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女子出走20年,回家发现儿子入狱丈夫被火化,自己是“死人”

姑苏品味五千年 2024-05-12 03:52:37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当李存英在冷清的早晨走出了那扇长年紧闭的门,她从未想过自己会在二十年后以“死人”的身份回到这个她曾经拼命逃离的地方。

1997年,带着一丝不甘和满腔绝望,她离开了自己的家和那个对她施暴的丈夫,寻求在喧嚣的大城市中匿名的安宁。

但是现在当她满怀复杂心情地走在通往村庄的熟悉道路上,她心中却充满了疑问:这个家还有她的位置吗?她的孩子们会怎样看待她的归来?

逃离家暴的阴影

李存英的婚姻生活充满了苦涩。

原本以为结婚生子后,家庭会是温暖的港湾,但现实远非如此。

李存英的家不再是她曾梦想中的温馨之地,而变成了一个她必须逃离的牢笼。

每一天的开始都伴随着恐惧,廖美成的脾气如同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李存英必须小心翼翼地生活,尽量不触发他的怒火。然而,不论她如何努力,总有引爆点。

家中的每一次争吵似乎都在重演同一场戏,廖美成总是能找到借口发泄他的不满和愤怒。

起初,这些争吵仅限于言语上的侮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行为逐渐升级,演变成了肢体上的暴力。

每一次冲突结束后,家里都布满了碎裂的家具和李存英无助的眼泪。

1997年的某天夜里,一场比以往更加激烈的争吵爆发了。事情的导火索是一些日常的小事——晚饭时的菜肴不合廖美成的口味。

这次,他的暴怒完全失控,李存英在试图保护自己时被摔倒在地,痛苦异常。

屋内的每一处角落都能听到她压抑的呼喊声,而窗外的夜色为这场暴行提供了一层隐蔽的幕布。

清晨,当最后一星残月渐渐隐去,李存英独自一人坐在破旧的床沿,身体上的淤青和心灵上的创伤让她深深感受到生活的无望。

她知道,如果不做出改变,这样的日子还会无休止地继续。在那一刻,她决定离开,决定结束这一切痛苦。

她简单地收拾了几件衣物,把它们塞进一个破旧的手提包。

房子里依稀可见的晨光照亮了她的行动,她小心翼翼地从吱吱作响的木门走出,生怕哪怕一点声音都会惊醒还在沉睡中的廖美成。

李存英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坚定,尽管心里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但对现状的绝望让她没有回头。

走出家门,她在黎明的微光中加快了步伐,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远处逐渐响起的早市声。

她没有目的地,只是本能地向火车站的方向前进。

到达火车站后,她买了一张前往最远城市的车票——一个她从未去过,但希望能有新生活开始的地方。

列车缓缓启动,城市的轮廓逐渐模糊,李存英的过去也随之渐渐远去。

列车内,她坐在窗边的座位上,眼前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和广阔的田野,这是她多年来首次感受到的宁静。

城市中的求生欲望

到达大城市的李存英,面临着巨大挑战,她的身份证丢了,又因为文化水平低她不懂补办身份证。

这一问题让她在这座陌生的都市中难以立足,几乎所有正规的工作都要求合法的身份验证,而她,无法提供这样的证明。

每天,当城市的第一缕曙光穿透云层,李存英就已经开始了她的一天。

她的早晨从寒冷潮湿的地下室开始,那里是她以极低的价格租来的栖身之所。

穿过狭窄的楼道,她走上街头,这是她寻找生计的起点。

街头的早市是她寻找零工的主要场所。她在那里为摊贩搬运货物,清理市场的垃圾,或是在附近的餐馆帮忙洗碗。

这些工作都不需要复杂的身份审查,支付现金,正符合她的需求。虽然劳动强度大,报酬却微不足道,但对李存英来说,这些工作至少能保证她每天有食物。

午后,城市的喧嚣稍息,但李存英的脚步不停。她会去超市后面等待,那里的员工会将不能出售的但尚可食用的蔬菜果品放在一旁。

她和其他一些同样境遇的人会收集这些食物,这成了她节省开支的一种方式。

到了傍晚,李存英常常在建筑工地周围徘徊,那里的工头有时需要额外的临时工。

尽管工作极其辛苦,她也愿意尝试,因为这类工作的报酬相对较高。

她会帮忙搬砖、搅拌水泥,或是清理建筑废料。工作结束后,尽管浑身疲惫,但手中握有那少量的现金,让她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夜晚,当城市其它人回到温暖的家中,李存英则回到她冰冷的地下室。

那里没有家的温暖,只有四面墙壁的寂静。她会在简陋的小炉子上煮一些白菜和土豆,这是她的晚餐。

饭后,她会在昏黄的灯光下修补自己的衣物,准备第二天的工作。

这样的日子一天接着一天,一年叠着一年,李存英的生活仿佛被固定在了重复的循环中。

尽管生活艰难,但她从未放弃努力寻找更好的机会。

无论是在清晨的市场,还是傍晚的工地,她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坚持和对未来的希望。

二十多年的岁月悄然流逝,李存英从年轻的女子逐渐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在这个过程中,她几乎花费了所有的青春和中年时光,只为维持基本的生存。

