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因抢救患儿,给留学生上课迟到被处分,知情人:处分算轻了

亦学笔谈 2024-06-16 14:42:44

对医生这个行业来说,治病救人,生命至上,无疑是最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准则,任何事情都应该为救人让路,这是人类最朴素的价值观。

但在现实的管理中,规则的刚性也无法回避,这就会导致医生在坚守职业精神的同时会遇到规则刚性的挑战,我们该如何去取舍和评价?相关利益方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

医生抢救患儿上课迟到被处分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一则“教师上课迟到的查处通报”,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一位临床医生因为救人而上课迟到,没想到被院方通报处分了,这让很多人无法接受。

从网传的通报详情来看,这件事真的是匪夷所思:

2019临床医学(英语授课)班级,在事发当天的第一、二节课是儿科俞老师的,但学生“反馈”上课铃响后俞老师并未抵达教室。

原来俞老师在上课前遇到了突发情况,她分管的患儿出现危重状况,需要急救,于是上课的事情就被耽搁了,但由于情况紧急,俞老师并没有将情况在第一时间告知教研室,最终导师上课迟到29分钟。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这是院方要表扬俞老师,因为她迟到是有原因的,而且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结果让人感到离谱。

医学院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未造成不良影响”,但依旧对俞老师进行了处理,全院通报批评,扣除当月2000元奖金,并取消本年度评优资格。

甚至在通报的最后,还呼吁全院的工作人员要“以此为戒”。

网友直呼离谱,留学生为何不近人情?

这会让人想到什么?

遇到病人的紧急情况,也不要耽误上课,否则后果很严重,但网友对该结果的评价完全一致,只有两个字:离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既然通报认为老师迟到情有可原,也未造成实质性影响,就不应该有后续的处分。

对此,有不少网友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称俞老师此次迟到是被留学生投诉的,这就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一些其他问题,留学生为何如此不近人情?

从公开的信息查询可知,通报中提及的“2019临床医学(英语授课)班”确实是该院留学生班级,如果是中国的学生,知道老师因为救人而迟到,还会继续投诉吗?

从通报来看,院方似乎也很无奈,一方面认为老师没有问题,另外一方面还是给了处分,如果不是有人盯着投诉,大概率在口头上就解决了吧!

从一位网友的帖文可知,该处分通报发出后,在学生间引发了巨大反响,以至于通报很快就“找不到了”,由此可见,普通学生也认为该处分是有问题的,这与留学生对待该问题的态度明显不同。

不过该网友也表示,留学生是否真的揪着老师不放不得而知,学校是否存在“偏心”也无从了解。

知情人:处分算轻了

值得关注的是,事发后一位知情人也在网络上发文,表示教学工作很重要,课堂教学是制度性安排,要求很高。

而临床上出现突发情况也很常见,但科室都会有安排和保障,大家不用担心患者无人处理,教学过程是严肃的。而且也考虑到了该老师的实际情况,院方进行了“降格处理”,否则会有更重的处罚。

很坦白地说,这种解释是无力的,规则的刚性无法回避,但人要有是非观念,如果说那位患儿有更好的抢救技术支撑,俞老师是在没事找事吗?

因为是她分管的患儿,她才是最了解孩子病情的医生,俞老师出手抢救才是最佳人选,其他人或许也可以应付,但这对于患者来说绝对不是最佳方案。

从这个角度来说,俞老师无疑是负责任的,将患儿的生命放到了第一位,而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利益问题,否则明知道上课迟到被处分,她还会坚持自己救人吗?

正如中山大学的一位外科学博士所说,生命重于一切,这是人性中最朴素的选择。

我们尚不清楚是不是留学生揪着不放,但有些留学生真的是被惯坏了,既然过来留学,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医学技术,还应该包括职业精神教育,做人的准则,否则这种国际教育是没有意义的,医者仁心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忽视。

最新的消息显示,南方医科大学已经关注到网络舆论,称正在处理中,预期后续会有相关的事件的情况说明发布。

0 阅读:0

亦学笔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