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百万粉丝大V在社交媒体曝光了北京某医院副主任医师的年收入,引发医师群体广泛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众所周知,北上广深是中国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四座城市。其中,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无论在历史文化、教育资源还是经济发展等方面都领先一筹,更是无数人削尖了脑袋都想踏入的地方。
然而,在这样一座城市生活却并不简单——快节奏的生活、忙碌的工作、高额的生活开支,无一不像铁链一样牢牢锁住人们的咽喉。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想象一个年收入不足20万的中年人如何才能撑起上有老、下有小的庞大开销,如果再有房贷、车贷,又该怎样精打细算?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对此,不少网友也在评论区纷纷留言“没有人觉得医生这个工资很少吗?跟他们的工作量,以及肩负的责任来比?”“一个医生应该挣很多很多,才能让这个社会安心。因为他付出很多,并且承担很多”“只有这个工资能在北京活下去吗”……
也有有网友表示“北京公立医院本科硕士一大把,必须熬到博士才算青出于蓝。副主任医师什么都不是,挂号费上略有区别……78年女性普通内科大夫收入甚至不如外科或者ICU护士”。
再回到问题最初:北京主城区副主任医师,一年收入20万,算不算中等水平?显然,考虑到医生这一职业的风险、压力,以及北京的物价、教育、医疗开支等问题,大家普遍认为20万年收入在北京来说是不高,且偏低的。
不过也有网友就博主文中提到“阳光收入”一词表示“这点是阳光收入,其他收入的话如果是热门科室常门诊或者病房带组,实际收入过百万很轻松”。
那么,中国医师的收入水平究竟如何呢?
据中国医师协会2021年发布的《中国医师职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医生的平均月收入为1.2万元。而从地区和职称来看,东部地区医生的平均月收入为1.5万元,西部地区为0.9万元。此外,不同职称医生收入差别也比较大。正高级职称平均月收入2.4万元,初级职称月收入约为0.8万元。
此前,也有一名四川主任级医生曝光了自己的薪资收入,其表示:“从业26年,每月基本工资约为6180元,加上各种补贴、津贴,月收入在20000元左右”。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而最令人震惊的是,其每月的双边公积金竟高达7100元!单这一项就已超出了很多普通工薪族的月收入了(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6747元),不免让人生出医生行业是个铁饭碗的感觉。
但是,天下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
对于一名医生来说,晋升之路是漫长而又波折的。从踏入医学院的那一刻起,就像开启了一段望不到头的打怪之旅。医学生的职业晋升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医学生→执业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这个过程大概需要花费14-23年不等,期间需要经历5-7场大型考试。这还只是考虑了一次就可以通过的情况,如果涉及重考、错过考试等问题,更是不知需要耗上多久。
由此可见,等混到副主任、主任这种高级职称,一般也就进入中年了。像电视剧上那种动不动20、30岁的主任医师一抓一大把的情况,现实中基本是不可能的。
不仅如此,医师晋升也并不像我们读书那会,唯考试分数至上。有限的名额、过多的附加条件、不够透明的评选机制等,更是在无形中为这条晋升之路添加了重重阻碍。
与此同时,随着各项医改政策紧锣密鼓的进行,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倾向,不把论文、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出国(出境)学习经历、博士学位等作为申报的必要条件后,各项晋升条件依然令人眼花缭乱。
2022年,三部委发布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将科普作品作为申报参评人员的工作业绩代表作参加卫生技术职称评审;今年,卫健委发布声明,鼓励医技人员扎根一线,将门诊工作时间、收治病人数量、手术数量等作为申报条件,突出评价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此外还指出将评职称的重心由“四唯”转到临床,其中有关“医生晋升工作量要求”方面规定:晋升副高要求400单元门诊量;……诸如此类的附加条件不胜枚举,真真让人应接不暇。
也正是因为如此,有部分医生不再执着评级考试,部分年轻医生甚至表示晋升后责任划分压力太大,一辈子本本分分做个主治也挺好。
“累死累活完成晋升,却时刻处在高风险中,完全丧失安全感……”
不过,我们也要认清的是,即便是升了正高也不代表“晋升之路”真正走完了,下一步究竟是要竞聘科主任还是一辈子掩盖光芒、默默付出,也是我们需要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