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张学良唯一的儿子回国,64岁不会汉语,和沈阳亲戚相拥而泣

博古通今说历史 2024-03-26 16:14:37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4年,已经64岁的张闾琳踏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他不仅仅是北京航天局邀请的专家,也是东北少帅张学良唯一活着的儿子。

这个身份,让他身上背负着很多情怀。

从40年代离开中国后,快50年的时间,张闾琳从未再来过中国。可因为父亲的教育,他一直以来都知道,自己的老家在中国,根在沈阳。

他的父亲张学良,自从1990年恢复自由之后,就一直想回到大陆,回到家乡。可是由于种种阴差阳错的原因,张学良始终未能如愿。

如今他年事已高,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儿子的身上,希望通过儿子的眼睛看看阔别许久的家乡。而张闾琳在飞机上,也需要专人照顾,因为他根本不懂汉语,无法与中国人正常交流。

可即便如此,他闯过重重阻碍,也一定要回来看看。

张闾琳回国之后,有着怎样的所见所闻?

大陆的亲戚好友是如何看待他的呢?

今日,我们一起来看看张家的故事。

回国心愿,儿子实现

张学良一生最光辉的时刻,好像都绽放在了1936年。如果不是他发动西安事变,或许蒋介石还不会投鼠忌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局面也不知拖后多久才能实现。

就凭这威胁蒋介石的果敢和坚定,张学良就当得起英雄二字。可英雄最悲哀的事情在于,他没有办法在最适合自己的战场上去奋斗,反而只能因为政治博弈而彻底失去自由的飞翔机会。

当蒋介石重掌大权之后,张学良自然首当其冲,受到报复,被他软禁了起来。虽然吃穿用度一应俱全,可对于一位顶天立地的战士来说,软禁他无异于是在消磨他的意志,无异于是往他身上施加酷刑。

张学良和蒋介石商讨过,甚至宋美龄也出面周旋过。然而张学良始终被蒋介石所忌惮,所以直到他们逃往台湾,直到蒋介石去世,他都不敢把张学良放出来。

就这样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软禁中,张学良的英雄气概逐渐消退,对于家乡的牵挂之情却又无限上升。

来到台湾,实在非他所愿,回到家乡,才是他真正的心之所向。

可即便是1990年,张学良重获自由之身,他也没有办法顺心如意回到大陆。他的身份非常特殊,对于两岸格局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嫌,所以台湾对他的监控始终没有放松。

他想了很多办法,甚至打算从美国去周转,到最后也未能实现他的心愿。那时候,跟在张学良身边的赵四小姐,亲眼见到丈夫是怎样一天天失落下去的。

“他总对我说,只要活得更久,总还是能等到机会。但是就现在的局势来看,机会是非常渺茫的。而我们两个人年事已高,以后真的还能再奔波走动吗?”

后来到夏威夷定居之后,张学良本人似乎也意识到,他想自己重归故土,或许再也无法实现了。而他的心愿,就被放在了儿子张闾琳的身上。

这个孩子跟他们夫妻二人从小分别,直到1965年才终于相见。虽然那个时候,儿子已经长大,但或许由于从小缺失父亲的教诲,所以总还是愿意多听几句父亲的唠叨。

张学良就把他的一腔思乡之情全部撒到了儿子的身上,把所有难以言说的情怀都说给儿子听。父亲的感情,通过血脉的牵引,传承到了儿子的身上。

虽然张闾琳1940年后不久,就已经离开了中国,但是他对于父亲的思乡之情,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达到了感同身受的地步。

他也想回来,回来看看家乡的变化,看看那些深埋在记忆深处的一草一木。但他不能轻举妄动,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现在是张学良唯一的儿子。他的一举一动,十分敏感。

终于,1994年,张闾琳等到了那个名正言顺回到故土的机会。

他的专业是航空航天技术领域,而他在这一年收到了北京航天局的邀请,可以通过正当的理由回国参观航空展。最关键的是,他还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抽时间回东北去看看。

得知这个消息后,张闾琳第一时间向父亲分享了他的喜悦。

张学良似乎不敢相信,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询问,在儿子那里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他虽然无法亲自回国,但他的孩子能够回去,他也心满意足了。

父子俩分别之前,张学良千叮咛万嘱咐:

“一定要带好照相机,多准备一些胶卷,多拍拍照片。不管是风景,还是咱们的故居,还有咱们那些亲戚好友,多拍一拍。”

带着父亲的殷切嘱托,带着满腔的激动情绪,张闾琳登上了飞机。

此去前路多困难,他已然64岁,但是对中文却到了一窍不通的地步。所以他需要专人照顾,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需要别人来翻译和沟通。不过他不在乎这些小小的问题,问题确实很小,相比起他能回家来说,不算什么大事。

此时,张闾琳成了张学良唯一的希望,因为他是他唯一存活的儿子。但其实,在张闾琳之上,张学良还有过三个儿子。

命途多舛,骨肉分离

张闾琳是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亲生的儿子,但是在赵四小姐之前,张学良还有一位原配夫人,于凤至。

1914年,在张作霖的敦促之下,张学良和于凤至结婚。这段婚姻,并不是张学良心甘情愿接受的,他对这个只见过几面的妻子也并没有什么感情。只是父亲的命令,他实在不好违抗。

结婚之后,于凤至先后为张学良生下了一女三子。

他们的大女儿名字叫做张闾瑛,另外三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张闾珣、张闾玗和张闾琪。这三个儿子的名字,都有美玉的意思,代表了夫妻二人对孩子们最美好的期待和祝福。

