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薪美国篇——二战名将的崛起之路

穿过大海来摸鱼 2023-06-24 02:31:39

1921年—1929年,美国GDP以每年5%的增长率持续增长,这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有史以来的最佳表现。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0,企业盈利水平提升了一倍,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数量增至原来的4倍,股票总值从150亿美元增至300亿美元。

精致的镜头

1925年创刊的《纽约客》吹捧新生的城市精致生活,号称《纽约客》不是为住在乡下和小城镇的老妇人出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用轻蔑地口气写道,城市之外都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地方。

然而,繁华总是短暂的,很快大萧条来了!

1929年10月29日,纽约的股票交易显示牌一直在转,股票经纪人没有亏钱,他们的客户破产了。

因为破产,成群的投机客从大楼窗口纵身一跃。

贫穷的人为了领救济食物排着蜿蜒曲折的长队

在大萧条来临的时候美国物理跳楼的投机者们数不胜数,面对危局,资本家们西安站出来“救市”了,大财团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二代掌门人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站在摩根公司的台阶上,向慌了的美国人宣布,他和他的儿子们正在大举买进股票救市。

洛克菲勒发表救市宣言后,跳楼的频次有所下降,但事实证明,洛克菲勒救不了市,美国帝国大厦的楼顶天台再次成了“跳楼症候群患者”告别尘世前留下最后一眼的热门打卡地。在1930年代,美国少数有钱人不受经济危机影响,可以得到很好的医疗服务,穷人选择去救济性为主的免费药房,最尴尬的是中产阶级,他们没钱去高级医院,又放不下面子去免费药房,最后任何医疗都得不到,这个阶层在1930年代死亡率大增。

美国著名的流行歌词作者哈伯格,在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时血本无归,只剩下一支铅笔,为了还债和生存,哈伯格到处写歌词,一次赚个十美元,哈伯格庆幸自己有这一技之长,甚至觉得身无分文后,才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他用怜悯和诗意的笔调,用哀而不伤的方式卸下一首歌,并将这首歌起名为——《兄弟,能给我一毛钱吗?》

部分歌词如下:

我们曾穿着卡其军装

嗨,看上去真棒

扬基歌歌声嘹亮

50万只靴子踏着沉重的步子

我就是那年轻的鼓手

喂,你还记得我吗?他们叫我阿尔

一直都叫我阿尔

喂,你还记得吗?我是你的兄弟

兄弟,能给我一毛钱吗?

在这片勃勃生机的热土,有一群特殊的人在1932年的五月走到了华盛顿特区的街道,他们就是参加过一战的老兵。

一战到底哪伟大了

1917年4月16日,做好战争准备的美国对德国宣战,正式宣布参加一战。

为了征集足够的士兵,5月1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推动国会通过了《选征兵役法》,规定所有美国21-30岁之间的男子在可能的条件下必须到所在地区登记报名参军。通过这一法案,美军于1917年09月到1918年11月征召了300万名男子入伍。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第二帝国宣布投降,此时美军已经付出了四十二万人的伤亡代价。战争结束之后,大量美国军人退伍,他们脱下军装,重新回到家庭之中。

这些军人大多来自贫困家庭,文化水平较低,职业技能匮乏,一旦退役,就会陷入失业的境地。

为了解决退伍军人就业问题,战后1918年,美国国会通过《伤残退伍军人资助法》,但仅限于伤残军人,对广大退伍军人没有实质帮助。

1919年,国会通过《1919年优先权法案》,给予所有退伍军人以就业优先资格,并且一战伤残阵亡军人以及家属都得到就业优待。

士兵遣散回家如何安置是个大问题,随着一战结束,美国战时经济结束,一战欧洲国家无力进口,市场上供过于求,物价暴跌,从1920年开始,美国进入了为期2年的经济衰退期,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峰时期的18%下降到-8%,破产的银行达到661家,购买力下降了46%,工人不断失业,大量本就没有就业优势的退伍军人更加找不到工作。

1919年11月,美国军团第一次大会召开,通过了补偿金提案,大体内容为:在1917年4月至1918年11月在陆海军服役并荣誉退伍的大战军人,海外服役者每人每天1.25美元,总额最多不超过625美元;国内服役者每人每天1美元,总额最多不超过500美元。

