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一个男人在精神上离不开你?答案很残酷......

陈曼心理 2024-05-09 14:17:49

最近有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一个男人在精神上离不开你?

很遗憾,这是一个基本无解的问题,你试图在寻求一个永恒的答案去应对一个不断变化着的问题。

而且,这样的想法是十分危险的。

你有没有思考过,自己为什么想让一个男人离不开你?

你渴望自己是他的唯一,渴望被他偏爱,想让他在精神上离不开你,本质上其实是你离不开他。

你对他有着高度的精神依赖,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寄托在了对方的身上,你以为自己牵住了对方身上的绳子,但其实你才是被束缚、被操纵的那一方。

在这场亲密关系里,你以为自己是「猎人」,但实际上你已经不自觉地进入了「猎物」这个角色里。

我们可以在精神上依恋、信任一个亲密伴侣,但全然的、失去自我的彻底精神依赖另一个人是非常危险、值得警惕的。

因为当这个人背叛或是离开你的时候,你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段感情,而是你的整个精神支柱,这种失去的杀伤力是极其巨大的,甚至会让你怀疑人生的意义。

而你将精神全然寄托在别人身上,其实源于你内心力量的匮乏,因为不知道怎么从自身获得能量,所以便以爱的名义向别人索取。

所以,与其思索「如何让一个男人在精神上离不开你?」这样如手中沙一般无法把握的问题,不如换个角度思考:「如何让自己在精神上能够离开他?」

我所指的「在精神上离开他」,不是拒绝与别人缔结亲密关系,而是让两个人的感情为你的精神生活「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让自己能够在精神上可以「独立行走」,然后再与伴侣携手走下去。

而这唯一的方法就是自我赋能,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讲一讲:

1、什么是自我赋能?

2、如何确认你的自我赋能?

1

什么是自我赋能

简单来说,自我赋能就是当你面临死亡难题和贪欲困扰之时,赋予自己的人生动力。

不知道你有没有某个时刻想过:我一天天辛苦地工作,为了这个家操碎了心,与爱人相处苦涩大多时候多于甜蜜,自己付出了这么多……究竟是为了什么?

你可能会当即给出回答:为了赚钱让自己的生活条件更好,能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能够让自己和家人过得幸福……

大部分人以此为人生的动力就足以让生活有条不紊地向前走下去,但是一旦面临人生的两大难题时,你就会发现曾经信誓旦旦的人生目标就变得有些苍白了。

刘擎在他的文章中提到这两大人生难题,就是贪欲和死亡。

这是我们在精神层面上避不开的两个根本性的人生难题。

01贪欲

《月亮与六便士》之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的最原始的天性赤裸裸地呈现在你眼前,你看到的时候不由得感到恐惧,因为你看到的是你自己。」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最原始的欲望,与动物别无二致,这是我们天然的身体构造所导致的。

而与动物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可以决定自己是否受欲望所支配,当诱惑来临之时,绝大多数人的内心都会闪现出阴暗的一面,不过,有些人只是想想,而有些人付诸了行动。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未被原始欲望左右的人未必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很大概率上ta只是没有机会放纵自己,或者说那个诱惑的程度还远远不够。

当有足够大的诱惑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的道德感和原始欲望就会彼此「大打出手」,让你感到痛苦和迷茫。

02死亡

「死亡会终结其他一切生活的可能性。」并且我们预测不了、抵抗不了死亡的到来。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虚无,那我拼死拼活地在人世间走这一遭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又留不下什么丰功伟绩和千古绝唱。

抛开自身来讲,死亡意味着消失和永别,当你的爱人或父母遭遇天灾人祸不幸离世之后,你和这个世界最亲密的联系逐渐断开,你觉得自己多久能走出伤痛?退一步讲,你觉得自己能走出伤痛吗?

面对死亡难题的时候,大部分人只是假装收起了眼泪,将伤痛尘封在了内心的某个角落,只要不去回想、无人提及,就可以假装死亡并不存在,无论是面对生者还是逝者。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里讲到:「死亡是一桩奇怪的事。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假装它并不存在,尽管这是生命的最大动机之一。我们其中一些人有足够时间认识死亡,他们得以活得更努力、更执着、更壮烈。有些人却要等到它真正逼近时才意识到它的反义词有多美好。」

这是很多人都会去逃避的一个问题,因为没有人愿意想到万一我父母/我爱人有一天不在了,我要怎么办,会觉得自己在提前焦虑和悲伤,这也就导致了当死亡真的降临之时,会在精神上给人极其崩溃的一击。

说了这么多,为什么自我赋能是在面临这两大人生难题时,赋予自己的人生动力呢?

