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宗永乐大帝朱棣,自称奉天靖难,攻破南京,夺取皇位后,不止是大肆迫害建文帝遗臣,而且还收缴焚毁建文年间的奏书与公文, 授意亲信文人,搞出来一部奇书 《奉天靖难记》 ,
该书尽可能污蔑与抹黑去世的长兄、懿文太子朱标与建文帝朱允炆父子, 否定他们的皇位继承合法性。
《奉天靖难记》:【懿文太子所为多失道,忤太祖意,太祖尝督过之,退辄有怨言,常于宫中行呪诅。】
【允炆矫遗诏嗣位,忘哀作乐,用巫觋以桃茢祓除宫禁,以硫磺水徧洒殿壁,烧诸秽物以辟鬼神。梓宫发引,与弟允熥各仗剑立宫门,指斥梓宫曰:“今复能言否?复能督责我否?”言讫皆笑,略无戚容。】
【允炆矫遗诏嗣位,淫佚放恣,靡所不为。遣宦者四出,选择女子,充满后宫,通夕饮食,剧戏歌舞,嬖幸者任其所需,谓羊不肥美,辄杀数羊以厌一妇之欲。】
【允炆又作奇技淫巧,媚悦妇人,穷奢极侈,暴殄天物,甚至亵衣皆饰以珠玉锦绣。各王府宫人有色者,皆选留与通,常服淫药,药燥性发,血气狂乱,御数老妇不足,更缚牝羊母猪与交。】
在朱棣亲自撰写的这部奇书中,他自己才是朱元璋一直最属意的继承人。懿文太子朱标,屡次忤逆父皇朱元璋,多有怨言,出言诅咒,靠阴谋诡计才保住太子位,终于天夺其魄,短命夭亡。
朱元璋病重时,本欲传位给自己,岂料朱标之子、皇太孙朱允炆,矫诏篡位,之后更是重用奸臣,荒淫无道,无恶不作。
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和朱允熥兄弟,更对着朱元璋棺木仗剑大骂,开怀大笑。
所以,朱棣才要奉天靖难,废朱允炆之皇位,将包括朱允熥在内的朱标儿孙尽数囚禁。顺便把建文四年改成洪武三十五年,正是恢复大明正统。
因为此书太过于荒诞离奇,所以连后来的明朝皇帝,朱棣自己的子孙们,都不好意思当真。他子孙所修的《明太宗实录》,就将朱标的“罪状”减轻为:「懿文太子以柔弱牵制文义,不称太祖意」
朱棣一度还准备篡改皇家玉牒,把朱标、秦王、晋王三个兄长,全都改成庶出,只留自己和同母弟周王是马皇后所生,彻底否决朱标一脉的继承权,后来发现要改的记录实在太多,太麻烦了才作罢。
明朝晚期公布于世的《南京太常寺志》,就留下了太子朱标与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的生母,均为李淑妃的记录。
然而,李淑妃之父李杰的碑文记载,他生于1331年,只比马皇后(1332年出生)大一岁,只比朱标(1355年出生)大上24岁。这很难是外祖父与外孙的年龄差距。更有力的反驳,李杰是在朱标出生第二年,25岁才投奔朱元璋麾下的,他那顶多十一二岁的幼女李淑妃,又是如何在前一年生下朱标的?
或许,这就是朱棣当年入主南京后,一度想把三个兄长“变嫡为庶”,让自己变成朱元璋嫡长子的证据,才在太常寺留下了相关记录。只不过这个李淑妃的年龄实在不对,给她强行塞三个大好儿,也难以欺人,所以最终作罢。
也正因为朱棣自己捏造事实、篡改史料,是种种桩桩,铁证如山,所以对「朱棣自称马皇后所生嫡子」一事,从明朝晚期开始,就不断地有人质疑,怀疑他其实就是个庶子,生母另有其人。说白了,就是一个人说多了谎话,于是公信力大减,真话也没多少人信了……
其中最有力的证据:
皇四子燕王朱棣和皇五子周王朱橚是同母兄弟,是明朝二百多年来没任何争议的结论。
洪武七年,马皇后还在世,周王朱橚给孙贵妃服“慈母丧”三年,同样是明朝官修史书《明实录》 有确凿记载的事实。
——所以,周王朱橚真的是马皇后所生的嫡子么?一个嫡出皇子,在母后还在世时,却给庶母服丧三年,这实在太打皇后脸了。偏偏朱元璋对马皇后,是史上公认的患难夫妻,尊重礼敬。
五皇子周王,会不会就是孙贵妃抚养的?所以他得给孙贵妃服丧三年。也因为他实际是朱棣同母所生,封藩于北宋故都开封府,所以被视为朱棣最大的同党,成为建文帝削藩的优先对象。
那么,周王如果不是马皇后所生,那么他的同母兄长朱棣,生母又是谁呢?这足以和《明实录》等官方记载里,说朱棣是马皇后嫡子的记载,自相矛盾。
坚持朱棣肯定是马皇后嫡子的关键论点,是朱棣起兵时就自称马皇后嫡子,建文帝君臣却根本没有反驳他,指责他是“庶子冒嫡”,问题是,谁知道相关史实,是否经过了朱棣的大面积收缴与篡改?
朱棣最终认可的官方记录,从《明太祖实录》到《明太宗实录》,是自己与朱标、秦王、晋王、周王都是马皇后所生嫡子,却忘了删掉周王给孙贵妃服丧三年的记载。
因为长兄朱标/次兄秦王朱樉/三兄晋王朱棡都去世了,自己这个「孝慈高皇后所生嫡子」 ,当然也就是「太祖高皇帝在世的最年长嫡子」,是按继承顺序正常接班的。
清朝修《明史》,出于政治需要,竭力抹黑了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因为他发动“成化犁庭”,将建州女真的老祖宗董山擒斩;竭力抹黑了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因为努尔哈赤就是在万历年间以“七大恨”之名,建立后金国,起兵反明。
但对朱棣,不止是评价里吹嘘他的功业“远迈汉唐”,更将他残害建文忠臣家眷,将其妻女贬入教坊司,竭力欺凌的种种黑历史尽数隐没,这些记载,也包括朱棣其实并非马皇后嫡子、生母另有其人的推测,存留在明朝当时人的各种笔记中,流传到了后世……
也正因为朱棣开了这个先例,再加上朱元璋《皇明祖训》:【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毋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
所以, 现任皇帝的庶长子,与前任皇帝的嫡子,继承顺位谁高谁低,就一度扯不清楚了。
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军俘虏后, 孙太后急调襄王金符,就是必须做出的政治姿态。因为襄王朱瞻墡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嫡五子,如果按朱棣奉天靖难为前例,他的继承顺位,不低于朱见深这个皇帝朱祁镇的庶长子。
此时朝堂群臣百官,大都是明宣宗朱瞻基提拔,他们当然不可能接受,帝系就此离开明宣宗一脉。然而国家危难、两岁天子又确实不可行,所以,群臣才群起拥戴朱祁钰这个明宣宗庶次子。
朱瞻墡此时已上书朝廷,请太子朱见深即位,同时朱祁钰监国辅政,是用最“政治正确”的态度,及时撇清自己对皇位毫无觊觎。
——但如果他真有祖父朱棣一般的雄心壮志,作为嫡出皇子亲王,拒不受“伪诏”,从襄阳起兵讨伐“庶出伪帝”,第二次奉天靖难,还真是有《皇明祖训》为法理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