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登基第十二年时,吴三桂揭竿而起,三藩之乱也就此进入了历史舞台。因为清朝没有充足的准备,因此最开始征战的时候,叛军几乎是无往不利,四川和贵州被轻而易举的攻破,吴三桂进入湖南后,也是百战百胜。然而仅仅一年时间,吴三桂率领的兵马就攻占了长沙和岳州。但吴三桂不知道趁机渡过长江,结果白白浪费了大好时机,这里面肯定是存在原因的。
吴三桂不断获胜的情况下,竟然在考虑和清朝议和的事情,所以被活捉的明朝将领,都得到了优待,甚至让这些将领专门给康熙写奏章。而里面的内容中,可以看到吴三桂还是非常傲气的,不停的在炫耀自己的能力,还表示自己将明朝一大半的地盘就攻占了,希望能够划江而治,从而成为割据一方的大势力。值得一提的是,议和的时候还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自己儿孙的情况。
这个时候,吴三桂的大儿子吴应熊还在京城,属于封疆大吏送出的人质,吴三桂和皇太极的闺女结婚,然后生出一批儿子,都放在京城。等到吴三桂揭竿而起后,康熙就抓住了吴三桂留在的京城的血脉。这也是吴三桂一直没有渡江,反而愿意和谈的原因,无非是希望自己的儿孙能够回来,而且在奏章里面都能看到这个条件。吴三桂将湖人几乎全部占领之后,身边的将领们都提出了渡江。然而吴三桂却很害怕八旗骑兵。
曾经吴三桂坐镇辽东的时候,不止一次的征战清朝,松锦战役也有参与,所以他知道八旗骑兵的实力有多强。如果真的渡江北征,来到了平原地带,肯定会正面和骑兵交手,但吴三桂却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吴三桂就告诉身边的将领,你们不知道真实情况,我和清朝奋战了很多年,他们的骑兵是最强大的,现在还有长江阻挡,可以防守,如果进入了平原,肯定无法打赢。显而易见,吴三桂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这个时候八旗骑兵的实力,早就一落千丈了。
同时,吴三桂的年龄也达到了60多岁,失去了当年的锐气。康熙看到奏章的时候,没有做出太多的反应,毕竟在康熙的眼里,吴三桂是一个善用阴谋诡计的人,肯定不会和自己议和。不仅如此,康熙还有其他的安排,也相当于是让身边人知道了,自己想要平叛的决心。康熙颁布诏书,直接斩杀了吴应熊和他的儿子,剩下的子孙虽然没有被斩杀,但都成为了太监。当吴三桂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自然很悲伤,他怎么也想不到,因为自己的错误抉择,导致儿孙都被斩杀了。
从这个时候,吴三桂就不再考虑议和的事情了,但战机已经被延误。康熙趁着空隙招募兵马,甚至将兵马都安排到了长江附近镇守。但因为天下太平的日子很久了,所以清朝兵马的实力很一般,因此双方开始不断的对峙。这可不是吴三桂想要看到的结果,要知道他的大本营地盘很小,如果不能速战速决,早晚会被解决,结果大家也是知道的,就不多做叙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