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毛岸英一同牺牲的高瑞欣,47年后,其弟通过电影找到其遗腹女

顽强孔雀史书 2024-10-23 19:52:42

与毛岸英一同牺牲的高瑞欣,47年后,其弟通过电影找到其遗腹女

1950年11月25日,朝鲜战场上空,四架美军飞机呼啸而过。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高瑞欣和毛岸英,在办公室内紧张地查看地图。突然,刺耳的警报声再次响起,成普主任大喊着让他们撤离。然而,一切已经太晚。燃烧弹从天而降,吞噬了这两位年轻的生命。

高瑞欣的妻子李翠英,正怀着身孕在家苦等丈夫归来。她不知道,自己将永远等不到那个曾与她相约白头的男人了。47年后,一部电影《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播出,揭开了尘封已久的往事。高瑞欣的弟弟高子刚,通过这部电影找到了哥哥的遗腹女。

这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寻亲之路,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曲折?高瑞欣的故事,为何鲜为人知?他与毛岸英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羁绊?

在河北省安国县的高街村,1927年,一个叫高瑞欣的男孩呱呱坠地。彼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列强侵略的黑暗时期。高瑞欣的父亲是个普通农民,一家人过着贫苦的生活。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悄然转动,为这个普通农家子弟准备着不平凡的人生。

1941年,14岁的高瑞欣听说冀中地区成立了一所抗日军政大学分校,专门招收抗日军人和烈士子女。这个消息像一颗火种,点燃了少年高瑞欣心中的革命热情。他毅然决定报考,希望能为国家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激烈的竞争,高瑞欣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冀中的抗属中学。这所学校不仅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革命意识和爱国情操。在这里,高瑞欣第一次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943年,抗属中学与抗大分校合并,高瑞欣随之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延安的窑洞里,艰苦的生活条件并没有磨灭高瑞欣的求知欲。相反,他更加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军事知识。在这段时间里,高瑞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

1946年,19岁的高瑞欣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他和其他同学一起被分配到军委机关工作。这个决定让年轻的高瑞欣有机会接触到更高层次的军事决策和指挥工作。他像海绵吸水一样,贪婪地汲取着工作中的每一份经验。

不久后,西北野战军(简称西野)成立,高瑞欣被调入西野司令部。在这里,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高瑞欣负责起草彭德怀的电文、传递重要文件等工作。这些看似普通的工作,实际上让他有机会深入了解军队的运作机制和高层的决策过程。

在西野司令部工作期间,高瑞欣与彭德怀司令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因为共同的爱好——下象棋而走得更近。彭总常常在工作之余邀请高瑞欣对弈,两人你来我往,棋盘上的厮杀常常引来旁观者的喝彩。

有一次,彭总在棋局中险些输给高瑞欣,但最后凭借老道的经验扭转了局面。彭总笑着说:"小高啊,你的棋艺进步很快啊!再过几年,我可能就不是你的对手了。"高瑞欣谦虚地回答:"彭总您过奖了,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这种亲切随和的相处方式,让高瑞欣更加敬佩彭德怀的为人。

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彭德怀被召到西柏坡参加重要会议。出发前,彭总特意带上了高瑞欣。这不仅是对高瑞欣工作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个人的关心。彭总知道高瑞欣已经很久没有回过家了,就趁着这个机会,给了高瑞欣一个短暂的假期,让他回安国老家探亲。

高瑞欣带着激动的心情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他向父母兄弟讲述了这些年在部队的经历,分享了新中国即将成立的喜悦。在家人的安排下,高瑞欣还见到了一位名叫李翠英的本村姑娘。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订了婚。

1950年2月,高瑞欣和李翠英喜结连理。新婚燕尔的他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高瑞欣甚至计划等局势稳定后,就申请调到地方工作,好好照顾妻子和未来的孩子。然而,命运却给这对新人准备了一个残酷的转折。

就在高瑞欣和李翠英沉浸在新婚的幸福中时,朝鲜战争爆发了。作为一名军人,高瑞欣深知保家卫国的重要性。当他接到入朝参战的电令时,虽然李翠英已经怀孕,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战场。

临行前,高瑞欣紧紧拥抱着妻子,轻声说道:"等我平安回来,我们的孩子一定已经出生了。到时候,我要好好补偿你们母子。"李翠英含着泪水,为丈夫整理好军装,目送他远去。

谁也没想到,这竟是他们夫妻俩的最后一面。高瑞欣带着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新中国的希望,义无反顾地奔赴朝鲜战场。在那里,等待他的将是更艰巨的任务,以及一段与毛岸英并肩作战的难忘岁月。

1950年11月上旬,高瑞欣抵达朝鲜战场,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初到陌生的环境,高瑞欣正在熟悉新的工作程序,这时一位年轻的同事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人身材修长,面容清秀,举止之间透露出一种特殊的气质。高瑞欣很快得知,这位同事就是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