然而,他们的人生却各有各的坎坷。

先说说张闾珣吧,他1917年出生,是张家的长子长孙,因此很受爷爷张作霖的喜爱。

他是个十分文静内敛的小孩儿,从小性格敏感,喜欢看书,长大以后也一门心思扑在了学术研究上。或许是由于他的性格和张家人都大不相同,所以张作霖更是看重他,还常常开玩笑:

“咱们这种兵痞子家庭,说不定以后还能培养个大文人出来。”

一有空闲,张闾珣就喜欢跑到爷爷那里,研究爷爷的兵书,看看爷爷之前的作战笔记。他其实对军事不大感兴趣,但是却总不愿意放过任何一点文字作品。

正是这份内敛而敏感的性格,才造成了张闾珣接下来的人生悲剧。张学良失去自由之后,他作为大儿子,敏锐地察觉到了时局的动荡和家庭的变故。

如果是一个心宽体胖之人,或许并不会把这点小事放在心上,但他没有办法做到。

从那之后,他更是惊惶焦虑,甚至已经到了有些草木皆兵的地步。他无法独自处理自己的生活琐事,无法应对情绪的恶化,以至于整个人已经处在崩溃边缘。

1942年,在友人的帮助下,他来到美国,和母亲团聚。虽然有母亲从旁照顾,但他的情绪却始终没有明显好转。

于凤至意识到,解铃还须系铃人,或许与张学良见面之后,孩子的情况能够得到改善。

于是1975年8月,张学良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大儿子。渐渐地,张闾珣果然不再有问题,从外表看不出任何的异常。可1981年,他却在正常的生活状态中突然晕倒,离开人世。

这是张学良第一次体会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但他也明白,儿子的身体早就已经被情绪掏空。如今骤然死亡,其实也并不算完全出人意料。

而他的二儿子张闾玗,则并非他想象中的好儿子。这个孩子非常活泼,甚至外向到了有些没心没肺的地步。

在家族遭遇变故之后,所有人都在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拿去为张学良打点。可他却并不懂事,一如既往地维持高消费生活,保持着伸手党的姿态。

连于凤至这个亲生母亲都说,张闾玗实在太过闹心,更别说赵四小姐这位后母,简直拿他没有办法。

他不仅骄奢淫逸,还染上了抽烟的恶习。1942年去往美国之后,他甚至已经抽烟成瘾。

1986年,由于肺病无法医治,张闾玗不治而亡。他的离开,确实让父母受到了打击,但对父母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他的弟弟张闾琪,命运就非常可怜可悲了。张闾琪是张学良最喜欢的孩子,又伶俐又乖巧,所以总是被他捧在手心里。而张学良的敌人也认为,这个孩子是张学良最大的软肋。

1929年,张闾琪染上了肺结核。在那个年代,肺结核几乎能算得上是绝症,小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又低,所以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兜兜转转,张学良的膝下,最后竟然只剩下了赵四小姐所生的唯一儿子,与父母从1940年就分别的儿子。

也正是这唯一的儿子,代替张学良完成了回到故乡的心愿。

重回故土,胸怀激荡

张闾琳还在飞机上时,就拜托身边的中国同多多照顾。他实在有太多地方想去看,有太多人想去见,有太多话想要说。

下了飞机,他先是被工作人员接待到宾馆,第二天正常参加会议,完成工作。而正事结束之后,他又在各位的陪同之下游览了北京的许多著名景点。

不管是天安门还是长城,不管是颐和园里面,还是圆明园外面,张闾琳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对身旁的妻子说:

“国家现在的航空技术已经达到了非常先进的地步,这一点让我们非常开心。你再看看这些好地方,果然是只有祖国才有的大好河山。”

北京并不是这一站的终点,张闾琳最想做的事情,其实还是回到东北,回到沈阳。

他先是去到了大帅府,看了看爷爷和父亲生活的地方,看了看母亲留下的痕迹。他虽然对这里已经没有印象了,但是双脚刚刚踏上这里的土地,他却又感受到了一种来自血脉的牵引。

中国人所谓的传承,这是多么神奇的力量。

在走完大帅府之后,张闾琳又在中国通的陪伴之下,他去到了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也一直是父亲的牵挂所在,张学良曾经在这里兼任过校长,还亲自题写过校碑。他用双手抚摸着父亲留下的字迹,忍不住流下泪来。

这些东西,全部都承载着父亲的情感。对于他这样一位渴望落叶归根的老人家来说,无法用双眼亲自看到故乡的熟悉景物,这实在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

张闾琳一方面为自己能亲眼见证眼前的一切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又不可抑制地替父亲感到悲哀。

此行除了看看故土之外,对于张闾琳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见到了久未谋面的亲人。

那些人,是张学良的兄弟姐妹,还有他们的后人,全部都是张闾琳的至亲。

他们彼此相见,人人都无法抑制内心的情感。他们用拥抱诉说怀念,用暂时还不相同的语言倾诉来自亲人的思念。

此时此刻,相同的血液在他们的血管中奔涌不息,提醒着他们自己的来路和归途。

整个中国之行,张闾琳把自己携带的许多胶卷全部都用完了。

他用照相机拍下了父亲或许会熟悉的各种景观,也和亲人们全部都合了影。那些父亲无法亲眼见到的东西,就让相机来为他定格吧。

不出所料,张学良看到这些照片,久久舍不得放下,一时老泪纵横。

结语

在外漂泊的游子,始终会牵挂着故土,怀念着亲人。那是一种用言语无法表达的厚重情感,也是一个人一生最后的情感归属。张学良是遗憾的,他终其一生无法回到故乡。可他又在遗憾中品尝到了一点欣慰,因为最起码,他的儿子和孙子始终铭记和传承着他们共同的情感。

0 阅读:0

博古通今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