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目不识丁的农民向广州市委书记下跪:妈,终于找到你了

博古通今说历史 2024-04-19 07:12:31

1951年的某一天,在广州市委书记曾志的办公室内,一位青年农民,跪在地上哭着说道:“妈妈,我就是您失散23年的儿子!”

而站在农民对面的曾志,此时也是老泪纵横,她革命了几十年,闯过了无数枪林弹雨,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但是面对眼前的这个人,她却有些控制不住了。

当年的自己的一个无奈之举,造成了母子至亲几十年的分离,如今的重聚,让他们都有恍如隔世之感。

曾志是我国革命中走出来的优秀女性,是一个意志坚定、功勋卓著的人。她一生结婚三次,有二子一女。

但是,这些孩子的父亲都不一样,命运也是各不相同。

为了革命事业,曾志曾经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送给别人抚养,只有女儿留在了身边。

那么,如今来找他的这个农民,和她是什么时候分开的呢?这对母子身上,曾经发生过怎样的事情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曾志的一生,有多么传奇。

曾志,原名曾昭学,于1911年出生在湖南省宜章县的一个书香门第。

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自己13岁那年,她考入了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曾志年纪小,心里没有那么多旧社会的思想负担,因此成了一个敢想敢干的人。

她积极投身于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中,带领同学们去抗议旧社会的礼教,以及那些不顾老百姓死活的官僚和军阀。

这在当时,学生运动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因此在一年后,学校就开始禁止学生们参加爱国运动,否则就会予以开除处分。

即使在这种严格的禁令之下,曾志仍然我行我素,积极地参加各种爱国活动。在这期间,她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且将其当作了自己一生的信仰。

在自己15岁的时候,她加入了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成了班上唯一的女生。

为了给中国的女性争气,她把名字改成了“曾志”,同年10月,她成功入党,为自己的事业踏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此期间,曾志突然接到家里的信,让她回家结婚。在那个年代,一个15岁的女子,在父母的包办下,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结婚,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但是曾志知道,一旦接受了家里安排的婚姻,也就斩断了自己的革命之路,这是她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于是,她给自己的家里写了信,好说歹说地把亲事推掉了。从此之后,曾志感觉再无牵挂,身心轻松得如同飞起来一样。

1927年,曾志从讲习所毕业,旋即便担任了衡阳地委组织部干事,开始了自己的革命工作。在日常的交流中,她与组织部部长夏明震接触很多,互相都有了好感。不久之后,他们就结婚了。

1928年初,已经有了身孕的曾志,参与了湘南起义,让人看到了一个女性的坚强。但是在同年3月,她的丈夫夏明震,却在郴县“反白事件”中壮烈牺牲。

曾志虽然悲痛,但此时的革命事业仍然十分困难,现实容不得曾志去悼念亡夫。

很快,她就接到命令,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党委办公室秘书。在这期间,党代表蔡协民对她多有照顾,填补了她在感情上的空白。

一来二去,两人情投意合,很快便结婚了。这之后,两人随着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还有一些湘南农民军,一起上了井冈山。

此时的曾志,怀孕周数已经不小,但每天仍然大着肚子,努力地参加工作。

但是,虽然她的意志仍旧十分坚定,但组织上却不能不照顾他。不久之后,曾志就被调到第三十二团团党委办工作。

在井冈山附近的乡村里,人们经常能看到腹部隆起的曾志,与同志们一同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党的政策,甚至是建立农会和赤卫队。

在她的努力下,许多群众都选择投身革命,为根据地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作出自己的贡献。

此时,井冈山地区时常要面临敌军的重兵“围剿”。那些凶狠的保安团,和装备精良的军阀部队,经常袭扰根据地。

每当此时,挺着大肚子的曾志都会毅然参战。在龙源口战斗中,红军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却有很多战士在战斗中受伤。

为了救治他们,红军决定在小井地区建立医院。此时已经怀孕6个月的曾志,与其他战士们一起砍伐树木,挖地建房,不分昼夜地忙碌着。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井红军医院很快建成。

