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兵为何追随造反将军?皇权或将权,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奇观舰长 2024-05-07 18:35:0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诗一听就霸气侧漏,妥妥的皇帝范儿!不过,对于那些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底层士兵来说,皇帝就像是住在朋友圈里的“点赞之交”,看着高大上,却一点也不接地气。真正能决定他们生死、管他们饭碗的,还得是天天跟他们混在一起的将军。

你想想,古代那通讯基本靠吼,信息传递慢得像蜗牛。士兵们对皇帝的了解,全靠官方宣传和各种小道消息,真假难辨不说,还经常是过期的“旧闻”。皇帝在他们眼里,就像是个活在传说中的“神兽”,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跟他们的日常生活压根儿就没啥关系。

所以说,与其指望那个远在天边的皇帝,还不如抱紧眼前将军的大腿来得实在!

古代那会儿,信息传递效率简直让人抓狂!你想想,连个手机都没有,想了解点啥全靠吼,这消息传得比蜗牛还慢,等传到士兵耳朵里,估计黄花菜都凉了!就像唐代诗人岑参说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边关信息传递那叫一个难,士兵们想听到点皇帝的消息,难于上青天啊!

再说皇帝吧,高高在上,被包装得像个神一样,整天被各种仪式和礼仪包围,跟普通士兵的生活隔着十万八千里。祭天、朝拜啥的,说白了就是把皇帝和老百姓隔离开来,制造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神秘感。

这么一来,皇帝在士兵眼里就像是个“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传说,一点真实感都没有。

将军就不一样了,人家可是跟士兵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好兄弟”!

将军负责士兵们的衣食住行,训练考核,上战场也是冲锋在前,跟士兵们的日常生活那叫一个紧密相连。不信你看戚继光,人家练兵的时候,不仅狠抓军事训练,还特别关心士兵的生活,连伙食都亲自过问。这样的将军,简直就是“暖男”一枚,试问哪个士兵会不喜欢呢?

再来,将军还掌握着士兵们的生杀大权,赏罚分明、恩威并施,才能让士兵们服服帖帖。像汉朝名将李广,出了名的爱兵如子,自己的赏赐都分给士兵,还跟士兵们同甘共苦,这样的将军,谁会不为他卖命呢?

当然,那些英勇善战、关心士兵疾苦、自带领袖光环的将军,更是妥妥的“士兵收割机”!岳飞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不但能打仗,还爱国爱民,这样的将军,简直就是士兵们心中的“男神”,跟着他干,绝对有前途!

战场上,士兵和将军那就是“生死之交”!一起出生入死,扛过枪林弹雨,这感情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那是用鲜血凝结成的“革命友谊”,比对皇帝的忠诚靠谱多了!

想当年,关二爷败走麦城,部下廖化为了保护关二爷的家眷,拼死突围,最后壮烈牺牲。这就是“袍泽之情”的最佳诠释,啥也不说了,Respect!

再说,士兵们能不能发家致富,全靠打仗的战利品和将军的赏赐。所以,士兵们肯定更愿意跟着能打胜仗的将军混,毕竟跟着有肉吃嘛!

还有,古代的士兵大多出身贫寒,跟将军的阶级背景差不多,更容易产生认同感。就像陈胜吴广喊出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道出了多少底层士兵的心声!

所以说,士兵们跟着将军混,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跃升!

历史上,那些牛掰的军队,都是将军和士兵一条心的“兄弟连”!

就拿岳家军来说,岳飞那可是出了名的“爱兵狂魔”,治军严明,跟士兵们同甘共苦,士兵们对他那是忠心耿耿,战斗力爆表!

还有戚继光,人家打造戚家军那叫一个专业!严格训练、优厚待遇、先进武器,一个都不能少!戚家军在抗倭战争中那可是战功赫赫,成为明朝军队的中流砥柱!

太平天国早期也是个例子,将领和士兵之间平等相待,还有共同的信仰,所以战斗力杠杠的!可惜后来领导层腐败了,内部还各种撕逼,军心涣散,最后走向了失败。

将军和士兵一条心,才是军队强大的根本保障!

所以说,古代士兵选择跟着将军混,那可不是简单的“叛变”,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说白了,就是既要考虑现实利益,也要讲感情!

这其实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家国同构”的特点,皇帝和地方势力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即使在现代社会,军队体制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士兵对直接领导的忠诚度依然很重要。

所以,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依然是军队建设的重中之重!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