因为这样才足够深刻和坚定。

不会在贪欲中迷失自我,不会恐惧死亡和虚无,这种近乎信仰一般的人生动力是一种对自己的终极关怀,可以让你的心灵拥有永恒的栖息之地。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我怎么赋予自己这样的人生动力呢?如何确认我的自我赋能呢?

2

如何确认你的自我赋能

我们生活在一个最自由的时代,也是思想最混乱的时代,《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一书中提到了一种从前和现在的变化:以前喜欢某件东西总要说出个一二三来,而现在基本上说个「我喜欢」就足够了。

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一句「我不在意」似乎就能抹去它的价值,在一些话题下,你的一句「我喜欢」就能让别人哑口无言,一切都遵循着内心的主观意愿做选择。

虽然获得了自由和尊重,但是也面临着不安和焦虑,「个人主观赋予的价值变得极其重要,有时甚至能压倒其他一切标准。」

所以,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自我赋能时出现的「主观傲慢」呢?

01用视角主义的眼光看待一切

举个例子,假如你的爱人对你说谎,单就这件事来说,我们会普遍认为:ta说谎这件事是一个客观发生的事实。

但是在尼采的视角主义看来,「存在一个客观真相」只是一种假设。人不是「看到」真相,而是「制造」了真相。

我们得出的结论只是从我们自己的视角看到的一部分事实,不同的视角会看到不同的真相,这一个个视角下的事实共同制造了真相。

有些自然定理,比如白天黑夜的交替,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在一种共同视角下,所以,没人发出质疑。而有些东西,并没有普遍的共同视角,甚至每个人都看到的都不尽相同,这种时候分歧也就随之产生。

就像,在你看来,爱人对你撒谎,你们之间变得不坦诚了,你为此感到不满和难过;而在对方看来,自己是找了个顾全双方面子的方式,花最小的力气完成一件事,无伤大雅。

你有你的事实,他有他的事实,你认为他的事实是狡辩,他认为你的事实是小题大做,两个人矛盾逐渐加深。

越是沉浸在自我单一视角下,越容易产生「主观傲慢」,自己眼中的事实并非事实,别人眼中的也并非事实。

我们要做的不是固执己见,也不是对别人视角下的事实照单全收,而是要扩大视角,学会倾听和理解,和我们在乎的人融合出一个共同视角。

这样自己可以避免「傲慢」,也能避免「自卑」。

02不要定义自己是什么,要让自己成为什么

「我是一个无趣的人/我是一个能力很差的人/我是个情商很低的人……」

当你给自己下定义的时候,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于自己的判断太过「傲慢」了。

你擅自地将自己围困在了这个框架里,然后说话做事不自觉地向你给自己「定义」的样子靠拢,慢慢地陷入了「自证陷阱」里面。

而且,面对消极的事情时,你会下意识地给自己找借口:「我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做出一些无效的自我安慰。

所以,不要定义自己「是」什么,要让自己「成为」什么。

「成为」意味着有无限多种可能性,「这是一种自由,并非是为所欲为的自由,而是改变现状的自由,是一种否定只能如此、我别无选择的自由。」

这种自由既可以让自己走出独属于自己的路,也可以给自己带来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力量。

让我们在自我赋能的过程中有无限种潜在的选择和改变,对自己的判断逐渐严谨和客观。

萨特有句话揭示了人与人交往的本质:「人和人的交往就是这样,总是在为了争夺主体性而斗争。即使在爱情当中也不例外。」

就像,你想要一个男人在精神上离不开你,你来掌握这段亲密关系的主导权,其实就是想要他成为你的「客体」,在这个过程中,他同样也一定会试图在争夺和维护自己的主体性和自由。

这个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伴侣双方权力资源的利用:

爱情的浪漫外衣褪去之后,剩下的便是两个人之间你来我往的博弈,结果就是其中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性(现实中,失去主体性的绝大多数都是女性),或者在不断的斗争之中消磨掉了最初的爱意,谁都无法退让,从此分道扬镳。

最理想的两性关系,其实是两个人权力的对等,而不是让其中一方失去主体性,也就是不要让任何一方在精神上彻底离不开对方。

面对贪欲和死亡难题下的自我赋能才是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明灯常亮的方式,也是能够和爱人长久相处之道,在与身边人融合共同视角、努力去「成为」自己的过程中会逐渐变得包容且强大,先从自己的内心获得力量,才有将力量传递给爱人、家人的可能。

0 阅读:22

陈曼心理

简介:专业解答情感问题,教你如何理性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