漂泊后的归来

当李存英决定回到她曾经离开的家乡时,已是冬季的初期。

她乘坐了一列长途汽车,穿过了蜿蜒曲折的山路,最终抵达了这个多年未见的地方。

她下车时,感受到了冬日的寒风,它吹拂着她的脸庞,也带来了些许的萧索气息。

村庄的模样已经大变样,新建的水泥房屋取代了她记忆中的那些木质吊脚楼,电线杆和路灯整齐地排列在村道两旁。

她走在这条她曾熟悉的道路上,几乎无法辨认出任何一个熟悉的角落。

当地的村民们看到她,一脸的惊讶和不解,低声议论,偶尔有几个胆大的小孩指着她,好奇地问着她是谁。

她靠近一群在村口晒太阳的老人,试图向他们打招呼并询问几个年长的村民。

她的出现显然使这些老人感到不安,他们交换着忧虑的眼神,显然是对她的突然出现感到困惑。李存英便主动介绍自己,希望能缓解这突如其来的尴尬局面。

当她报出自己的名字时,一位年长的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盯着她看了许久,仿佛看到了鬼魂。

随后,这位妇女快速地跑回家中,留下一群围观的村民和一脸困惑的李存英。

几分钟后,一位中年男子快步走来,他是村里的普通职员,负责管理户籍事务。

他带着一些犹豫和怀疑,查看了李存英的身份信息,并告诉她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按照户籍系统的记录,李存英已经被宣告死亡。

此时,一种复杂的情绪笼罩了整个村庄。人们对她的回归感到震惊,也有些恐惧。就在这时,有人提到了廖成美的去世。

李存英的前夫,廖成美,已经去世多年,因为家庭贫困,他的丧事并未得到妥善处理,遗体被直接送往了火葬场。

这个消息像是一块重石压在了李存英的心头,尽管他们的关系早已结束,但这样冷漠的处理方式仍让人感到悲哀。

重建家庭的希望与困难

在确认自己的身份和存在后,李存英的首要关切转向了她长久以来心心念念的孩子们。

在村中的小广场上,李存英找到了几位知情的村民,急切地向他们打听孩子的近况。

在一位年长的村妇的带领下,她来到了一个较为安静的角落,开始听取关于她孩子们的消息。

村妇告诉她,她的女儿已经出嫁,嫁给了一个邻村的男子,两人现在生活得还算幸福稳定。她的女儿在婚后成为了一名教师,丈夫则在当地的合作社工作。

村妇还提到,她的女儿偶尔会回村探亲,每次提到母亲都是满眼泪水。

听到女儿的安稳生活,李存英感到一丝慰藉,但紧接着的消息却让她感到如坠冰窟。

当提到她的儿子时,村妇的语气变得沉重。

她说,李存英的儿子在几年前因为涉及抢劫罪被警方逮捕,目前仍在服刑,还有两年才能释放。

听到这一消息,李存英只能站在那里,静静地接受这一沉重的打击。

尽管经历了无数风雨,这个消息仍是对她母亲身份的一种极大冲击。

在经历了初步的震惊之后,李存英请求那位村妇带她去女儿的家。

经过一番周折,李存英终于来到了女儿的家门前。房子是一座普通的砖混结构,外表虽不华丽,但维护得相当干净整洁。

她站在门外,听着里面传来的笑声和谈话声,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女儿开门的那一刻,两人面对面站立,女儿眼中满是不可置信的神色。

在确认来人正是多年未见的母亲后,女儿情绪激动,泪水夺眶而出。

尽管多年的生活让李存英和女儿之间有了隔阂,但此刻,这些都不重要了。

女儿迅速让李存英进屋,介绍了她的丈夫和在场的亲戚。

家里的氛围渐渐从惊讶转为欢迎。女儿的丈夫表现出了敬意和热情,他帮助李存英安放行李,安排她坐下,还细心地为她端来了热茶。

那天晚上,李存英留在女儿家中。她了解到,尽管女儿的生活算是稳定,但也有不少困难和挑战。

女儿的丈夫虽然工作稳定,但收入有限,生活并不富裕。晚饭后,他们围坐在小小的饭桌前,分享了彼此多年来的生活变化。

身份重建与未来展望

经过多日的交流和安排,李存英与女儿前往当地的派出所,着手处理她的身份证问题。

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对于李存英被错误宣布死亡的情况感到非常震惊,他们详细记录了她的情况,并迅速开始了相关的手续。

在女儿的协助下,李存英递交了必要的文件和照片,重新申请了身份证。

几周后,新的身份证正式发放给了李存英。

拿到身份证的那一刻,象征着她在法律上重新获得了“生命”的认可,这对李存英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她手握着这份身份的象征,感受到了久违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在成功办理了身份证之后,李存英决定留在女儿家中,尽力修补这些年因她的缺席而造成的裂痕。女儿的家虽然简朴,但充满了温馨和欢乐的氛围。

李存英开始在家中帮忙做家务,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这些日常的小事都成为了她表达爱意和补偿过去的方式。

在日复一日的共同生活中,李存英逐渐融入了这个小家庭。

她与女儿共同制定了家庭的日常计划,包括购物清单、家庭开支的管理,以及孙子孙女的学校活动。

每当孩子们放学回家,李存英都会准备好点心,迎接他们欢快的笑声和脚步声。

此外,李存英也开始关注女儿夫妇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她尝试提供支持和帮助。虽然不能直接解决经济上的问题,但她通过分担家庭责任,减轻了女儿的负担。

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存在不仅为家庭带来了额外的帮助,也增加了许多乐趣和活力。家中的每个成员都渐渐感受到了李存英愿意为家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这使得大家的关系更加紧密。

参考资料:

潇湘晨报.《衡阳女子20年前负气出走 如今返乡发现家中巨变》

衡阳县公安.《衡阳县一女子“蒸发”20年 忽然现身蜀黍助其恢复“原形”》

0 阅读:0

姑苏品味五千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