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次请求出兵5次被拒绝,是谁让斯大林无可奈何?

博古通今说历史 2024-03-14 05:53:04

“我个人不太喜欢看斯大林的文章,他写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文章,我更不爱看,列宁和他就不一样,列宁平等对待他人,把心都给别人,而斯大林喜欢给别人发号施令。”

这是毛主席在1956年9月,会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的一句话。

但斯大林的优点毛主席也会毫不吝啬地夸赞,主席称赞斯大林是“世界人民的导师和朋友,也是中国人民的导师和朋友”。

敢讲真话,能想问题的伟人,对任何问题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这就是伟人的智慧。

斯大林曾经向毛主席连续6次提出了出兵援助的请求,态度十分恳切,怎料却还是遭到了5次拒绝,灰头土脸。

在伟人面前,斯大林无数次感受到什么叫无可奈何,这也让他明白了,中国的毛泽东是他无法操控的人。

二战危机,接踵而至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状况并不容乐观。德国闪电袭击波兰,并开始向东欧大陆迈进之后,危机就始终笼罩着整个国家。

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的突然袭击,巴巴罗萨计划也由此被拉开序幕。

此时苏德两国军队的状态对比有着明显的差距,德国纳粹士兵因为之前的接连胜利而士气大振,不管是指挥官还是一线作战人员,都有着踏平苏联的决心和斗志。

可是反观苏联自身,情况却实在算不上理想。

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军队高层对德国产生了错误的判断,认为对方不会在短时间内急行军,也不会直截了当地对准苏联出手。心理预期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苏联能够做出的应对措施也十分有限。

更要命的是,在苏德战争正式爆发之前,因为某些高层干部之间的权力纷争,苏联红军经历了一次大清洗。许多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老红军和老战士,都在这次清洗运动中被淘汰。

留下来的人们,有的还算有几分本事,但有的人却仅仅只是把苏联红军当成自己向上爬的踏板罢了。

前者可以为了国家冲上前线厮杀,但指望后者舍生忘死,保家卫国,那恐怕不太现实。

斯大林直面来自德国的前所未有的威胁,拼命做着部署和安排,可苏联军队还是在战争前期吃了不少亏。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纳粹德国紧锣密鼓地进攻苏联之时,聚集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也开始向着远东地区进发,剑指苏联。

德国从西线进攻苏联,日本则从东线给苏联制造压力,一旦让两个法西斯国家会和,苏联便会面对腹背受敌的情况,到时候结局必定凶多吉少。

此后的整个抗击纳粹德国的征程中,斯大林都在担忧,害怕这个情况变成现实。

德国和日本方面的联系非常紧密,只要德国在苏联战场上有所动作,日本关东军也必定会做出反应,一唱一和。

1941年10月之前,苏联相继取得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等重大战役的胜利,重创纳粹德国的士气,也迫使希特勒把全线进攻苏联的计划改为重点进攻苏联首都莫斯科。

这个时候,苏联情报部门截获了一封来自日本方面的绝密电报。

日本军队高层已然做出明确的指示,只要纳粹德国能够成功攻占莫斯科,他们马上就会开始进攻苏联远东地区,不给精疲力尽的苏联军队一丝喘息机会。

这封情报让斯大林冷汗直冒,结合日本在国际战场上取得的战果,他更是焦虑得睡也睡不着。

这一阶段,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表现相对强势,有时候连兵强力壮的美国都不得不退避三舍。

可想而知,如果苏联军队被纳粹德国消耗了80%以上的力气,再转头碰上日本法西斯,结果必然十分惨烈。

日本在斯大林眼中一向是上不得台面的国家,他可不想让苏联的命运终结在这样的国家手里。

除了全力抵抗纳粹德国的重点进攻之外,斯大林也在不断想着别的办法,给日本方面制造阻力。

德国暂时没有把兵锋对准除了欧洲国家之外的其他国家,所以斯大林不能指望反法西斯同盟帮着自己对抗德国。唯一能够破局的契机,出在日本身上。

只要能想办法切断日本在远东地区的行动,苏联军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德国的对战之中,不必时刻担心后顾之忧。

美国和苏联此时虽然短暂地站在同一阵营,但始终有着根本利益上的冲突。指望美国在太平洋战场消灭日本,这对斯大林而言不太现实。

除了美国,还有谁会对日本深恶痛绝呢?放眼全球,答案只有一个。

求助中国,却遭拒绝

在苏联饱受纳粹德国侵略之苦的同时,亚洲战场上,中国人民也在艰难地做着抗日斗争。而且,亚洲战场的情况只会更加残酷。

从1931年开始,日本就锲而不舍地入侵中国。6年之后,全面抗日战争打响,不把侵略者赶出中华大地,中国人民誓不罢休。

在中国人的身上,斯大林看到了苏联人的影子。

关东军侵占东北之后,收复失地就成了中国军队最大的目标之一。而关东军,当然也是中国和苏联共同的敌人。

共同的利益,可以把两个国家绑在一起,可以让不同民族的人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战斗。所以斯大林相信,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能够挡住日本。

于是1941年7月起,他第一次致电中国方面,请求中国军队采取行动,破坏日本人的交通路线,并且抽调一部分武装力量摆在长城附近,牵制日军。

这话说得有些冠冕堂皇,其实他的心声是:如果日本进攻苏联,你们能不能直接发兵援助?

