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经营与农民现代化

乡村工作從新開始 2024-05-11 06:57:11

当前,乡村经营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乡村振兴和农民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乡村经营问题,使乡村经营真正有利于乡村发展和农民现代化?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经营方式

1. 实施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的融合发展。引导农民按照自愿原则,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草地所有权等为出资方式,建立农民合作社。鼓励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合作经营,将农民合作社纳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订单农业、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经营服务项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2. 推动农村产权交易流转。鼓励农村集体资产、土地、林地、宅基地、水利设施等资源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流转给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3.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在产业链上从事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经营活动。鼓励农业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民与农业企业合作共享收益,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4.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民以土地等经营权折价量化投资,组建农业生产服务组织,提供耕种、收割、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收割等服务。同时,鼓励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二、创新经营主体

1.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户成立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实行“两权”分离,建立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之间的有效连接。引导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多元经营主体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2. 促进农业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农业企业加快整合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鼓励农业企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网络化销售、信息化管理,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 发展多元化农业经济组织。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力等多种要素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多元化农业经济组织。引导农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引导农民成立农业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提升合作社整体实力;鼓励农民与农业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开展合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 推动农业企业与农民双向融合。鼓励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等,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鼓励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与农户签订长期购销合同,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优化经营环境

1.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农村金融政策支持,降低农业贷款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引导农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扩大农业产业规模,提高农业产值。

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3. 改善农村营商环境。推进农村“放管服”改革,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完善涉农法律法规,规范农村基层组织行为,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农村市场环境。

4. 推动农村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农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信用管理制度,健全农村信用信息采集、记录、存储、查询、评价、应用等机制。推广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支持,提高农户融资便利度。

5.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饮水、供电、通信等基本条件,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6. 提升农村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农村治理方式,健全农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0 阅读:14

乡村工作從新開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