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背后的残酷现实:离婚≠解脱,家庭暴力如何『隐形』认定?受害者如何破茧重生?

小鱼你怎么看 2024-01-23 13:04:31

电影《我经过风暴》中的徐敏,表面上享受着令人艳羡的成功与幸福,背后却承受着丈夫陈均持续不断的家庭暴力。当她鼓起勇气离婚后,却又陷入了前夫的无尽骚扰。这一极具社会共鸣的剧情,映射出现实生活中诸多女性面临的困境:家庭暴力如何认定?离婚后又该如何应对前夫的恶意骚扰?

电影《我经过风暴》中,徐敏与陈均夫妇二人在外人看来是一对模范夫妻,然而,表面风光的家庭背后,却藏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在一个深夜,徐敏在与客户用餐后返回家中,陈均疑心重重,指责徐敏举止不当,两人爆发激烈冲突。陈均在情绪失控下对徐敏动粗,徐敏惊恐之余选择了报警。面对警察的询问,陈均极力掩饰:"这只是夫妻间的争吵而已。" 徐敏犹豫之下,出于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放弃了做伤情鉴定,这也为后来的离婚诉讼带来了取证困难。

在之后的日子里,陈均对徐敏的暴力行为愈发隐秘,常常用湿润毛巾包裹拳头,以此减小对徐敏造成的物理痕迹。即便如此,徐敏内心深处深知必须挣脱这层恐怖的阴影,最终在好友律师李小萌的支持与鼓励下,决定不再忍受家暴,毅然决然地提起离婚诉讼。然而,由于缺乏直接的家暴证据,她的诉求在法庭上显得尤为艰难。

离婚后,徐敏本以为可以逃离风暴中心,开始新的生活,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简单。陈均不仅通过频繁的电话、短信骚扰徐敏,最后陈均尾随徐敏来到她的新住所,强行抱住她坚决要求复合,并且面对徐敏母亲的阻拦,陈均更是毫不收敛,一把推开老人。

1. 家庭暴力如何认定?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2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

在本剧中,陈均对徐敏的暴力行为很隐秘,导致徐敏无法提供直接的身体伤痕证据。那么在遭遇家庭暴力事件时,我们该怎么收集证据呢?

保存一切可能发生或已解决暴力行为的相关视听资料,如录音、录像等记录;

及时报警,并确保收集公安机关的全套执法文件,包括出警记录、笔录、报警回执、家暴告诫书等作为证据;

主动申请伤情鉴定,保存医疗记录;

可借助未成年子女适宜的证词、亲友邻居等证人证言;

2. 离婚后又遭前夫骚扰应该怎么办?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9条规定:禁止以恋爱、交友为由或者在终止恋爱关系、离婚之后,纠缠、骚扰妇女,泄露、传播妇女隐私和个人信息。妇女遭受上述侵害或者面临上述侵害现实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本剧中徐敏在离婚后,受到前夫的不断骚扰,其有权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可根据实际情况禁止陈均骚扰、跟踪徐敏及其家人,并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保护其安全。

无论婚姻状况如何改变,家庭暴力都不是个人私事,而是法律严厉打击的行为。

受害者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应及时留存证据,勇敢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离婚后的骚扰同样受到法律约束,适时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是对抗骚扰的重要途径。

全社会应加强对反家庭暴力法律法规的认知与宣传,共同构建零容忍的社会氛围。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吗?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