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喀斯特地貌,很多人都首先便会想到桂林,的确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在广西、贵州地区有很多喀斯特地貌的美景,但是很多人对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也都是一知半解。其实“喀斯特”也是一个舶来品,它原本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因为它的典型性,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可以分为地表喀斯特形态、地下喀斯特形态。地表就是起伏的山包,地下喀斯特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溶洞。
在桂林地区,无论是地表喀斯特,还是地下喀斯特都很普遍。简单的说,桂林就是一座拥抱喀斯特地貌的城市,桂林山水之所以能够甲天下,也完全因为这些起伏的山丘。在桂林这样的地标喀斯特名山就有伏波山、叠彩山、象鼻山等。
或许你对这样的山丘没有什么概念,那拿出一张20元的人民币,背景便是美丽的桂林山水,桂林不仅山多,水也很多,而这些水也成就了桂林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群。
地下喀斯特其实就是溶洞,也叫作洞穴。它的形成主要就是依靠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地下孔道。而桂林的岩溶洞穴便多达3000个,其中著名的就有芦笛岩、七星岩、银子岩、莲花岩等。
走在溶洞里,五彩的灯光打在这些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上,宛如魔境,十分魔幻。一般来说,溶洞都隐匿在山体之中,所以很难被发现,即使被发现,不加以保护和开发,也很难看到它的美。前段时间,网上有报到,有的游客在参观溶洞时刻意掰断破坏钟乳石柱,这些形成近千年甚至上万年的自然奇观被他们无知的破坏,刑事和民事责任责任是跑不了。
看了这些图片,你便会懂得为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都是因为这些大自然的馈赠,桂林也无愧于喀斯特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