如不选择现金,联邦政府则给予债券,债券以其应得补偿金的1.4倍为基础,期限20年,年利率4.5%,债券面额与购买20年期的商业保险大致相当。此外,提案还附有立即现金支付、职业教育培训、购买农场或住房贷款援助等三种替代形式备选。

该提案严重影响了美国工商界的利益,赔偿尽管属于政府支出,但最终都会加到税上去;而且他们认为工人高工资属于市场行为,军人参军也是自愿,联邦政府并无义务去负责军人的战后生活。好家伙,“自愿加班”了属于是,这赖账的姿势连小日子都要跪!

讨薪系列之日本篇,不是只有平民才会遭遇“白嫖”,啥叫赖账的逼格

他们将之称为“邪恶的阶级立法”,甚至危言耸听地宣称这将可能危及美国民主政体。

威尔逊在华盛顿带领欧战归来的退伍军人游行

不过由于退伍军人组织的影响力和手中的选票,1920年5月29日,国会众议院还是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一个体现美国军团意图的补偿金议案。尽管随着1922年美国经济得到改善,联邦财政出现盈余;1918-1921年期间先后有38个州通过各种形式的补偿金法案,其中有8个州采取直接给予现金的形式;民众亦支持向退伍军人支付赔偿金,美国军团以及国会议员又做出不小让步,但由于总统哈定的反对而再度搁置。

在1924年5月15日,当时的总统卡尔文·柯立芝就否决了一项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发放奖金的法案,说:“爱国主义……买来付钱不是爱国主义。”

然而,四天后,也许是美帝还要点脸,或者说是怕搞事情,国会推翻了他的否决。

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允诺参加一战的老兵们,将会给他们发放一笔退役金。可是这笔款项却迟迟没能落地发到老兵们手中。在一战中,参战的美国军人在每人每日1美元的薪金之外,还另加25美分作为海外生活补助金。但在战时,这笔薪金并没有发放给参战的美国军人。战后,由于美国政府无法负担这笔费用,因此在1924年订定并通过《世界大战调整赔偿法》(World War Adjusted Compensation Act)中,美国政府先发给一战老兵一张补助金证书,承诺所欠薪金在20年后依当兵日数,每日以1美元计算,再乘上复利后以现金偿付,退伍军人直到1945年个人生日才被允许兑换这些证书。

老兵们表示:啊呸!爱国为什么只有我们这帮穷兄弟上战场当炮灰,老子为美利坚流过血,为星条旗立过功,弟兄们和德国死磕的时候你咋不哔哔!去你妈的!

不过一战之后的美国经济在经过短暂的调整后很快进入了高度繁荣,就业不算啥难事,这一补偿法案虽然引起了不满但是也为掀起太大波澜,大家还是日子人嘛,就当国家买了个长期保险,以后兑现也不是啥大问题,在当时的世界大局势里美帝这做法还算良心,比某些大缺大德的货强不少,那时的人类之光还在西伯利亚那头,身为骡马也就不纠结了。

最终共有约349.8万人申领了“荣民奖金券”,证书总价值约13.65亿美元,每人平均大约500美元,到1945年兑付期票面总值约35亿美元,每人平均大约1000美元。

之后美国又通过一些法案,对无法继续从事战前工作需要参加职业培训的军人进行补助,每月单身者80美元、已婚者100美元。

《1924年补偿金法案》能直接兑现也是在军人去世之后,退伍军人称之为“墓碑补偿金”。即便1927年1月1日贷款条款生效,由于贷款金额太小,利率太低,银行甚至都不愿意接受,倒逼国会在1927年3月授权退伍军人管理署直接向退伍军人发放贷款,尽管金额还是很低,依然还是有超过半数的退伍军人在1927-1929年之间申请贷款,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到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战退伍军人权益体系基本形成。从1915年到1929年,联邦政府支出的退伍军人津贴和服务费用从1.74亿美元增加到6.65亿美元,占到联邦支出的1/5。种种措施尽管不能让军人完全满意,但是对促进他们回到社会、维持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老天爷总是不出意外的给你制造点小意外,大萧条导致美国近三分之一的失业率,满心欢喜转型成产业工人的老兵感受到了来自资本主义的春风,在大萧条爆发之后,退伍军人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抵押贷款的军人越来越多。1929年11月至12月,退伍军人抵押贷款的数量是1928年同期的2倍,1930年前90天的抵押贷款数量达到贷款条款生效后的最高峰。

