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蜀王府下篇:历代蜀王忠孝贤良,偏偏到了末代亲王鼠目寸光?

楼哥看明史 2024-07-31 20:55:29

前言:江口沉银遗址,即传说中的张献忠沉银处,位于眉山市彭山区江口街道的岷江河道中,2023年完成六期围堰考古,共计出水文物七万余件,其中蜀王金宝、蜀世子金印等文物都是第一次问世,为研究明代蜀藩历史提供了大量详实的物证。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文物,是因为明末的时候,张献忠逃离成都之时,对蜀王府进行了一番搜刮所致。那么自惠王以后的历代蜀王有何故事,他们又是怎么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江口沉银遗址

第五代蜀王

蜀昭王朱宾瀚

朱宾瀚,蜀惠王嫡长子,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封为蜀世子,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袭封蜀王。

说起来朱宾瀚的这个嫡长子,是有些水分的。蜀惠王元妃陆氏,成都右卫百户陆昇之女,曾生育一子,赐名宾淏。然而无论是朱宾淏也好,陆王妃也罢,都在几年以后相继离世,惠王又以南城兵马指挥梁善之女梁氏为蜀王继妃。而朱宾瀚,正是梁妃之子。

朱宾瀚墓园

据明代著名才子杨慎亲口所说,明孝宗朱祐樘曾经写过一首御制诗给朱宾瀚,将其比作两位历史上的贤王:西汉河间王刘德、唐代江夏王李道宗。

河间礼乐文风盛,江夏忠勤世业昌。

异代岂能专美事,吾宗亦自有贤王。

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五月,朱宾瀚去世,年仅二十九岁,谥曰昭。谥法“容仪恭美”曰“昭”。

第六代蜀王

蜀成王朱让栩

朱让栩,蜀昭王嫡长子,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袭封蜀王。由于父王去世之时年仅八岁,且并无兄弟,整个蜀王府中只有昭王妃刘氏和朱让栩这一对孤儿寡母。朝廷为了照顾她们的生活,特旨每年赐予本色禄米三千石以供养赡。

丁丑,诏岁给蜀王世子让栩禄米三千石,俱支本色不为例。时蜀王薨,世子奏禄米截日住支,家眷无以供赡。故有是命。—《明武宗实录卷四十三》

蜀王府复原图

蜀王府藏书众多,朱让栩却毫不藏私,将“以礼乐治西川”的家训贯彻到底,允许士人入府看书甚至抄书。

《明史》对朱让栩在蜀王一任上的表现大加赞赏,称其“尤贤明”,具体事迹表现为“创义学,修水利,赈灾恤荒”等等,蜀藩百姓深受其惠。除了是宗室贤王外,朱让栩还是一位文采出众的翩翩公子,一首《成都十景》,可以直接拿来作为成都旅游的宣传诗。

古柏森森碧叶齐,春城日暮草堂西。

岷山雪霁排银壁,浣花烟笼锁翠堤。

橘井相浮金盏注,墨池色润采毫题。

济川舟送钟鸣远,官柳桥边匹马嘶。

岷山雪霁:成都十景之一

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十二月,朱让栩去世,享年四十七岁,谥曰成。谥法“安民立政”曰“成”,可谓名副其实。

第七代蜀王

蜀康王朱承爚

朱承爚,蜀成王嫡第三子,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封为蜀世子,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袭封蜀王。

明英宗朱祁镇画像

说起来朱承爚的嫡子身份,和祖父昭王朱宾瀚一样有些水分,甚至更大。朱承爚的生母杜氏,本来是成王的宫人。为了杜绝类似开国之初朱允炆(侧妃所生年龄大)、朱允熥(正妃所生年龄小)到底谁的继承权优先的问题,明英宗朱祁镇曾经立了一条规矩:“凡无子者方许请继室”。也就是说只要亲王有了儿子,就不得再册封继妃。

