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暴力正在侵蚀孩子童年,而你却还不知情

萌娃健康 2024-05-14 14:18:51

教育学家摩西曾说过

“父母的打骂是孩子堕落的深渊”。

当你打骂孩子,

孩子不会停止爱你,

但他会停止爱自己。

用心观察,

你就会发现,

从小在打骂中长大的孩子,

会成为两个极端:

部分孩子会“拷贝”父母的言行,

充满攻击性,

暴力属性仿佛刻在DNA中;

部分孩子会在一次次打骂中丧失自信,

面对事情只有自卑与怯懦。

孩子是一张白纸,

如果你是一束光,

那么纸面上会充满光明的希望;

如果你是一根刺,

那么纸面上就会千疮百孔。

所以,

既然选择让可爱的TA来到世上,

那就请你成为温暖TA生命的那束光吧~

01

隐藏的暴力一直在身边

孩子的生长环境,除了家庭,还有校园。不久前一则题为#河北邯郸13岁初中生杀人案#的新闻冲上热搜,情节恶劣到让千万网友愤懑不平,也让“校园欺凌”这个充斥着暴力的话题再次引爆舆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研报告表明:每3个孩子中就有1个孩子遭受过欺凌。这个数据是非常惊人的,这说明经历过校园欺凌的孩子绝对不是少数。

02

记住这几招,比打回去更有效

当孩子愿意和你倾诉时,请不要说以下这些话语,以免对孩子的心灵进行二次伤害。

“别招惹她,离她远点!”

“为什么他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

“你太没出息,就应该打回去!”

作为家长,真正应该做的不是忽视孩子的痛苦,而是从小灌输给TA反欺凌意识,让TA可以最大程度远离欺凌伤害。

小萌在这里整理了几个较实用可行的方法,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正确面对校园欺凌。

1.语言暴力

校园欺凌不仅仅是肢体上的冲突,还有语言上的羞辱,比如嘲笑、取外号等。

应对方法:不自证,不内耗。

如果孩子在校园里遭受了语言暴力,教孩子直接反击,而不是掉入自证陷阱。

不要说:“我不是你说的那样。”

你可以说:“骂别人就是在骂你自己”,或者“管好你自己!”

当别人侵犯你的边界时,你不需彬彬有礼,你有表达愤怒的权利。

家长还要告诉孩子,别人的评价是观点,但不是事实,只要你不认可,就是无效评价,把别人扔来的“垃圾”隔离掉!

2.变相威胁

比如,“你不分享,我就不跟你玩了”,“你不这样做,我就打你、孤立你”等冷暴力,都是通过关系拿捏、变相要挟,达到让孩子听从使唤的目的,这是一种隐形的PUA。

每一个孩子都可能会成为PUA的受害者,等TA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深陷泥潭。

应对方法:教孩子注意分辨,不是你不够好,是别人践踏了你的尊严,真正的朋友是不会通过你的牺牲达到TA的目的。

好的关系是交换,是相互的!如果其中有一方一直在索取,赶紧换朋友!

记住,让你不舒服的事情并不是你太敏感了!学会勇敢表达!

3.恶意攻击

应对方法:大声说出“不可以”!

如果对方还在持续攻击,如果你能接住别人挥过来的拳头,你可以瞪着他,告诉TA,我不喜欢,让TA知道你不是好惹的。

如果对方很高大、很强壮,实力悬殊,赶紧逃跑,跑到办公室寻求老师帮助,回家第一时间告诉爸妈。

要知道,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你在哪里,你都不要委屈自己,没有任何人有权力随意伤害你。守住自己的边界,当对方有过分的举动,不能以无所谓的态度应对,对方可能是在试探,接下来的举动会一步步升级。

03

孩子不愿倾诉时,家长这样做

美国教育发展中心的研究指出:64%的孩子被欺凌后不会告诉任何人。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密切关注孩子的异常行为

如身上出现莫名其妙的伤害、变得沉默寡言、成绩大幅下滑,那就需要判断孩子是否正在遭受校园欺凌。

2.日常明确玩闹的界限

孩子在玩耍时遇到推搡或威胁,家长可能会觉得不必太认真,但这样做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感受被否定,不清楚身体边界在哪里。

界限清晰:要明确告诉孩子,任何不受欢迎的身体接触或威胁都是不可接受的。

尊重感受:孩子有权决定自己的感受,即便是小伤口或轻微的推搡,如果孩子感到不舒服,那就是重要的。

鼓励表达:鼓励孩子表达不适,让TA知道TA的感受是被尊重和被重视的。

正确引导:教育孩子识别友好的玩闹和不当的身体接触之间的差别。

倾听和支持:当孩子分享TA的感受时,认真倾听并提供支持。

3.坚定地成为孩子的靠山

丢掉“受害者有害论”,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友好的倾听者,孩子第一次被欺负时,不妨先试着倾听孩子,了解事情原委,然后用理解打气的方式去安慰。

如果证实确实是被欺负, 那家长就要为孩子争取属于TA的权益。这样发生校园欺凌时,孩子就会坚信父母是自己的靠山,不怕事但也不惹事。

放任孩子默默承受校园欺凌,

负面情绪肆虐,

孩子就会变得孤僻、自卑,

造成社交障碍,

严重者会发展成为儿童抑郁症等。

所以尽早给孩子灌输反校园欺凌意识,

真的很重要。

如果孩子已出现以上情况,

请尽快带孩子就医,

进行心理疏导。

本期封面:

0 阅读:13

萌娃健康

简介:传播科学育儿理念,促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