手里捧着窝窝头,肚里没有一滴油的老兵们看着饥肠辘辘的家人突然想起自己还有一笔巨款在政府手里,有了这笔钱一家人的生计就有了保障,那是爷抛头颅洒热血拿命换来的,现在家徒四壁,耗子路过都嫌弃,是时候应该和政府好好谈谈了!

越来越多的老兵凑一起打起了补偿金的注意,连当时的海外退伍军人协会爷认为美帝的法案太丧良心了,人家大老远的漂洋过海的去打仗还不想给钱,把人都饿死了就不用兑现了是吧!

为了抚慰不满的退伍军人,阻止立即兑付思想的蔓延,1930年7月,胡佛签署了国会通过的《1930年大战伤残者法案》,有限地承认了此前一直不予承认的非服役致残养老金。

同时法案授权总统将退伍军人养老金局、退伍军人管理署和国家伤残志愿退伍军人之家合并为退伍军人管理局,并先后签署了多个给予退伍军人权益的法案,总计开支1.18亿美元;1930年联邦政府退伍军人开支总计6.758亿美元,约占当年联邦总收入的16%。

立即兑付的议案依然没有通过,退伍军人依然在为之斗争。

1931年2月,在原退伍军人、现众议员怀特·帕特曼的支持下,一个妥协法案意外获得国会通过。该法案将“荣民奖金券”抵押贷款比例提高至票面额的50%,年利率为4.5%。

法案生效后第一周,985793名退伍军人申请贷款;1931到年7月,这一数字达到了206.4万人,贷款数额超过7.95亿美元;到1932年1月,约250万退伍军人已贷款证书票面数额的50%。

向华盛顿进军

1931年12月国会开幕后,帕特曼的议案再次被搁置,迫使他决定采取院会请愿书的形式直接提交众议院表决。

对此胡佛甚至公开宣布拒绝任何有关补偿金的法案,因为他认为这会引起通货膨胀,损害经济,而且还会开一个很坏的头,越来越多的团体会效仿向政府索取物质利益,成为脱离民众的特权阶层。

政府的不做人引起了这些老战士们的不满,饱受生活毒打的老兵们为了一家老小的口粮和那虚无缥缈的公道燃起了早已冷却的热血,自发的走到了一起,时间刚跨过1932年就有退伍军人开始向华盛顿进军,到1932年5月,2万5千多名退役老兵拖家带口自发的在首都华盛顿聚集,人们参与游行静坐,仅仅请求政府履行承诺——发放大约每人500美元的“退伍军人补偿金”。

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退伍军人营地被称为“胡佛村”(Hooverville),以反语表达对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总统的敬意。它位于阿纳卡斯蒂亚平原(Anacostia Flats),一个沼泽,与国会大厦和白宫隔河相望。胡佛村住着大约1万名退伍军人和他们的家人,他们住在用附近垃圾堆里的旧木材、包装盒和废铁搭成的摇摇晃晃的棚子里。包括退伍军人、他们的家人和其他支持者在内,抗议人群最终扩大到近4.5万人。

退伍军人在华盛顿警方的协助下,维持了营地的秩序,修建了军事化的卫生设施,并每天举行有秩序的抗议游行。直到此时,退伍老兵们仍然对他们为之奋战过的联邦抱有幻想,遵守着秩序,用和平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诉求,可在白宫老爷们看来这种行为就是违规上访,和政府掰腕子!

