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钓鱼你唯一要做的是找鱼层!钓鱼人的大学生阶段!小白看不懂

跟鱼过去 2024-04-06 06:55:03

如果说春季是一个盛产空军的季节,那么空军的原因其实就是找鱼层和找鱼的藏身之地出现了问题。很多人错误的认为鱼不是在上层就是在底层。如果你也存在这样的思维,那只能说明你的学习还不到家。钓鱼的大学生阶段。小白你也看不懂。好了,还是那句话,不是钓鱼人也写不出来,不是钓鱼人你也看不懂。

直接上干货!就是愣怼!让那些钓鱼的科学家无路可走。

在开始之前按照我们的老规矩先说一下钓鱼的底层逻辑。想问问诸位钓鱼大师们。我们所谓的钓鱼应变到底指的是什么?这对钓鱼很重要,很多钓鱼人认为所谓的钓鱼应变是通过饵料比重,味型,状态的改变。或者是通过铅坠从主线上挪来挪去。可以钓底,钓行程等。其实这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变。所谓的钓鱼应变是?观察总结水的变化。毕竟鱼是依附于水生存的。水变化了鱼自然而然也就随之发生变化了。

直接步入正题。

钓鱼人都知道昼夜温差比较大的天气鱼是比较难钓的。但是我们必须要正确理解这个昼夜温差。昼夜温差带来的只不过是水的温度变化。而通过水的温度变化会让我们的鱼产生乱层现象。说到这里,其实很多钓鱼人他并不能正确的明白。我们简单的举个例子给大家详细地说一下。

大家都知道气温升高,水就会有分层现象的。当水的上表面温度高而水底温度低的时候,这样就会出现上表层温度高的,水的密度就会降低,从而漂浮在整个水域之上。不再和底下的凉水进行交换。那么水底就会产生缺氧现象。温度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鱼因为追求温度和氧气,自然而然就会有上浮和迁移的现象。

大部分人说到这里也就完了,今天给大家深层次的剖析一下。首先我们要正确的理解鱼对于温度差的恐惧。如果我们把一条鱼从一个4度的水温里突然间拿到一个10度的水温里。那么就会产生一个现象。就是这个鱼在短时间内很快的会死去。时间最短的有可能是三、五分钟,长的也有可能是10~20分钟。这个是我们做过实验的。所以鱼特别惧怕温度的忽高忽低,我们曾经多篇文章说过,其实鱼不怕冷或者是热。只要能保持稳定,他适应之后都会开口觅食的。

而这个温差就会出现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就是鱼的乱层现象。比如我们水底的温度是4度。而上表层水温度达到了十三四度。那么这个鱼不会从四度直接起浮到十、三四度的水表面。因为他压根就受不了。所以这个鱼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起浮到一定的距离就停止了。只要能够满足不缺氧,温度没有大幅度改变就可以了。那么这个就又和基础水温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就以春季和夏季给大家具体说一下!

春季!春季由于基础水温很低,所以当水的上表层温度升高以后,那么这个鱼就有可能去浅滩处。首先浅参数不存在缺氧的现象,因为水浅就不会有分层。自然缺氧的现象也就解决掉了,而水温低的深水,由于水温越低,溶氧量越高。所以他不会像夏季那样出现极度的氧气缺失,还有因为整体水温比较低的缘故。所以鱼起浮的高度,有的时候要比夏季高很多。

而夏季呢?这种现象会更加的明显。上表层的温度太高。因为外界气温能达到40度,水温也能达到30多度。所以浅处和上表层处在夏季气温最热的这个时间段,鱼是不来的。而底层又因为缺氧的缘故,鱼也不去。所以很多鱼在晚春和甚至整个夏季都处于远离岸边,半水浮着。

同时这也会产生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向鲢鳙,翘嘴等这些鱼类在上表层水急剧升温的时候,它是需要躲避的。他有可能会降到中层,也有可能会降到下层。而底层的鲫鱼,鲤鱼。这种典型的底层鱼会因为缺氧的缘故,起浮到中层或者是上层。这是比较典型的乱层现象。

这对我们钓鱼人的意义十分的重大。有可能我们垂钓的这个水深只适合这一、两个小时。随着气温的变化,鱼的水层也随之变化。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早上太阳刚出来以后。表层水温度不是十分高的时候,底层鱼是在离底十公分的位置。而随着表层水温度一直在急剧的发生变化。底层的鱼有可能就会从离底变为半水。或者是上浮到上表面。所以这个鱼的水层不确定。

