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砥砺青春之志行走的思政课引领小我融入大我

新黄河 2024-09-23 12:11:19

南开大学,这所百年学府,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不仅构建了独具南开特色的“公能”素质教育体系,更在传承“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传统上,创新推出了师生“同学、同研、同讲、同行”的实践育人模式。这一模式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融合,实现了教师思政与学生思政的贯通衔接,激励学生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到国家的大我之中。

行走的思政课,如春风化雨,滋养着青年们的爱国情怀。南开学子,以行动为笔,以实践为墨,书写着青春的华章。南开师生的实践热情贯穿全年,寒暑假期间更是他们实践的集中时期。从专业教师到管理干部,从辅导员到校院党政领导,都纷纷投身其中,以身作则,为学生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而学生们更是全覆盖参与,本科生四年间至少要参加一次出行的社会实践,这已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会实践涵盖了科研、调研、支教等各个方面。师生们走出校园,深入基层,亲身感受祖国的巨大变化和发展成就,他们用心去观察,用情去体验,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对祖国的热爱和承诺。

在福建省连城县新泉镇,刘一博给学生们讲课并一同讨论

从江西瑞金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到湖南桂东的第一军规广场,再到寻访老红军……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一博带着学生重走长征路,追寻红色记忆,用青春的脚步丈量着祖国的山河,用心灵的触动感受着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自2012年起,刘一博已连续12年带领学生赴江西苏区开展“青莲紫爱上苏区红”主题社会实践。

刘一博深有感触地说:“思政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用创新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广阔的祖国大地上寻找思政课上问题的‘答案’,用这些‘答案’真正触动他们的内心,从而去践行爱国之情,才是重中之重。”

在南开大学,不仅仅有坚持了十多年的“师生同行”苏区实践。师生们还深入农村、社区、工厂中,将广袤的祖国大地作为最优的试验田,将迫切需要解决的科研难题带到实践中去试验,在社会大课堂中经风雨、受教育、长才干。

南开大学在25个省份建立了90余个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依托专业优势设计开展实践项目,为解决乡村振兴中的痛点堵点问题提供了“南开方案”,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思政课堂”。学校青马班连续多年暑期扎根南开大学对口帮扶的甘肃省庄浪县,深入农户调研,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和驻村第一书记共同开展工作,真正在实践中成长锻炼。

同时,学校还创新性开展了“同题共答”的“双百”行动,引导师生带着问题去实践。来自27个学院的100多支团队在暑假以短视频的形式,记录实践中所思所得,用“学生参与的100个视频”,回答思政课堂上“学生关心的100个问题”,形成“学生提问—师生共答—反哺课堂”的教育教学完整流程,让思政课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

据统计,近五年来,南开大学累计支持50000余人次师生组成12000余支“师生四同”实践团队开展实践活动。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就有536支队伍,近4500名师生奔赴全国各地参与社会实践。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南开人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着青春力量。

行走的思政课,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奉献。南开大学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丰富的资源,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到爱国的真谛和奋斗的意义。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