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福寿螺产业链:冒充田螺,去壳加工难辨真假,潜藏风险谁来担

叼个棒棒糖拽天下 2024-06-29 11:20:42

暗访福寿螺产业链:野捕冒充田螺,去壳加工难辨真假,安全隐患重重,潜藏的风险谁来承担在湖南汉寿县岩汪湖镇黄芦山村的一个偏僻角落,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加工厂。这里,彩钢瓦搭建的简陋厂房内,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腥臭味。几位女工围坐在桌旁,她们的手速飞快,正在筛选桌上堆积如山的螺肉。这些螺肉中,有些还带着粉红色的软体残块,显得尤为刺眼。

“福寿螺,要多少有多少。十吨二十吨,随便你要。”加工厂的负责人毫不掩饰地宣称。近年来,由于田螺数量的锐减,野外水域的福寿螺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带壳的福寿螺容易被识别,因此,这个加工厂主要出售去壳的福寿螺冻肉。据说,他们的年销量高达几百吨,主要销往一些餐饮店和预制菜工厂。

为了深入调查这一产业链,6月上旬,澎湃新闻的记者们奔赴湖南、重庆等多地进行暗访。他们发现,从野外捕捞的福寿螺价格极为低廉,与田螺、环棱螺的价格相差数倍。这些福寿螺多被去壳加工,然后“伪装”成田螺肉流入市场。经过剥壳、筛选成串或熟制等工艺后,它们变得与真正的田螺肉难以分辨。

福寿螺,这一外来物种,以其极强的繁殖能力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更为严重的是,福寿螺可能携带寄生虫、重金属以及新污染物等潜在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近年来,多地疾控部门纷纷发出呼吁,建议不要食用福寿螺。如果确实要食用,也务必将其煮熟、煮透。

然而,即便经过加工后的福寿螺螺肉也并非无法识别。据多篇权威解剖学研究论文以及不愿具名的专家讲解,福寿螺与田螺在形态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福寿螺的螺口较大,椎尾平而短促,头部的吻前端有一对叉状唇须,宛如“相似触角”,两侧还有一对细长的触角。其成熟的卵粒呈粉红色至鲜红色,排出体外后相互粘连成椭圆形块状。相比之下,田螺的螺口相对较小,椎尾长而尖锐,没有唇须,只有一对触角。其卵粒呈透明色,不易被察觉。

在暗访过程中,记者们还发现了一些令人震惊的事实。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不仅将福寿螺冒充田螺销售,还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了一些不合规的添加剂和防腐剂。这些添加剂和防腐剂的使用量往往超过了安全标准,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此外,由于福寿螺的繁殖能力极强,它们在野外水域的数量迅速增加。这不仅破坏了水域的生态平衡,还对当地的水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些渔民表示,他们现在捕捞到的鱼类和虾类数量明显减少,而福寿螺的数量却越来越多。

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相关部门已经开始了行动。他们加强了对福寿螺产业链的监管力度,对不法商贩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同时,他们还加大了对消费者的宣传力度,提醒他们不要购买和食用来源不明的螺类食品。

然而,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减少外来物种的入侵。同时,我们也需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并关注其来源和加工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综上所述,福寿螺产业链的暗访调查揭示了其背后存在的严重问题。不法商贩的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破坏了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打击这一产业链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高个人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共同维护我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持续加大监管力度让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再发生。

温馨提示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您注我。您的支持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呦~

0 阅读:30

叼个棒棒糖拽天下

简介:更多社会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