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师节成了家长的“教师劫”。
那天在星巴克听到两个小学家长交流经验,简直让我大开眼界:微信红包、转账绝对不行,因为有留痕,老师收得不放心;超市卡不行,不是硬通货;钢笔、杯子不行,都送滥了,老师根本就不缺;老师兴趣是什么爱好是什么,喝不喝茶化不化妆;2000块要分两次送,上学期一次、下学期一次,好让老师记得。。。。
我坐在一边越听越慌,难道我们不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吗?
痛苦的“猜疑链”当表达祝福和心意变得不纯粹,送礼就被整成了“猜疑链”,这是让人最难受的地方。
别家都送了没有?要是只有我家没送,会不会被区别对待?
就是下决心送了,还是难。什么时机给?给什么?给多少?给的时候说什么比较自然?万一被老师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如何缓解尴尬?如何收场?对于i人来说,想想都恐怖。
教师节送礼,老师也不好受。前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一幼儿园园长教师节首学生6.16元巧克力的新闻,虽然判定结果是“被认定为分享,不算收礼”,但这位老师的工作可是实打实的没了。
“我们老师工资本就不高,家长还拿金钱诱惑我们,一旦某次手软收了,还得提心吊胆,担心家长反手举报。我们拒绝,家长不断纠缠,我们的休息时间又泡汤了。特别害怕家长打听我的住址。。。”我的一个教师朋友的原话。
教师节,重在表达心意当然了,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大部分的学校,风气还是比较正的。比如今天,我就收到了我们学校这样的通知。赶上这样的学校,有种老泪纵横的欣慰感。
如果学校风气还可以,我倒觉得,不必在送礼方面大费心机。
过节的时候,发个微信祝福下,让孩子亲手做个小手工送给老师表达心意,就挺好。如果没有时间或者能力做小手工,拿上一支鲜花(不是一大束哦)送给老师,既省事又不张扬。
做高配合度的家长,比送礼强其实家长做到这些方面,老师对你和孩子的印象就不会太差:
1、不做事儿妈
和老师沟通言简意赅,条理清晰抓大放小,心宽大度一点,不做事儿妈型家长。
2、客观明事理
孩子间闹纠纷,客观地介入和处理问题,该讲和讲和,该道歉道歉,拎得清明事理,不要无脑护犊子。
3、积极配合老师工作
把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好,让孩子能够上课遵守纪律、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平时老师发的形式主义作业虽然很烦,但老师也是无奈,能做的尽量按时提交,不给老师增加催交的工作量。
做到让老师省心,其实比送啥礼都好。
我是@悦木Ivy陪娃成长,轻度鸡娃理工科妈妈,逢假亲子游,主张玩得开心,学得痛快,关注我,成为你的育儿云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