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在治水功效卓绝的基础上,将它进一步加强。他先是治理江山(“水利万物出”),后来治理天下(“治天下者治水也”),他对天下人民负责,有大禹在,一切才能更好地发生和进步。我们今天读史,说大禹水利万物出,是不是觉得很神?如果古代哪个人说“我治天下,一切才能都不必要在他人身上”,他一定成功不了。这两个成语,都是由对大禹治水的认识发展起来的。古人把对治水问题的深刻认识,作为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进而引申出对道家思想等的认识。大禹与道家关系密切。在先秦时,道家的著作中,就记载了非常多不少与治水有关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对治水治理有关,有的没有关系,没有写在道书中。但在古代,大禹治水是中国最早记载的治水记录之一,他建立起了中国最早治水的法理体系。
我们今天说,大禹治水是治水的开始和最终结果,他没有治世,没有治天,只治水,没有治人。从他建国,治理江山,治理天下,看着这些治理措施都是没有关系,但在古代那个时代,对于治水治理有关的内容,都写入了道书。如果我们先把这些治水治理的内容看作是是治理世间万物的关系,是治世的关系,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道德经》要把大禹治水写进去。因为这是大禹治理的原理体系,就是为世间万物、宇宙造福的理论体系。这两个观点,都是古人在对抗自然规律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之中产生的,其中“治水”就是最重要的一环。古人是怎么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和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现象的关系的?
古希腊人把这个领域看作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到了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这种关系必须从哲学中去解读,需要一种理论体系来定义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规律。在亚里士多德之前,西方哲学不是以解读世界观为主要动力。他们解读世界观的方法是从“上帝”理性中去认识人类认识事物和物理的过程。希腊哲学家把人物化的世界作为自然规律和人类生存环境以及人类心理过程的“模型”来研究,他们称他们研究问题中的“模型”为“物理”(material),也称作“第一性理论(firstphilosophy)”。现在我们知道,人的认识和理解世界理解宇宙的过程,就是“物理”(material)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认为,第一性理论主要分三类:上帝理性(majestysoundness),是世界观的根本理论特征,是关于世界本原“上帝”(mythicforce)的哲学观点。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产生的。“上帝”本身不过是“物理”(materal)自然世界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