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何恩将仇报,北征蒙古回师途中剿灭朵颜三卫?

豫州搅史棍 2022-04-21 21:25:19

朱棣第三次北征一无所获,顺道剿灭朵颜三卫“挽回面子”,深究其中历史细节,可以发现朱棣在战略上的确不如朱元璋,此次战役也是朱棣弥补之前错误的行动。

朵颜三卫的历史由来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一直策划彻底打击蒙古军队的行动,公元1387年,明朝名将冯胜、傅友德、蓝玉等人带领大军绕道迂回包围纳哈楚,此举为次年肃清蒙古部落扫清障碍。

接下来就是蓝玉率军在捕鱼儿海击溃蒙古大汗,遭遇惨重打击的蒙古部落只能归降明朝,其中就有辽王阿扎失里。

此人掌握的领土很大,实力相当强劲,因此朱元璋将阿扎失里的领土一分为三,分别称为朵颜、泰宁、福余,这种分割原则基本上是沿用自元朝。

朱元璋采用“分地限权,赐官笼络”的思路,分别将当地部落首领封赏官职,只要他们对明廷忠心归顺就可以。

各领其所部,以安畜牧。--《明实录》

在分割最初阶段,泰宁的实力是最强的,它的首领正是昔日的阿扎失里。后来,处于最末的朵颜迅速崛起,成为三地的老大。

明朝时期将这三个地方统称“朵颜三卫”,朱元璋把这里作为十七子朱权的封地,封号为宁王。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朵颜三卫向明朝卑躬屈膝、称臣纳贡,主要是迫于强大明军的威胁,一旦寻找到更好的出路,翻脸比翻书还快。

事实也是如此,朵颜三卫很快就背信弃义,背叛明朝逃往北元新皇帝的怀抱。

朱元璋在1391年再次派出大军攻打阿扎失里,从此之后,朵颜三卫各位首领与明朝的关系破裂。

明成祖巧用朵颜三卫

1398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后开始削藩,朱棣以靖难的名义起兵争夺天下,1402年,在南京登基称帝。

在朱棣起兵之初,为了增强自身实力抗衡朱允炆指挥的明军,朱棣决心利用宁王朱权手中的军事力量,其中最剽悍的就是三卫兵。

朱权本来是有防备之心的,他要求朱棣只能一人骑马进城,但是朱棣准确把握朱权的性格特点,诈称自己万般无奈才起兵谋反,希望朱权帮自己写一份奏章向皇帝请罪。

一切按照计划执行到位后,朱权被朱棣的部下迅速控制,大宁落入朱棣手中。

自是冲锋陷阵皆三卫兵。成祖之有天下,自克大宁始。--《明史》

朱棣迅速统帅大宁兵马,同时在朵颜三卫部落中挑选出来3000三卫兵,这支特殊的军队成为朱棣夺取天下的利器。

明成祖朱棣能够攻克南京,顺利登基称帝,朵颜三卫兵功不可没,这也符合朱棣最初的预想。

因为在起兵之初,朱棣就设想占据宁王地盘,一是可以截断辽东牵制干扰,二是可以利用三卫骑兵助战,大事可成。

朱元璋与朱棣的不同

既然朵颜三卫的将士们对夺取江山有功劳,自然就要有所赏赐,于是明成祖朱棣开始思考如何赏赐这些“功臣”。

对朱棣来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赏赐问题,背后影响巨大。

在朱棣即位初期,由于是起兵造反夺取了朱允炆的皇位,因此朝野上下人心浮动,朱棣要小心行事,避免引起新的风波。

更让朱棣担忧的是,建文帝一直杳无音信,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对朱棣来说始终是潜在的威胁,他一直放心不下。

按照朱棣的本意,他想要尽快回到北京,而不是滞留在南京,但是他此时不能走,必须在这里实现皇权稳定传递,确保不会江山易主。

另外,明朝北部始终面对着诸多游牧部落,而大宁位于塞外,一直以来都需要屯集重兵,以此防范侵袭明朝疆土。

这样以来,大宁的驻军将领将会拥有很大的自主权,而朱棣就是在军事权的基础上夺取天下的,朱棣害怕后来人依葫芦画瓢。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朱棣决定派人招抚朵颜三卫,让他们为明朝驻守大宁地区,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朱棣面临的两个问题。

朱棣这样做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当时蒙古部落之间相互征伐,分裂严重,这些部落都不希望与明朝结仇,都对朱棣俯首听话。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朱棣的做法没有问题,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朱棣相比朱元璋就差远了。

朱元璋对北方游牧民族向来戒备,他有独特且有效的防御思维,重点在于重兵防守大宁和开平两处。

从地图上看,大宁、开平位于明朝边疆的中部,并且地理位置更为靠前,朱元璋充分利用这两个突出的军事重镇。

明朝在大宁和开平两地囤积重兵防守,如果蒙古军队进攻开平或者大宁,明军只需要从两侧夹击,就可以锁定战场优势。

如果蒙古军队选择进攻边疆其他城镇,明军从开平和大宁出发,很快就可以切断敌军后路,同样会让蒙古军队陷入劣势。

也正是如此,蒙古军队只能选择进攻开平和大宁,这是相对保险的进军路线。

从朱元璋的规划中可以发现,尽管明朝北部边防线很长,但是能够有效遏制敌人的偷袭和进攻,最大程度地保全边疆地区稳定生产。

相比之下,朱棣的谋略就要逊色不少,他只是想借助蒙古部落内乱不团结的机会,让朵颜三卫代替自己防范蒙古部落。

朱元璋将战略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朱棣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很可能会出现养虎为患的情形。