1928年8月下旬,黄洋界保卫战爆发。即将生产的曾志,依然坚决要求去前线工作。她和其他同志一样冲锋陷阵,一样操劳,但是情绪非常高涨。

1928年11月7日,曾志突然感到体内传来剧痛,她知道,这可能是要分娩了。

但是当时她的身边,既缺乏医疗设备,也没有专业接生人员,曾志只能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独自分娩。

她没想到,这个孩子还有些难产,一时间根本生不下来。在经历了长达三天三夜的痛苦之后,曾志虽然生下了孩子,但是也因为体力不支和失血过多而昏厥。

在危急关头,同志们用勺子撬开她的嘴,喂入姜汤和一些补药,曾志这才活了过来。

随后,她又因为护理不当,患上了乳腺炎,高烧不退,最后,还是当地的医生用草药敷治,才让曾志转危为安。

然而,炎症刚好,曾志又患上了产褥热,再次高烧不退。经过了二十多天的煎熬,她终于还是熬了过来。

这次身体复原后,曾志总算可以享受一下为人母的喜悦了。但就在这时,敌人却又一次杀到了眼前。

在紧张的战争压力之下,曾志不得不作出了自己最艰难的选择——将刚刚出生的儿子,托付给了副连长石礼保,让他设法抚养。

这在当时,是唯一可行的选择,看着怀中仅仅26天大的儿子,曾志留下了慈母的眼泪。但是片刻之后,她就收拾起心情,重上战场了。

到了12月份,曾志开始担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从此开启了她在军队中的政工生涯。她非常重视战士们的情绪,常与他们拉家常,谈心,鼓舞士气。

虽然此时没有军事压力了,但是工作压力依然巨大,曾志虽然十分想念儿子,也没有时间去探望。

1929年1月,曾志随部队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福建等地。

从此,她距离儿子越来越远了。不过,她和蔡协民的感情稳定,这让她的心灵得到了很大的慰藉。

1931年,曾志产下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这个孩子看起来身体很弱,为了能讨个彩头,所以夫妇二人给他取了个小名,叫铁牛。

但是,当时的革命形势仍然严峻,曾志不得不再次把儿子送给别人抚养。

让人遗憾的是, 这个孩子后来感染了天花,很快夭折了。

不过,一年多以后,曾志的第三个儿子蔡春华出生了,只是此时她仍然没有抚养孩子的条件,于是将蔡春华交给了一位警官抚养。

自己生下的孩子,自己却无法抚养,这种痛苦,绝非旁人能够体会,然而,悲剧还在前面等着曾志。

1934年,悲剧降临,曾志的丈夫蔡协民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在监狱中,他始终坚守信念,不肯向敌人屈服,结果在漳州英勇就义。

这之后,曾志离开闽东,来到长乐县梅花镇,却得到了红军已经长征的消息,这也就意味着,她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她赶紧前往广州,但仍未找到党组织,毫无头绪之下,曾志决定回老家等消息。几个月后,她又前往上海继续寻找。

经过了一段“千里寻找党组织”的辛苦历程,曾志终于在1936年10月,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

此时,中国已经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也是日军进攻的主要地区。

为了在这里坚持抗战,熟悉当地情况的曾志重返福建,与陶铸组成地下小组,坚持从事抗日活动。

为了行动方便,二人假扮夫妻。经过了一年多的共同战斗,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38年,二人得到批准,正式结婚。

1941年,曾志与陶铸有了女儿陶斯亮,这一次,由于延安的生活比较安稳,曾志没有再把孩子送人,而是留在自己身边抚养。

也因此,陶斯亮和父母的关系更加紧密。但是在1945年,革命形势再次复杂起来,党中央制定了进军东北的大战略。

曾志主动要求,与丈夫陶铸一同前往东北工作,在动身之前,曾志却突然患上阑尾炎,考虑到敌后斗争的残酷,她决定在治疗阑尾炎的同时,再进行一次绝育手术。

党中央觉得这件事太大了,于是去征求陶铸的意见,陶铸的回答是八个字:“尊重曾志同志意见”。

手术后,曾志将4岁的女儿托付给战士杨顺卿照顾,然后就与陶铸一起赶往东北,曾志明白,自己这一走,有可能再也见不到女儿了。但是为了革命的胜利,她已经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