不过可能是考虑到杜氏为自己生了三个儿子,成王在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的时候上奏朝廷,强烈建议封杜氏为继妃。成王素以“贤王”而著称,当时的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给了他一个面子,特旨允准。

丁巳,蜀王让栩奏:“妃何氏病故。礼娶杜氏,继生三子。已奉旨准令管理家事,请封为妃。”许之。—《明世宗实录卷一百一》

由于两位兄长夭折,朱承爚得以被封为世子,但著名史学家王世贞在其所著的《弇山堂别集》,还是坚称朱承爚为蜀成王庶长子。朱承爚在位期间,延续了历代蜀王的优良家风,为封国百姓做了不少实事,比如捐银维修都江堰。

都江堰

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三月,朱承爚去世,终年三十七岁,谥曰康。谥法“温柔好乐”曰“康”。

第八代蜀王

蜀端王朱宣圻

朱宣圻,蜀康王庶长子,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封为蜀世子,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袭封蜀王。之所以封朱宣圻为世子,是让他有个名分可以管理府事。

辛卯,改封故蜀王承爚庶长子宣圻为蜀世子,管理府事。—《明世宗实录卷四百六十》

这位蜀王殿下在位期间,可谓是为了朝廷操碎了心。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紫禁城三大殿发生火灾,朱宣圻两次捐银,第一次黄金一千两、白银一万两,第二次黄金二百两、白银五千两。

紫禁城三大殿

到了明神宗万历年间,缅甸东吁王朝灭亡阿瓦王朝,屡次发兵攻打明朝三宣六慰之一的孟养宣慰司。直到“先年破缅有功谙熟夷情”的邓子龙出马,才击败缅军。为了支持朝廷打击侵略,朱宣圻捐银一千两,让焦头烂额的神宗皇帝大喜过望,连忙赐敕嘉奖。

辛未,赐敕嘉奖蜀王,以千金助饷,从巡抚四川都御史李尚思之请也。—《明神宗实录卷二百四十二》

靠着金钱开路,朱宣圻在几代大明皇帝的心中,都能被高看一眼。作为惯例,朱宣圻袭爵以后,朝廷封其生母林氏为蜀康王次妃。但是到了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的时候,经过朱宣圻的操作,林氏竟然被破例封为蜀康王继妃。

明神宗朱翊钧画像

到了万历年间,衡藩因为加封继妃,引发了宗藩内部的夺嫡之争。朝廷把始作俑者朱宣圻拎出来批判一通,表示今后庶子袭封亲王,生母仍然只允许加封次妃。

臣等看得亲王庶子受封,其母止封为夫人,此旧例也。其后始议亲王袭封而嫡母不存,其生母应封夫人者,准封次妃。又其后,缘蜀王宣圻之请,其生母应封次妃者加封为继妃。夫继者,绝而复续之谓也。今制,正妃故而遵例继选者,乃谓之继妃。以所生母而称之曰继,岂所谓名正言顺乎?—《明神宗实录卷一百一十一》

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十一月,朱宣圻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谥曰端。谥法“守礼执义”曰“端”。

第九代蜀王

蜀恭王朱奉铨

朱奉铨,蜀端王嫡长子,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封为蜀世子,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袭封蜀王。

按照惯例,朝廷赐敕书,世子才能管理府事,然后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提前袭爵。而朱奉铨之所以等到服阙才袭爵,是因为没有走这个流程,自说自话就以蜀藩当家人自居,遭到礼部的弹劾,在皇帝心中留下了坏印象。

乙未,蜀王宣圻薨,世子奉铨居丧未请敕管理,遽奏名封。礼部劾其蔑违祖制,宜停禄数月稍示惩创。奉铨寻具疏请罪。上姑贳之,仍夺辅导官俸半年。—《明神宗实录卷五百一十五》

奢崇明雕像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九月,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借口赴援辽西,行至重庆之后突然举兵造反,自称皇帝,建国号“大梁”。当年十月,叛军包围成都府,而城中仅有守军二千余人。蜀王朱奉铨一面派出王府护卫,协助左布政使朱燮元守城。一面又取出王府积蓄,招募百姓,悬赏杀敌。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正月,成都守军诈降设伏,一举将奢崇明叛军驱逐到川贵交界之处。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八月,当朝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派官员赶赴成都,对蜀藩宗室进行嘉奖。

