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末大龄剩男,出身低微学识尚浅,最终得以封王拜相,屡战屡败却备受重用。
他就是太平天国元老级人物,一生备受争议的燕王秦日纲
第一段:忠心耿耿的创业元老论功行赏,一直被视为古代军功系统的重要原则。
战国时期的秦国一度被称为虎狼之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功制度。
当时的秦国士兵可以凭借斩杀的人头数得到爵位晋升。
这样直白的激励方式造就了攻无不克的秦国铁骑。
历代的统治者也都深谙这样的道理。
如果太平盛世也就算了,战乱年代对于军士尤其要讲究赏罚分明,毕竟都是刀尖舔血讨生活,这种时候还搞特殊谁还愿意为你卖命呢?
昏聩如晚清政府,对于林则徐左宗棠这类力挽狂澜的功勋大臣也是给足了封赏。
可同一时期,农民起义军集团太平天国里偏偏出现了这样一个“异端”。
一个将领在战场上屡战屡败却依旧受到重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秦日纲,原名日昌,广西贵县人。
家境贫寒,为人忠厚仗义,早年买过豆腐,后来在矿场做工,生活清苦,将近而立之年还没娶妻,属于那个年代的大龄剩男。
公元1847年,秦日纲遇见了一个改变自己一生的男人——洪秀全。
当时的洪秀全还不是后来威风凛凛的天王,他正处在创业初期,潜入山中密谋传教。
洪秀全与秦日纲一见如故,立即跟对方详细讲述了自己正在进行的创业项目,秦日纲听后心潮澎湃,当即选择入股。
就这样,秦日纲成了太平天国的开创者之一。
作为这样元老级人物,秦日纲后来受重用也不难理解。
更何况,创业之初的秦日纲可以说是颇有贡献。
之前提到,秦日纲在矿场做工,因为他性格仗义,很多人都服他,认他做大哥。
因此,他加入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后,随即拉了上千名工人入伙,前期贡献显。
除此之外,秦日纲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老实又忠诚。
对于太平天国的事业披肝沥胆,竭尽所能,甚至能将生死置之度外。
作为一个忠心耿耿的创业元老,秦日纲受到重用不是理所应当的吗?为什么还会有争议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还要从秦日纲本人身上找。
第二段:过不掩功的平庸将领1851年初,拜上帝教教主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振臂一呼,宣告起义。不久后,起义军攻克了永安城,在这里论功行赏,制定了规章制度,史称“永安建制”。
秦日纲的身份也正式发生改变,被封为天官正丞相,负责率领精兵守卫永安南边的门户水窦。
秦日纲率兵在这里挖壕筑寨,布置地雷暗沟,如此坚固的防御工事让清军望而却步,为刚刚建立的太平天国政权争取了宝贵的缓冲期。
然而,时间来到1842年4月,被围困数月的太平军弹尽粮绝,不得不冒险突围。
秦日纲担负全军的后卫,负责阻击追兵。
由于雨天路滑,队伍中又有许多老弱妇孺延误了时机,没能抢占制高点,次日便遭到了清军主力的轮番冲击,损失惨重。
面对太平军历史上的第一次惨败,负责后防调遣的秦日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在兵力本就不足的情况下还要进行两线布置,弱化了正面冲击力,又没能发挥机动性占领先机,难怪李秀成会说他“并无什么才情”。
不过,好在秦日纲并非贪生怕死之辈,在这次作战过程中他,身为将领的他一直掩护到全军胜利转移才最后撤离阵地。
两日后又冒险与埋伏在山头的大部队会合,将尾随的清军诱入峡谷一举歼灭,太平军由此完成突围。
至此,秦日纲也算是功过相抵。
1854年1月,秦日纲论功加真忠报国顶天候,代翼王石达开守安庆,主持军政事务。
同年5月,秦日纲被封为燕王,东王杨秀清命他带兵往北方援救被围困在山东连镇的北伐军。
可是这走到舒城的杨家店便吃了败仗,泰日纲禀奏杨秀清说:“北路妖兵甚多,兵单难往。”过了不久之后仍然奉旨仍去安庆安民。
其实从太平军成立前期秦日纲的表现就不难看出,他在这个队伍里的定位就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工兵形象。
而他能够屡战屡败却得到重用的原因,除了对于太平军的绝对忠诚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他作为元老,“没有功劳也有苦恼”,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领导集团都不会拿他开刀。
毕竟开罪一个平庸的将领很简单,因此寒了底下人的心却难以挽回。
秦日纲不是什么刚愎自用的蠢人,但他绝对是个庸才,他的长处就是修筑防御工事。守城尚可,当太平天国要开疆拓土,让这样的人参与西征,失败是必然的。
秦日纲的一生充满了争议,而他最后迫于形势投降清廷的举动则让这种争议达到顶峰。
从他身上,我们能看到农民起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他是那个时代很多人的影子,现代人抱着研究历史的态度去解读他的一生当然无可厚非,如果要秉持着现代观念去痛斥苛责一个清末的农民军则有些过犹不及。
参考资料:
顾朴光.忠勇信义 过不掩功——论太平天国燕王秦日纲.[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04)
顾朴光.韦昌辉、秦日纲参与内讧异同辨.[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
周衍发.析秦日纲第二次北伐援军夭折的原因[J].安徽史学. 19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