东北的局势,并不像曾志想象的那样悲观。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挫折之后,解放军开始在东北战场占据优势。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解放战争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曾志在这段时间之内,一直从事地委、工会、妇联的工作,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949年5月16日,南方重镇武汉以近乎和平解放的方式,回到了人民手中。

此时,曾志在接到命令,去担任武汉市军管会物质接管部副部长。新中国建立之后,曾志又担任了中南军政委员会重工业部副部长。

在工作中,她作为女性,多次进入萍乡煤矿深处,亲自考察厂矿的实际情况和工人的工作条件。

随后,曾志调任广州电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尽管她身居高位,但仍然与工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虽然曾志始终全心全意地去建设国家,但仍然对失散多年的孩子们念念不忘。

在得知中央派出慰问团前往井冈山时,她立刻联系当地同志,请求他们帮忙寻找自己当年留下的孩子。

由于有确切的线索,孩子很快就找到了,如今的这个孩子,跟随养父的姓氏,取名石来发,是个普通的农民。

虽然他的身体很健壮,但是由于没有机会上学,至今仍然不认识多少字,在确定了这个孩子身份后,慰问团的同志将他送上火车,到广州与母亲团聚。

正如开头所说,在经历了23年的分离后,曾志母子终于在广州重逢。

见到儿子的那一刻,饶是曾志性格坚强,也不由泪流满面,在得知儿子文盲后,她感到十分愧疚。

于是她与儿子商量,希望他留在广州,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但石来发考虑,自己并不适合在城市工作,而且家里还有年迈的老人需要照顾,所以决定返回井冈山继续务农。曾志对儿子的懂事感到欣慰,同意了他的选择。

喜事成双,很快,曾志就找到了自己的另一个儿子蔡春华。蔡春华这些年颇为不易,由于家庭贫寒,他从小便营养不良。

在自己14岁时,他接受了淋巴结核手术,被拿掉了两根肋骨,身体几乎停止了生长发育。

但是,他仍然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了一名自食其力的工程师。

1985年,石来发带着儿子石金龙来北京看望曾志。此时的曾志已经离休,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

一家人熟络之后,石金龙向曾志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她能帮助自己解决户口问题。但是,曾志却不想子孙有特权思想,因此拒绝了孙子。

当时,石金龙并不理解奶奶的做法,心中有所埋怨。但多年后,他终于理解了奶奶的选择,也明白了所有幸福都要靠自己双手的道理。

1998年4月4日,曾志迎来了87岁的生日,这一天,石来发、蔡春华和陶斯亮以及各自的家人齐聚北京与她团聚,这是他们一家最完整的一次相聚。

曾志也特意打扮了一番,让女儿用鲜花装饰了房间,在饭桌上,曾志向石来发和蔡春华表达了自己的歉意,表示因为战争的原因,她无法给予孩子们应有的关爱,让他们吃了很多苦。

她还对孙子金龙说,自己一生未能留下任何财产,希望他能够理解。儿孙们听着她的话语,也在不知不觉间泪流满面。

1998年6月21日,曾志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她生前留下遗言,不要举行任何形式的追悼活动,遗体可供医学研究,无用的部分火化。

她的骨灰,一半埋在八宝山的树下,另一半则埋在了井冈山。她的墓碑上刻有这样几个字:“魂归井冈山——红军老战士曾志”,她以这种方式,缅怀那段战斗的岁月,缅怀那些与自己并肩战斗的战友。

参考文献:

360百科:曾志词条

0 阅读:3

博古通今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