老兵讨薪活动的组织者——失业的前陆军中士沃尔特-W·沃特斯,成功说服了一个“有良知”的众议院议员约翰·帕特曼。帕特曼代表老兵向国会提出了提前支付福利补助金的议案,并在众议院的投票中通过。

6月17日,参议院对此提案进行辩论和表决。辩论现场气氛十分紧张,支持这一提案的爱德华·艾思力克议员说到激动处,心脏病突发,竟然猝死在了讲台上。

当晚九点,该提案被参议院以62:18票否决掉。

参议院的老爷们仅同意支付请愿者的回家路费。

绝望之下,只有不到五千名老兵和他们的家人领取了回程火车票、汽油(自驾去华盛顿的),但仍有2万余人仍继续坚持示威,情绪激动,数千人包围了国会大厦,在大厦外围叫喊、示威;另一部分老兵则占领了宾夕法尼亚大道的主要路段,号称要就地搭建“胡佛村”,在这里住到1945年!

当天夜里,一部分退伍老兵们占领了宾夕法尼亚大道上的一排红砖建筑。总统胡佛要求必须把他们驱赶走,因为这对“美国形象”的影响非常不好。华盛顿警察局局长格拉斯福特同情战友,对于胡佛的命令拖延不办。随后副总统柯蒂斯命令两个连的海军陆战队强行驱赶退伍兵,格拉斯福特则命令士兵立刻退回去,声称,副总统没有权力命令军队。副总统柯蒂斯非常愤怒。

胡佛的意思很明显,美国政府没有那么多钱,而且当初白纸黑字写的很清楚,这笔钱要到1945年才能发给老兵们。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政府就必须坚持这一点。

美国政府的契约精神在此刻发挥得淋漓尽致,说了以后给就是以后给,少一天都不行,有困难的又不是你一家,搞什么特殊,不要以为有点功劳就能和主子叫板,不能挡了政府的路,灭了政客的灯,有困难就发扬精神克服困难,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作为老兵更要发挥带头作用,坚决做到饿死不伸手,穷死不开口!没有生计那是你能力不行,美利坚不养懒汉,市场不景气关衙门什么事!

7月19日,前美国海军陆战队少将斯梅德利·巴特勒赶到了华盛顿,这位一向性格刚正不阿的军人此行是对"退伍金军"表示支持的。他对"退伍金军"的老兵们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演讲,支持和鼓励老兵们为了自己的权益作斗争。有了前军方大佬的支持,"退伍金军"更加坚信他们的正确性,但也因为长期无法得到回应,而与华盛顿的警察产生冲突。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胡佛总统和麦克阿瑟、陆军部长赫尔利此时比以前更担心“退伍补偿金大军”会举行暴动,在华盛顿和其他地方引发暴力活动。最终,决定在7月22日清除仍“驻扎”在市中心的退伍军人。但格拉斯福特设法把这一日期往后拖了6天,格拉斯福特希望这些退伍兵能自动离开,免受伤害。

1932年7月28日,请愿群众在一处联邦政府计划动工的土地上集会。

在同情老兵遭遇的华盛顿警察局局长格拉斯福的一番摆事实、讲道理下,大家本来已经开始撤了,没成想,一名退役军人猛然扑上来,把格拉斯福特佩戴的金质徽章扯了下来,另一些人则对着其他警察猛砸砖头,多名警察被打得头破血流。

场面马上陷入了混乱,一个警察开枪误杀了两名退伍军人,愤怒的请愿者又打伤了12名警察,并追赶到了警局要报仇。

事情诡异就诡异在这里,在7月28日,华盛顿的警察系统就对胡佛总统表示,他们已经无法维持华盛顿的秩序,只能撤离现场自保。而时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则给了胡佛一份简报,声称"退伍金请愿军"的老兵们并不是想从枯竭的国库里索取金钱那么简单,背后有"政治激进者"的影子。如果现在不能采取紧急措施的话,那么美国政府很可能会被颠覆。胡佛总统认可麦克阿瑟的说法,并且责令麦克阿瑟立刻组织部队,将"退伍金请愿军"驱逐出去。

在"退伍金请愿军"刚刚抵达华盛顿的时候,麦克阿瑟就曾经下令陆军为其提供帮助,包括捐赠帐篷、营地设备和移动厨房。麦克阿瑟甚至曾答应他们的一位带头人,如果到了不得不驱逐他们之时,会让他们体面的撤退,这可是来自一名四星上将的承诺;并且,他们也完全不相信,军队和士兵们不会攻击自己的战友。

