安排婚姻。不过载沣早已接受了时代的变化,对韫欢的婚事就听之任之了,韫欢也就一直单身着。

这一年韫欢还走出王府,帮四哥溥任创办了竞业小学,从此投身教育。而在此过程中,韫欢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爱新觉罗氏的身份实在太引人注目了。无论她走到哪里,人们总是先注意到她的皇族身份,然后才关注她这个人。

为了表明自己与过去告别的决心,也是为了让自己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韫欢干脆改了自己的姓名,以“金”为姓,以“志坚”为名。从此,世间少了一位名为爱新觉罗·韫欢的皇族,多了一位名为金志坚的普通教师。不过韫欢这个改名也是有依据的,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本身就是“金”的意思。

1948年,投身教育的韫欢又发现,虽然女子教育已经推行了很多年,但许多人还是相信“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说法,认为女性即便接受了教育,也应该在家里相夫教子,不应该出来工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韫欢和朋友李淑芬创建了“坚志女子职业学校”,直接以“职业”为名,表示自己这个学校就是为了让女性找到工作的。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韫欢带着学生们参与了庆祝游行。10月1日,韫欢带着学生们参与了开国大典,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1950年,韫欢又主动响应国家号召,将学校交给国家,自己也成为了公办小学的一名教员。从清朝皇室的格格,末代皇帝的妹妹到参加革命工作的教师,韫欢的转变不可谓不大。

也是在1949年,韫欢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乔宏志,两人在1950年正式结婚,婚后育有二子一女。可惜乔宏志英年早逝,1960年就去世了。韫欢一个人带三个孩子,生活困难,有关部门曾提出给她一笔补助,但韫欢却拒绝了,因为她不想享有任何特权。

此后,韫欢再未结婚,硬是一个人将三个孩子拉扯大。1979年,韫欢从教师岗位上退休,直到此时她也只是副教导主任。韫欢就这么一直低调地生活着,直到2004年去世。韫欢这一生并没有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也为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问心无愧。

而在临终前,韫欢也留下了一句震惊世人的话,这句话也是溥仪不愿承认,一辈子都不敢说的:“我的家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历史的罪人,我这一生还能够有机会为人民服务,是我最大的荣幸……”

为什么韫欢会说自己的家族是中国历史的罪人呢?爱新觉罗氏创立了清朝,这个政权统一了中国,也曾有过“康雍乾盛世”的辉煌。但是,在清朝初期,他们带来了太多的杀戮。在清朝后期,他们又带来了太多的耻辱。韫欢向来熟读历史,对此也是十分清楚的,因此才会说出这种忏悔式的话语。

在清朝初年,清朝统治者入关之后,实行了“剃发易服”“跑马圈地”等政策,大肆掠夺百姓,并强迫百姓改变自身的发型和服饰,顺从满清的传统习俗。为此,清朝统治者不惜大肆屠杀,以至于有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而为了对付沿海抗清武装,清朝还曾实行“迁界禁海”政策,强迫东南沿海百姓迁徙,甚至进行屠杀。

要知道历代王朝开国之初,其政策往往是与民休息,安抚百姓的,而清朝却并非如此。从1644年入关开始,清朝的王公贵族们制造了太多的杀戮,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屠城”“南昌屠城”“庚寅之劫”等,导致中国人口大幅减少。直到1683年三藩之乱平定后,清朝的统治才终于稳定下来,屠城事件才基本消失。

这一点,即便是清朝官员自身都是不得不承认的。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在与曾国藩讨论清朝局势时就曾表示“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通俗点说就是清朝创业之初“杀孽”太重,所以即便后来出了几个仁君圣主,也无法弥补之前的错误。对这一点曾国藩也只能认可,并感叹“吾日夜望死,忧见宗祏之陨”。

而清朝后期的耻辱大家都很熟悉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清朝统治者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让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处境,以至于险些被列强瓜分。清朝对外一次又一次割地赔款,对内却血腥镇压百姓,实在令人叹息。

溥仪虽说在被特赦后也曾多次忏悔自己当年的罪行,还曾写出《我的前半生》。但他作为曾经的末代皇帝,终究还是有着心理包袱的,在面对自己家族的过往时往往还是会选择回避,自然不敢说出这样的话。韫欢则没有这样的心理负担,她已经彻底和自己的过往告别,成为了新时代的一位公民,最后还是大大方方地说出了这句话。

清朝的是非曲直自有后人评说,不过不可否认的是,韫欢本人是无罪的:她走过了低调却并不平淡的一生,也无愧于人民。她无需依靠自己的家族,也无需为自己的家族赎罪,她本身就是一个独立而有尊严的人。

0 阅读:949

愚鉴

简介:莫言离殇,大智者,愚之极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