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算的上是一位暴君吗?

换种方式看历史 2024-04-15 17:25:05

对于朱元璋的评价,一直存在着两个声音,一个是他建立了长达276年的大明王朝,收复了丢失431年的燕云十六州,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然而,这位皇帝的背后还有另外一种声音,那就是残酷杀戮的一代暴君。那么,对于这样的说法究竟出于何处?其中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原因?

关于朱元璋是暴君的说法,首先有着两点比较常见的原因,他曾亲眼目睹过百姓之苦,其家人也因官府的剥削被活活饿死,所以他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建国之后完全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官员一旦被发现有贪污行为,结局只有死路一条。其实,严惩贪腐对于治国而言绝对正确,但是,朱元璋的惩贪手段,恰恰成为他被一些人评价为暴君的一大原因。比如明代的衙门都曾设有剥皮厂,如果官员的贪污数额达到五十两银子,就要被送入其中受剥皮萱草之行及除掉人的骨肉之后,再把甘草塞进皮囊之中,以此来告诫其他官员。而朱元璋设立的类似酷刑还有很多,所以有人批评这样的手段过于残暴。

其次就是大杀开国功臣,因为太子朱彪的去世,朱元璋决定把皇位传给年纪尚小的孙子朱允炆,但是曾经跟随朱元璋夺取天下的那些大臣,任何一位都有能力威胁到朱家天下,所以朱元璋决定率先行动,为朱允炆扫除一切障碍。于是对开国功臣大杀特杀,成为了被人评价为暴君的另外一个原因。其实人们对于以上两点比较熟悉,但是接下来的内容却是很多人都不了解的。你绝对不会想到,一些不仅不贪,甚至是一心为国的文臣,居然也被朱元璋杀死,而且是死的稀里糊涂,不过这里声明,以下内容均为史料记载,并不代表本人观点。

朱元璋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一直坚持实用主义,不断的发掘问题并及时解决,包括建国之后也是一直秉承着这一原则,对于那些繁文礼节并不感冒。但是随着政权的稳固,他的这一原则便与一些儒臣产生的严重矛盾。因为儒臣始终认为要以仁义道德看待问题,清楚了其中的道理之后,才能商量解决的办法,所以这与朱元璋的节奏完全不符。比录在洪武九年,刑部负责人如太素上交了一份长达万字的奏疏,结果朱元璋听了将近一半都是套话,在他看来都是一些没用的大道理,于是一气之下就把如太祖赵鲁宫中狠揍一顿,打完之后又将其关押。朱元璋于次日继续命人讲读这份奏疏,发现后面的内容确实有用,于是告诉朱太素,根本没有必要书写如此之长的奏疏,只需写明有用的500字即可。但在朱太素看来,前面的9000多字绝非废话,他必须先把道理说明,然后再说具体的解决办法。所以他在之后依然如此,提出的意见甚至越来越多。这样一来,朱元璋对于那些大道理更加厌烦,便专门将其找来喝酒。他在宴席期间说了这样一句话,金杯同如饮,白刃不相饶。其实就是警告如太素让他收敛一下,结果如太素也回了一句,丹程图报国,不必胜心交。他明确表达自己是为江山社稷着想,绝对不会顾及皇帝的感受。朱元璋听到这些确实感动,但是考虑到他的意见基本都是儒家理论,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最后还是找个借口将其杀掉。史书记载为屡逼于罪,轰55年。