现在麦克阿瑟将事件定性为一小撮“赤色分子”煽动民意阴谋颠覆国家, 还有人唱《国际歌》,这一说法正中官老爷的下怀,小麦真懂事,我很看好你哟!于是联邦政府决定以“民主之名”出重拳,胡佛总统以三军统帅的名义下令“清场”。

1932年7月28日上午,胡佛总统以军队总司令的身份,命令他的战争部长帕特里克·赫尔利(Patrick J. Hurley)清理奖金军队营地,驱散抗议者。下午4点45分,美国陆军步兵和骑兵团在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的指挥下,在乔治·s·巴顿少校指挥的6辆M1917轻型坦克的支援下,聚集在宾夕法尼亚大道,执行胡佛总统的命令。

事件发展到最后,有数名退伍军人被杀,数百人受伤,有一名退伍军人的妻子流产,两名儿童因催泪瓦斯窒息而死,一名十一岁的男孩因催泪瓦斯伤害导致部分失明,一名退伍军人的耳朵被骑兵军刀伤害,超过一千名男女,儿童,警察,记者,居民暴露于催泪瓦斯中。事后人们自发的给其中一位婴儿拟写了这样一条墓志铭:伯纳德·迈尔斯长眠于此。他只活了三个月,是胡佛总统下令毒死的!

大火一直烧到第二天上午,华盛顿的许多富人们还驾着游艇,来到阿纳卡斯蒂亚河岸旁,饶有兴趣地“欣赏”起了这百年不遇的“大场面”,让你们“杀四郎,抢碉楼!”该!就是不能分钱给穷棒子!

 麦克阿瑟调来的是第12步兵团和第3骑兵团,指挥这些部队的人则是时任陆军少校的德怀特·大卫·艾森豪威尔和乔治·巴顿,在这一事件中艾森豪威尔就展现了和巴顿这二愣子不同的一面,巴顿这位莽夫勇做先锋率领着第三骑兵团冲锋在前,后面跟着机枪分队,第12步兵团、第13工兵团和第34步兵团和六辆雷诺坦克。投掷催泪手榴弹来驱散这批请愿者,当晚稍后,巴顿及联邦部队开始清理安那柯斯提区,带着骑兵向讨薪老兵发起冲击,焚毁请愿老兵的帐篷,面对昔日的战友毫不留情,拿同袍的血来染红自己的顶戴。

巴顿曾向麦克阿瑟提出了“建议”,并向他的部队讲授了如何应对抗议:

“如果必须开火——无疑会出现几个伤亡,有人会成为烈士,但对很多人是一个客观的教训......当暴民开始撤退时,应使他们保持奔跑状态.......要使用刺刀让其后退,并在他们奔跑的臀部开上几个伤口,这会使他们更加清醒。如果他们敢抵抗,就必须杀死他们。”

在清场过程中巴顿恰巧遇到了曾经在1918年法国阿尔贡森林战役中的救命恩人安吉利,约瑟夫·丁·安吉利以救护战友立功荣获十字奖章。此刻作为退伍老兵的一员,安吉利也加入了这场游行。面对着自己曾经的救命恩人,巴顿翻脸不认人,率领骑兵小伙子们向着人群与恩人挥舞马刀!

而艾森豪威尔就是一位滑头,他并不认可这次行动,所以采取了强烈保留的态度,

他并不想让自己直接卷入这场后果难以预料的冲突之中,因此他劝麦克阿瑟也别介入其中。

后来艾森豪威尔回忆说:“我告诉那个他(麦克阿瑟)没有必要和这件事扯上关系,我告诉他那根本不是一名陆军参谋长应该去的地方。”

日后著名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回忆说,“整个场面太悲惨了,无论他们进入华盛顿是否有错,这些退伍军人都是很可怜的,整个营地熊熊燃烧的大火让人觉得更凄惨”。

1951年4月19日,71岁的麦克阿瑟在美国国会发表告别演讲《老兵永不死》。对自己一生的军旅生涯进行了一次系统地总结,其中有一句话就叫“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不知他会不会想起1932年的那个夏日,老兵都凋零在了华盛顿的街区!

1 阅读:76

穿过大海来摸鱼

简介:分享有趣的东西,开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