朵颜三卫“钻进风箱”

自从朱棣招抚册封朵颜三卫后,每年他们都会派遣使者向明成祖进贡,这是明朝与朵颜三卫再次出现的蜜月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朵颜三卫控制的地区由于没有明朝虎将震慑,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首先是朵颜三卫习惯的骑马游牧生活,对于正统大明的生活观念和习惯,他们是不适应的,是看不惯的,在文化的认同上也出现很大差异。

其次是蒙古部落直接威胁朵颜三卫的生存,虽然朵颜三卫是明朝的一部分,但是逐渐强盛的蒙古部落随时会来掠夺,朵颜三卫将士要艰难地守卫家园,而明朝此时帮不上什么忙。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朵颜三卫也根据形势变化在蒙古和明朝之间虚与委蛇,一方面为蒙古骑兵劫掠明朝边镇提供情报,另一方面向明朝认错纳贡。

俗话说“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朵颜三卫的处境与风箱老鼠无异,自然选择首鼠两端。直到阿鲁台的出现,朵颜三卫再也没有左右摇摆欺骗的机会。

阿鲁台是极有心计和野心的鞑靼首领,通过战争强占朵颜三卫的牧场资源,然后再通过姻亲的方式拉拢朵颜三卫的首领,因此,朵颜三卫再次背叛明朝,转头倒向鞑靼。

明成祖朱棣连续北征

1409年,朱棣派遣使臣到鞑靼商量相互做好邻居,不曾想鞑靼竟然斩杀使臣,明成祖大怒,派出十万大军攻打鞑靼。由于明军将领轻敌失误,大军损失惨重。

1410年,朱棣亲自率领50万大军征讨鞑靼,顺利击溃敌军,阿鲁台带着家眷灰溜溜逃跑。后来,阿鲁台派人朝见朱棣,表示愿意归顺明朝,朱棣封阿鲁台为和宁王。

后来,阿鲁台又背叛明朝,经常劫掠边境。于是,朱棣接连开始征讨阿鲁台,其中在1422年,明成祖朱棣开始第三次北征,这一次主要目标就是阿鲁台。

很快,阿鲁台就得知朱棣再次大军来攻,深知明军厉害的阿鲁台连夜收拾,再次逃跑。朱棣此次行动基本没有收获,只是俘虏很少的阿鲁台部下。

由于找不到阿鲁台踪迹,朱棣无奈之下只能回师,就在大军回程的路上,朱棣突然对朵颜三卫发起攻击,此次进攻非常顺利,明军斩首敌军众多,朵颜三卫的各级将领被俘虏或投降的也很多。

朱棣大获全胜后班师回朝。

朱棣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攻打朵颜三卫,其中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朵颜三卫经常首鼠两端,后期竟然倒向阿鲁台势力,一直与明朝为敌,朱棣此举顺势清除敌人。

二是朱棣此次北征计划并不顺利,阿鲁台销声匿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三是朝中反对朱棣北征的声音此起彼伏,是朱棣坚决要征讨阿鲁台,结合此次没有取得战果,朱棣为了“挽回面子”顺带就把朵颜三卫收拾了。

不可否认朱棣是一位雄主,但是在处理朵颜三卫这件事上,从朱棣对朵颜三卫的过程来看,朱元璋的战略眼光要比朱棣远大很多,也是从明成祖时期开始,三卫势力成为困扰明朝多年的难题。

3 阅读:30525
评论列表
  • 2022-04-29 21:14

    明朝别的不说,不和亲不纳贡就是好样的

    乌拉乌拉乌拉 回复:
    现在不叫纳贡…叫支援建设
  • 2022-04-30 00:36

    蓝玉直接偷家好家伙北元彻底乱了[笑着哭]

  • 2022-04-28 09:33

    现在都在吹明朝,讲述明朝的将军是多么的厉害,可是明朝的版图却那么少呢?这就是汉人的特色,只喜欢打架斗狠,却不会开疆拓土

    鐵血丹心 回复:
    叫你看书你偏要放牛
    用户12xxx38 回复: 鐵血丹心
    那你说说呗!看看谁在扯虎皮!
  • 2022-04-29 18:34

    很多人说清朝版图大,但是打天下的主力不都是汉人吗?

  • 2022-04-30 23:41

    朱元璋传位朱棣好多了,靖难之役内耗了三年,还有无形的人才得损失

  • 2022-05-07 11:55

    朱元璋时期的明朝 才是最厉害的 文治武功都是巅峰 名将如云 谋士也多

  • 2022-05-05 17:24

    相对还是太喜欢勾心斗角

  • 2022-05-11 09:12

    这是清朝人说的吗?要是清朝人说的。为啥给蒙人的身份地位特别高?各种保健医疗待遇好?

  • 2022-05-05 11:27

    敌人在残酷的环境中成长强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对比没意思

豫州搅史棍

简介:趣说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