这时的朱元璋非常尊崇佛教,而大理寺卿李世鲁是位特别执着的儒生,于是经常劝说朱元璋应该遵守儒家思想。不过,朱元璋本身就比较厌烦这些,并未理会李世鲁的建议。结果这位仁兄非常气愤,不仅在朝堂之上大声指责,甚至还把手中的潮板摔到地上,结果他的冲动直接惹怒了朱元璋,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威严受到挑战,于是当场命人将李世鲁摔死在地上。还有同州的进士王府也向朱元璋提过很多儒家建议,朱元璋每次都要咬着牙根听完,比如进入宗庙应该先迈左脚还是右脚的问题,这在朱元璋看来完全没有意义,甚至还要浪费大把的精力处理这些废话。可是这些儒生不死不休,提出的建议也是没完没了,最终导致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多。朱元璋实在无法忍受,愤怒之下干脆杀了王朴。王朴在临死之前路过使馆,大声喊道,学士刘三吴志之,就是让官员刘三吴记载当朝皇帝杀死了无罪御史。除了朱元璋,很多武将也很厌烦儒家理论,甚至认为这些文人表面看去仁理道德,实际却是普遍的心胸狭窄、用心歹毒。朱元璋对此非常疑问。虽然这些儒生倡导儒思想,但也没有到达如此不堪的地步。

武将于是提到了当年的张士诚,他的原名叫做张九思,后来专门找来文人给自己起了张士诚这个名字。朱元璋当时并不认为有何不妥,但是一位武将提出了孟子中的一句话是成小人也,连在一起就是事成小人也。朱元璋经过一番查阅,发现孟子之中果然存在此话,瞬间倒吸了一口凉气,他没想到一方豪强竟然傻傻的接受了。这样的诋毁,在我们现在看来,就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这样的骂人水平也只有文人能够做到。朱元璋随即联想到了自己的出身,其实之前既当过乞丐,又做过和尚,其实现在当了皇帝,都经常把自己叫做怀右小民,所以他认为那些文臣表面恭恭敬敬,心里不一定怎么嘲笑自己,从此开始便对一些文字特别在意,比如一位名叫林元亮的大臣,他曾写过一些文章,叫做谢曾奉表,主要目的是在感谢皇上,文章里面有句作则垂仙,其实是在赞扬皇帝的言行,可是朱元璋因为自己有着起义身份,对于贼寇这样的字眼非常敏感,而作则垂县中的泽字于贼字有着谐音关系,朱元璋因此处死了林元良。

又比如常州府学训导蒋振,他的文章当中有句瑞性生旨,结果也是遭遇不测,因为里面的生字与僧字的发音接近,朱元璋看到之后瞬间震怒,立刻下令将其杀掉。有人认为避开这样的文字就能无视,可是并没想象的那么简单。比如有位大臣的曲法香味,这些文字看上去没有问题,可是朱元璋又在此时变了套路,他对此组的谐音也很在意,其中的曲法与曲法的读音相近,触及到了他的出家经历,最后又是处死的下场。还有体前法坤早是太平,这是效法天地太平盛世的意思,本来是在赞美皇帝,结果朱元璋又起疑心。把早逝太平看作早逝太平,认为这是大臣的诅咒。有人会想,只要大臣在写文章的时候小心一点,就完全可以避免杀身之祸。但是这样的想法绝对没有可能。比如勇少万年,天下有道这句话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再正常不过,但是有道却被朱元璋理解为有盗贼,还有遥瞻帝妃一词,其中的帝妃又被理解为皇帝的是非,包括比喻自己长生不老的授予千秋,其中的寿域一词又被理解为兽域,结果这些人全被稀里糊涂地砍了脑袋。

其实类似于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人认为这是清朝人的编造抹黑,但是这些内容全部记载于明朝,比如明朝的故宫写,他在自己的文章当中记载有位叫做来福的僧人曾经专门写诗感谢朱元璋,结果诗句当中有个书字,来福就被砍去了脑袋,因为书子可以被拆分为逮字和朱字,有着朱家歹毒的意思。所以朱元璋除。大杀功臣,刑罚严酷之外,也绝不允许皇权的威严受到挑战,哪怕那些并无太大过失的文人。这也是他被评价为暴君的另外一个原因。

0 阅读:19
评论列表
  • 2024-04-15 21:15

    皇上,当初你造反的时候,为啥不告官?![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换种方式看历史

简介:生活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