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的春日,料峭春寒还未退去,北京永定门外的护城河中,就响起了一声落水的声响。
那是一名头发花白的女士,她神情麻木的跳入了水中。不久之后,人们又看到一名70多岁的白发老人冲向了河边,一头跳入水中。
开始的时候人们以为老者是来救人的,没想到这个人跳到水中后,自己倒先挣扎了起来,显然是个不会水的。
附近的百姓只好七手八脚的将他救了出来,事实上,即使他冲进去救人也没有用了,由于被发现的太晚,这位投水的女士早就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性命。
在上岸后,老者大病了一场,悲痛难当。
对于他来说,刚刚重逢不过一年的妻子,就这样突然间离开了自己,痛苦和后悔笼罩了他的心头。
这位老者是谁?他的妻子又为什么会投水呢?
阴差阳错
1904年的时候,黄维在江西的一户农民家庭中出生了。尽管他的父亲早早离世,但母亲还是供他念完了书,从鹅湖师范毕业以后,黄维就回到家乡担任教师。
按理说像他这样的出身,妥妥的无产阶级,应该更能共情我党的思想。
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确实如此。1924年的时候,他正是因为在学校宣传共产主义思想而被逼离开了家乡。后来还在我党的介绍下,进入了黄埔军校。
没错,黄维是黄埔军校的一期生,还和陈赓大将一个班。
就是在这里,黄维的人生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选项——是坚持共产主义思想,与我党同甘苦、共进退,还是从此加入蒋介石的阵营,成为国民政府的将领?
对于黄维来说,这其实不是一个选择。
在许多人的评价中,黄维都是一个固执的人,身上有比较浓重的书生气,对于自己认定的事情、认定的人,会毫不犹豫的维护。
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校长蒋介石对黄维的悉心教导,成为了黄维效忠于蒋介石的理由。在他的认知里,国民政府是当时的官方政府,蒋校长又对他恩重如山,他就应该以死相报。
蒋介石也正是拿捏住了他的这一点,一方面对黄维委以重任,一方面会拿自己的恩情打动黄维。几次将他从教育岗位上调往军中。
正如前面所说,黄维是个书生气很重的人,他其实并不喜欢军旅生涯,而更喜欢教书育人。但蒋介石很看好他的军事才能。
另外一方面,蒋介石本人是个派系观念很重的人。对于他来说,黄埔一期,就是嫡系中的嫡系,是最能够得到他信任的人。因此,他不想放任黄维在教育岗位上,而是频繁的将其调往军事岗位。
当然,蒋介石也并不是总是罔顾黄维的意愿。1928年,黄维就被蒋介石派往陆军大学深造,在深造期间,蒋介石常常与他单独训话,让黄维对蒋介石的看重记忆深刻。
后来,黄维又被蒋介石派往德国接受军事教育,回国后就在国民党军队中平步青云。
不止如此,蒋介石还将他放到自己的心腹爱将陈诚的身边。陈诚对黄维也多有提拔,除此之外,大约还有教导之恩,两人性格也颇为投契,因此,在黄维心中,大概就是蒋介石第一,陈诚第二。
在这之后大概就要再加上蒋经国。
1944年的时候为了扩大兵员,国民党组建了青年军,黄维则被任命为副总监。由于这支青年军是由蒋经国进行安排的,因此黄维开始与蒋经国共事。
可以当蒋经国的“东宫属臣”,黄维自然是对蒋氏父子更加忠诚。为了报答这份厚恩,黄维对蒋介石的调任言听计从,对蒋介石极为忠诚和维护。
1948年9月,本来担任新制军官学校校长的黄维被蒋介石调往前线。其实这份调令黄维本是百般不愿的,他本就厌恶直接参战,更何况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他的理想,可惜蒋介石对他恩重如山,他无论如何都不能视而不见。
再加上同样对他恩重如山的陈诚对他说,如果他不能接任的话,军队的军权就会被白崇禧抢走。黄维对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也有了解,只好离开学校,投身战斗。
黄维参加的这场战斗,相信大家都很了解就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在这一战,黄维被我军俘虏。
绝不改造
对于淮海战役的失败,黄维其实颇有微词。在他晚年回忆那场战争的时候表示:“如果说我是笨蛋、草包,我是不能接受的,我的兵团最后被全歼了,但换个人未必比我强。”
根据他回忆,那个时候部队根本就没有吃的,饥寒交迫中顶了整整28天,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坚持战斗,失败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所以,黄维认为,这根本就不是他个人的失败,而是国民党的失败,是国民党太腐败,太不得人心了!