在1941年11月第二次致电求援时,他不像之前那样委婉,而是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希望双方能够共同开展军事行动,抵御日本。

1942年5月,德国发动夏季攻势,再一次增强兵力投入之后,斯大林深感情势危急,赶紧第三次致电求援,语气一次比一次恳切。

前后三次致电,斯大林都没有得到中国军队领导人明确的点头答复。他所计划的中国出兵策应苏联一事,也基本不可能实现。

此时此刻,中国境内,两支队伍都在做着抗日之举。斯大林联系的,当然是和苏联政权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共产党。

只是,中国共产党一向不好拿捏,这个事实,共产国际最是清楚。所以被拒绝,大概也在斯大林的预料范围之内吧。

只是,中共组织里,其中一位领导人的态度之强硬,还是让斯大林有些抹不开面子。

这位领导人,在第一次接到苏联求援之后,就明确做出指示:“中国可以配合苏联,但这种配合是战略上的配合,是长期的配合,不是一时的具体战役配合。”

言外之意,中共与苏联站在同一边,双方的互相策应是长期进行的。但是中共直接出兵干涉某一场战役,把本就混乱的局势搅得更乱,这是不可能的。

1942年下半年,在组织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同时,斯大林第四次致电中共中央,请求我党抽调一到两个师的兵力,前往内蒙古和外蒙古的交界处,直接与关东军对峙。

对此,中共中央同样给出了拒绝的答复。日本空军不得不防,恐怕我军到达,就得被打成筛子。

此后的第五次致电,固执的斯大林再次被拒,心中颇有些无可奈何。

好在1943年初,苏联红军完成反攻,并即将开启大决战,局势明显发生了不同。这个时候,斯大林的第六次致电,终于也得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回复。

深思熟虑,目光长远

虽然接连遭到5次拒绝,但是在如此危急的时刻,斯大林能够相信的也只有一个中国共产党而已。

就连中国国民党,他都是无法信赖的。

所以,尽管不抱太多希望,他还是第六次致电,希望中共能抽调若干兵力部署到长城内外,牵制日军,不用进行具体的战役,只是稳住东线情况,仅此而已。

斯大林的第六封电报被送到了毛主席的手中,他透过这封电报的字字句句,读懂了斯大林真正的意图,也看到了斯大林态度的变化。

从一开始要求中国共产党直接出兵,到现在请求共产党派兵对峙,牵制敌人,斯大林的战略智慧也提升了不少。

于是这一次,毛主席给出的答复是,派遣罗瑞卿等部立即出动,占据长城一线有利地形,把局势控制在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

我军队伍向前一步,可以拖住华北和东北地区日军的脚步。我军队伍向后一步,也能依托中原诸多抗日根据地辗转游击,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毛主席的这一决策可谓是一举两得,收到回复的斯大林也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大石。

之前连续五次拒绝他的中共领导人,就是这个难缠的“湖南佬”。现在能等到中共中央松口,实在是太不容易。

主席的这一决策,也让之前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指责言论不攻自破。

起初毛主席接连五次拒绝斯大林,被共产国际解读为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不肯承担国际责任,不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力量。

但实际上,毛主席只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做出了最合适的决策而已。

1941年,斯大林求援之初,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在白热化阶段,日本的攻势相当猛烈,我党无法为了一时的战役援助,放弃对整个抗日事业的谋篇布局。

1942年,斯大林的几次求援被拒绝,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内忧外患。

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仍然在继续,国民党反动派自从皖南事变爆发之后,也不再掩饰自己的野心,时常给八路军和新四军制造障碍。

这是我党分心援助苏联,恐怕别说控制远东,就连自己国家的这片土地也得丢失。

1943年初答应斯大林的请求,那是因为,苏联的抗德局势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纳粹德国面前,苏联红军明显占了上风,主席也精准地预测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将会成为整个二战的转折点。

这个时候,出兵部署于长城一线,不会导致我党根据地的损耗,也不会被强行卷入欧洲战场的乱局,还能在关键时刻为苏联提供后盾,自然最为合适。

毛主席的决策,完美证明了什么才叫伟大的战略家。

结语

毛主席不是狂热的国际战争分子,所以不可能马上答应斯大林的请求。他也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所以不会对苏联的军事完全坐视不理。主席目光长远,战略广博,令人叹服。

参考

中国新闻网-揭秘:斯大林六次电请毛泽东出兵援苏内幕

中共淅川政法委-斯大林6次电请中国出兵,毛主席巧妙应对,战后才知伟人高明

0 阅读:1

博古通今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