而这些乱层的鱼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远离岸边。他们不敢来岸边非常近的地方,也不敢去温度十分高的浅水处,只有远离岸边。在半水浮着。其实在夏季的时候很多钓鱼人站在高处经常会看到一群一群的鲤鱼,一群一群的草鱼在水的中上层悬停。这种鱼。是十分难钓的。

说到这里也就把我们的重点表现出来了。没错,就是稳定。其实这个鱼在水温极其不稳定的时候,他是吃饵欲望非常、非常低的,因为此刻他要面临的有可能是生命的威胁。他需要躲避的是温度差异特别大。这个稳定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具体的分析。首先如果是从时间段上来分析。那么早上,傍晚上表层水温度下降以后,一天当中,整个水温气温处于最低的时候。那么就是我们上鱼的高峰期。这也完美的解释了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为什么早晚好钓鱼的现象。

如果从水深上来分析,这个就相对要复杂一点。在晴朗的天气,大太阳出来以后,上表层水温度上升以后,只要你所垂钓的水深出现了水温分层现象,那么吊深水,你就有可能钓不到鱼了,只能无奈的等待这个时间。等待上表层水温度降下来。

我们再从鱼的个体大小来分析。底部开始缺氧以后。小型鱼类会来到浅处,追求温度和氧气。而大型鱼类呢?比如动不动十几斤的大草鱼,大青鱼,这一类比较大的鱼,它还在比较深的地方。首先深水压力就大。小型鱼是很难接受这种压力的。只有大型鱼才可以。其二,大型鱼相对于温度来说,他们更加注重的是稳定。宁肯凉一点。他也不会去忽冷忽热的地方。第三,由于体型比较庞大,他格外的注意安全。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如果想垂钓大型的鱼类,首选的还是远,还是深。和我们平时垂钓小鲫鱼,小鲤鱼,它的垂钓思路是不一样的。即使在夏季的时候,很多老师钓到的几十斤的大青鱼,它的水深也从来没见过低于3m的时候。深水藏大鱼这句话绝对是非常有道理的。

说到这里就顺嘴再说一句关于钓位上的分析。钓位,其实我们认为除了仲春这一个特殊的季节之外,其他所有的季节深浅交接处都是我们钓鱼人不错的选择。进可攻,退可守,大小鱼都可兼顾。

钓鱼一定要把自己的出钓时间和当地的气温,水温了如指掌,明白此时此刻鱼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下。才能真正钓好鱼。在昼夜温差大,气温高的天气只有稳定的时候,上、下水温相差不大的时候,底层鱼才会老老实实的下地觅食。包括我们钓鱼人常见的冬天,鱼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很多时候鱼在半夜12点的时候,即使这么冷的冬季很多鱼也是起浮的或者是离底的。只有在早上这个短暂的时间段内,鱼才会踏踏实实的在水底吃东西。

而不是我们钓鱼人常认为的通过饵料的味型,饵料的比重,饵料的状态,强行的把鱼嘴撬开,让本在躲避温度生命威胁的鱼,看到我们的饵料,闻到我们饵料诱人的味道,就不顾一切去吃。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也实现不了的。

说起这个饵料就顺便给大家再提一嘴。不管什么样的饵料,味道大或者是味道小,都有它本身的优点和缺点大家不要迷信,每一种饵料只要你会使用,都能把它最大的效果发挥出来。首先不变的规律是?资源好。饵料距离鱼群近。那么无论你使用的是什么,哪怕是没有任何味道的玉米,你都能掉的非常不错。反之资源不好,饵料距离鱼群非常远,那么无论你使用多么大,味道的饵料。你的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所以我们就总结出两个理论。第一,时间的长短可以弥补饵料味道小,可以说只要时间上允许你的饵料都会吸引鱼的到来,最终都会被鱼吃干净。第二,鱼的活性高,巡游的鱼数量多。饵料的味道大。确实有效果。他的发窝速度可能要比味道小的快一些。

劝君莫食三月鱼,万千鱼子在腹中,过过手瘾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把鱼带回家。

如果你感觉对你有帮助的话,请点一下关注,谢谢,记得点赞,收藏,分享,转发。

0 阅读:25

跟鱼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