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钓鲫鱼我都是玩传统钓比较多,尤其深秋以后,台钓都不怎么碰了,没办法,传统钓装备少、成本低、钓的还多,只要钓点水不是特别深,我都会优先选择。
身边很多朋友原先和我一样也是玩台钓的,看到我玩传统钓三天两头狂拉、钓大板鲫,也都纷纷加入了进来。
有些经常看我文章的钓友可能也是受到我的影响,开始尝试接触传统钓了。
其实传统钓入门要比台钓简单很多,新手刚玩的话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打窝,这里有几个关键点要记住。
传统钓打窝有技巧,一:打窝器的选择
有人可能疑惑,打窝器有啥可说的。
不,还真值得一说。传统钓是借助打窝器定点打窝的,所用到的打窝器主要分为浮水打窝器和沉水打窝器两种。
一般情况下传统钓钓的地方都不会特别深,所以浮水打窝器用的多一点,如果碰到走水,那就得用沉底型打窝器,这样酒米就不会漂散。
有些钓友不走水的时候也用沉底型打窝器,这个是不推荐的,因为沉底型打窝器打的太集中了,鱼进窝后警惕性会比较高,不敢轻易吃饵,所以发窝比较慢。
如果钓点水不深,比如就一米上下,那我们即使用浮水打窝器,也不建议一入水就一下子把酒米倒下,应该分几次倒完,每次倒米不要固定在一个点,尽量散开一点。
意思就是说酒米到底后不能堆在一起,应该分散一些。
有一种“翻斗沉底打窝器”,我比较推荐,那个可以控制窝料在任意水层落下,深水、走水,就让酒米到中下层或底部落下,浅水、不走水,就打在水皮。
传统钓打窝补窝的量
理论上鱼多、小鱼闹、天热、水深,窝料要多打,鱼少、小鱼不闹、天冷、水浅,窝料要少打。
深秋以后钓鲫鱼,我都是用最小号的羽毛球打窝器打半杯左右,窝料少一点没事,大不了后面再补,但要是打多了,那是没办法补救的。
然后补窝一定要慎重,冬季鱼活性差,进窝慢,但好处是散窝也慢,哪怕窝料已被吃完,它们仍能在窝子里待很长时间。
我在冬季作钓鲫鱼时,某个窝子要是不出鱼、出鱼很少,都是不补窝的,宁可新找个地方打窝也不补窝。
只有出鱼好的窝子才值得补,等到你发现上鱼速度慢了、鱼个体小了再去补,补窝也是宁少勿多,一瓶盖足矣!
很多玩传统钓的钓友反应一补窝就死窝,那多半是补窝时机或者补窝量没掌握好。
打好窝子老是忘记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普遍,有很多人在打窝的时候觉得自己打的窝子很好记,但当你打了三五个窝子,并且等待了一段时间再去钓的时候,就把窝子给忘了~
首先建议新手不要打太多窝子,常规二三个,极限也就是五个,不是窝子多上鱼就多!
其次,我们在打窝的时候需要记3个信息:
一是你人站的地方,建议放个石头、插根木棍或者倒一点点酒米做标记。
二是鱼竿伸出去的方向,这就需要找对岸的参照物,这个参照物一定要够明显,比如电线杆、房子、树木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岸是一片树林,那咱们找树木做参照就一定要找有特点的,比如最高的那颗、最矮的那颗,找不到有特点的树就只能换一个参照物,否则一排树,极容易混淆。
第三是远近,也就是鱼竿伸出去多少节,这个也是非常容易忘记的。有个笨办法是放石头,打个比方,如果手上还剩一节,那就放一块石头,剩两节就放两块,这样就很好记了。
当然,如果你钓的是草洞,那就很好记了,基本只要记住第一点即可。
打完窝子多久开钓?
这个问题就很难说,因为发窝时间和鱼的密度、钓位、天气甚至酒米都有关系,根本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
不过我自己出去钓鱼,天热的时候基本就钓个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天冷的话多等等没事。
因为天冷小杂鱼不怎么闹,鲫鱼食量也不大,窝料没那么快被消耗的,同时水温低鲫鱼一旦进窝后即使把窝料吃完也没那么快走掉,天冷大可以等30~50分钟再下竿,资源差、天气不好,等一二小时再发窝也有可能。
还有就是补窝,补窝一定要一个个补,不要统一补窝。因为补了窝不能马上钓,也需要等一会儿,我觉得等个二三十分钟还是要的。所以窝子得一个个补,这个补好,就去另外一个窝钓着,第二个补完再去第三个窝钓,如此循环。
如果补了窝以后,这个位置口还是不好、出鱼很少,那就没必要在补了。
关于传统钓打窝的问题今天就聊到这,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助到大家,觉得文章还不错就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