尽管黄维对国民党的失败有如此多的不满,但他依旧是功德林中最死硬派的犯人之一。对于他来说,国民党的失败是国民党的失败,但蒋介石依旧是他心中有着知遇之恩的蒋校长。
直到最后,黄维也没有说过蒋介石一句坏话。上了年纪的他评价起蒋介石,直言,他是一个英雄,只是他的那一套过时了,所以失败了。
当然,这是在许多许多年后。刚刚进入功德林的黄维,对于我党有着极为深刻的偏见。
那个时候,我党组织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给杜聿明、邱清泉写劝降信,黄维就坚决不肯签名。
面对记者为什么不早些投降的问题,黄维毫不犹豫的回应,有战死的烈士,没有苟活的将军!他的身上的确有许多老式的固执与坚持,认定“君子不事二主”。
或许在他的心中,“忠君”的思想依旧存在,君主帝王并没有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而被打倒,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留存于他心中。
除此之外,在随身的本子上写了于谦和文天祥的诗歌,激励自己坚决不低头。
这种忠君的思想也延续到了他的行为上,在战犯管理所的时候,黄维也始终保持着自己将军的风范,甚至还不肯刮胡子,表示,自己在国民党时期留的胡子绝不能在共产党的监狱里剃掉。
后来杜聿明还在管理所中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寄给了蒋介石,黄维则认为自己“无罪可悔”,唯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领导的十几万大军。
黄维在功德林不肯接受改造、不肯转变思想,并且一直维护蒋介石和陈诚,这些行为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一致认为他不符合特赦的标准。
在面对我党的思想改造这一方面,本来就认为内战不该打的杜聿明就接受的极快。他在管理所中阅读我党的书籍,很快就转变了思想,还给国民党将领写过劝降信,因此第1批特赦就被放了出来。
而作为死硬派的黄维则在里面一直待到最后一批特赦。
转变思想
在功德林的时候,或许是由于多年征战黄维的身上有许多病痛,1952年的时候,他身上的结核病发作,出现了大量的腹水。
这种病会让两腿肿胀无法行走,肚子里也全都是水,病人痛苦不堪,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将他转送医院治疗。
经过北京医学专家会诊认定,此病症需要特效药链霉素。
要知道这种药在当时是我国无法自行生产的,只能从香港购买,最后由周总理特批,可以动用外汇。
功德林的将领很多都身患疾病,在功德林养病的时间里,他们都会得到良好的照料。
比如黄维。他养了整整4年病,在那些年里,每天都会有牛奶、鸡蛋和一定的肉类供应。即使是我国最困难的时期,也没有短了病人的食物供应。
甚至为了供上他们的肉,国家还专门派武警到内蒙古给他们打黄羊吃。
这件事情对于黄维的触动很深,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像他这样严重的病,又病了这么久,如果不是我党的精心照料,只怕早就已经去世了。
当然,黄维也不是一心和工作人员对着干,他也有想做的事情,比如说,研发永动机。
自从进入功德林开始,黄维就想搞一些科学研究。不知道究竟因为什么,他就把目标放在了永动机上,一心试图制造永动机。为此专门绘制了设计图纸,收集了文字资料,上交公安部。
公安部门当然不能做这个决定,就又将这一些材料交给了中科院,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在论证过后认为这个机器无法实现,于是驳回了这一提案。
但是黄维完全不肯放弃,他多次写论文,提出要研制永动机的要求。在1963年的时候还辗转联系到了郭沫若,将自己的图纸交给了郭沫若观看。但郭沫若出身文科,他没有足够的力学相关的知识,只好转交物理所。
对物理学有一定了解的人想必都清楚,永动机,至少在目前的科学界来说,是违背物理常识的。
物理所自然又将他的提案打回。
后来还是周总理在仔细看过黄维的设计图后,批示他可以研究。这一批示,与其说是交给他科研项目,不如说是被他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所打动。
从此,黄维就开始在监狱中特赦的实验室里,进行永动机的研发。
妻子投水
黄维的妻子与他感情很深。原本在黄维妻子蔡若曙的认定中,丈夫只是暂时离开武汉,等到战事结束就会回来继续主持教育工作。
她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半年之后,就传来了黄维在前线阵亡的消息。
这件事对于蔡若曙的打击是极为沉重的。但即使觉得天塌地陷,伴随着战局逐渐明朗,国民党政府也深知败局已定,因此向台湾撤退。蔡若曙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妻子,也在1948年底抵达了台湾。
但到了台湾之后,蔡若曙的心中却始终不能安定,很快她就偷偷回到了大陆,打听出了丈夫被俘的消息。
知道了丈夫还活着,蔡若熟很快就带着孩子离开了台湾,辗转回到大陆,在上海定居。
在上海的日子里,蔡若曙因为写字漂亮考上了上海图书馆的工作,一边努力工作养家,一边四处打听战犯的消息,终于在1956年,她得到了一个前往功德林探望丈夫的机会。
对于蔡若曙来说,这个机会弥足珍贵。她还特地带女儿拍了一张照片带去交给了黄维,想劝他好好接受改造。
可惜这时候的黄维正是死硬的时候,软硬不吃,坚决不肯改变态度。
1959年末,第1批功德林战犯特赦名单公布。里面没有黄维的名字。蔡若曙被着巨大的打击击垮了。
对于他们来说,有没有下一批特赦还不清楚,这次没有被放出来,很有可能就要在里面待一辈子。
大起大落之后,蔡若曙患上了精神疾病,无法继续工作,只能办理退休。
好在国家终究没有一直关押这批战犯,接下来第2批、第3批,一批又一批的功德林战犯被释放,终于到了黄维。
那时候的黄维已经71岁了,他终于走出了战犯管理所,与自己的妻子蔡若曙相见,一家人团聚了。
对于见到妻子这件事,黄维其实十分感动。功德林的战犯们不知道会被管理所关上多久,再加上又是背着不好的名声,其他人的家属大部分已经弃他们而去了,还有人被直接关在了门外,只有他的妻子一直不离不弃。
可是蔡若曙的精神早就已经被几十年的疾病折磨得摇摇欲坠了。她的精神极度紧绷,生怕丈夫说错一句话,这样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影响了她的健康。
终于在1976年的春天,也就是黄维回家短短一年之后,蔡若曙的精神彻底崩溃,独自离开了家中,到永定门外的护城河投河了。
黄维在听说这件事后,不顾自己也不会水,立刻跳了下去,被救上来后还大病了一场。
而蔡若曙之所以投河,是因为又一次劝丈夫不要发言时,被丈夫吼了一声,滚。他们一家人才相聚不过一年就生死两隔,实在令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