癸酉,遣大理寺寺丞方大镇赍敕,褒奖蜀王奉铨及本府太平、汶川二郡王。仍赐奉铨白金、文绮,地方官建坊,以成都之围捐饷助守也。—《明熹宗实录卷三十七》

明熹宗朱由校画像

朱奉铨的去世时间,史书未载,起码在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的时候,实录中还有他的活动记录,好在《明史》为我们保留了他的谥号:恭。谥法“敬顺事上”曰“恭”。

第十代蜀王

蜀愍王朱至澍

朱至澍,蜀恭王嫡长子,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封为蜀世子。据《崇祯长编》的记载,朝廷在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十一月,曾派遣官员前往蜀王府主持丧礼,则朱至澍的袭爵时间应该在此之后。

明末天下大乱,外有建虏扣关,内有流寇蔓延,大明王朝在内忧外患之中彻底崩盘。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随即挥师东征。当年三月,大军攻破京师,崇祯帝朱由检自尽殉国。

崇祯帝朱由校殉国剧照

消息传到成都,文武官员想的不是如何厉兵秣马,准备面对危局,反而企图公推蜀王朱至澍监国。这可真是笑话,崇祯帝太子、永王、定王尚在,近枝宗室之中小福王、瑞王、惠王、桂王也都活得好好的,哪儿轮得到二百年前是一家的蜀王来监国?直到四川巡按御史刘之勃以死相谏,此事这才作罢。

四月,闻都城失守,人心益汹惧。举人杨锵、刘道贞等谋拥蜀王至澍监国,之勃不可,跃入池中,议乃寝。—《明史卷二百六十三·列传第一百五十一》

在崇祯帝殉国之前,张献忠义军便已经杀入四川,当时朱至澍曾经“发银三万两犒重庆师,二万两给成都兵”。

张献忠塑像

可是在监国失败之后,朱至澍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对前来借钱助饷的刘之勃态度冷淡,表示自家只有王府内的承运殿还值点钱,先生要不派人去拆了换钱?眼见得张献忠即将兵临城下,朱至澍本想迁往云南投靠沐家,又被城内的文武官员所阻拦。

六月二十日,义军攻陷重庆,逃亡至此的崇祯帝叔父瑞王朱常浩遇害。八月初九日,在里应外合之下,成都失陷,朱至澍携王妃邱氏,以及太平王朱至渌等宗室投井殉国。到了南明时期,朝廷为朱至澍上谥号曰愍。谥法“在国逢难”曰“愍”。

结语:张献忠入成都之后,派人捞起朱至澍的尸体,在上面连戳三刀以泄愤,而蜀藩宗室则几乎被其杀绝。话说蜀王家族有遗爱于四川百姓,张献忠此举,凸显了其政治上的短视,难怪最终失败。

吴三桂剧照

朱至澍的嫡次子朱平樻,在乱军中突出重围,于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被册封为蜀王。隆武帝战败自尽之后,朱平樻又跟着永历帝一路辗转来到缅甸。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年),缅甸王莽白将永历帝献给吴三桂,蜀王朱平樻则自尽殉国。蜀王一脉的传承,至此彻底覆灭。

明末的那段历史,由于史料纷繁复杂,常常显得迷雾重重。比如贤良了二百多年的蜀藩,怎么就到朱至澍的身上吝啬钱粮了呢?义军杀害了那么多藩王,他不知道吗?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道理,他不知道吗?还是有人故意诬蔑?比如承运殿的说法,和末代楚王朱华奎只有金交椅的说法,是不是特别类似?这是巧合,还是批发性的给明朝宗室泼脏水?那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2 阅读:55

楼哥看明史

简介:主攻明史,希望能用不同的角度,看不一样的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