两人年龄相仿,都是新婚不久就奔赴战场的年轻人。初次见面时,高瑞欣主动上前打招呼:"你好,我是高瑞欣,刚来报到。"毛岸英微笑着伸出手:"欢迎加入,我是毛岸英。希望我们能合作愉快。"简单的寒暄过后,两人很快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志愿军司令部设在昌城郡的大榆洞,一个隐蔽在山区的小村庄。这里的工作节奏快速而紧张,每天都有大量的情报需要分析,作战计划需要制定。高瑞欣和毛岸英作为作战参谋,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高瑞欣和毛岸英常常交流各自的经历和见解。毛岸英谈起自己在苏联学习的经历,高瑞欣则分享了在延安和西野的工作经验。两人虽然出身不同,但都怀着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

有一天晚上,工作告一段落,高瑞欣和毛岸英坐在简陋的办公室里小憩。高瑞欣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那是他和妻子李翠英的合影。毛岸英好奇地看了看,说:"你们看起来很幸福。"高瑞欣笑着点点头:"是啊,我妻子现在怀孕了,等我们打赢这场仗,我就能见到我的孩子了。"

毛岸英也掏出一张照片,上面是他和妻子刘思齐的合影。"我和思齐也是刚结婚不久,"毛岸英说,"真希望这场战争能早点结束,让我们都能回家团聚。"两人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志愿军司令部,高瑞欣和毛岸英的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他们经常一起研究地图,分析敌情,为前线作战提供重要的情报支持。有时工作到深夜,两人还会互相鼓励,坚持再多工作一会儿。

有一次,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遭遇困难,前线急需增援。高瑞欣和毛岸英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终于制定出了一套可行的增援方案。当方案被采纳并成功实施后,两人都感到由衷的喜悦。毛岸英拍着高瑞欣的肩膀说:"咱们配合得真不错!"高瑞欣笑着回应:"是啊,我们就是最好的搭档!"

他们的友谊和默契引起了其他同事的注意。有一天,洪学智副司令员看到他们又在一起讨论工作,开玩笑地说:"你们俩啊,简直就是前世的兄弟,这辈子又聚到一起了。希望你们能一直这样好下去,生生死死都在一块儿。"

洪副司令的话虽然是玩笑,却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种预言。高瑞欣和毛岸英听了只是笑笑,并没有太在意。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完成眼前的任务,如何为祖国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战事的推进,美军的空袭越来越频繁。志愿军司令部所在的大榆洞也成为了美军重点轰炸的目标之一。每当警报响起,高瑞欣和毛岸英就会和其他同志一起迅速转移到防空洞。有时候,他们甚至来不及收拾桌上的文件,就必须立即撤离。

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高瑞欣和毛岸英的友谊更加深厚。他们互相照应,在危险来临时总是确保对方安全。有一次,高瑞欣发现毛岸英忘了带防毒面具,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递了过去。毛岸英感动地说:"谢谢你,瑞欣。我们真是生死之交啊。"

1950年11月24日,又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高瑞欣和毛岸英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研究地图,讨论最新的战况。突然,警报声响起,两人迅速收拾文件,准备转移。然而,这一天的命运似乎格外捉弄人。

当他们刚刚走出办公室时,警报解除了。两人松了一口气,又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谁知道,这个决定竟成为了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个选择。

第二天早上,高瑞欣和毛岸英又一次面对了相似的情况。当他们正在专注地工作时,警报再次响起。这一次,他们犹豫了一下,觉得可能又是虚惊一场。就在这短暂的犹豫中,命运的齿轮无情地转动了。

美军的轰炸机突然出现在天空中,投下了大量的燃烧弹。高瑞欣和毛岸英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奔向防空洞。然而,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在奔跑的途中,一枚燃烧弹落在了他们附近。

在那一刻,高瑞欣和毛岸英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战友情谊。他们相互搀扶,试图逃离危险区域。但是,猛烈的爆炸和烈火吞噬了这两位年轻的生命。

就这样,高瑞欣和毛岸英,这两位年轻有为的革命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永远地离开了。他们的牺牲震惊了整个志愿军司令部,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悲痛。然而,他们的英勇精神和深厚友谊,却永远地铭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

1950年11月25日,这个注定载入史册的日子,在朝鲜战场上悄然拂晓。志愿军司令部驻地大榆洞,晨雾尚未散去,战争的阴霾却已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这一天的清晨,高瑞欣和毛岸英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他们手中的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显示着前线战况的复杂。两人正在讨论新一轮的作战计划,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凝重的气氛。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值班员小李气喘吁吁地冲了进来:"报告!侦察部队发现,有两架美军侦察机正在向我方阵地靠近!"

高瑞欣和毛岸英对视一眼,立即开始行动。他们迅速收拾桌上的文件,准备转移到防空洞。就在这时,防空警报响起,尖锐的声音划破了大榆洞的上空。

整个司令部顿时忙碌起来。邓华司令员当机立断:"所有人员立即撤离办公区,转移到防空洞!"在场的军官们有条不紊地执行着撤离程序,仿佛已经演练过无数次。

高瑞欣和毛岸英跟随大队人马向防空洞移动。然而,就在他们即将进入防空洞的时候,警报突然解除了。美军侦察机似乎只是虚晃一枪,并未发动实质性的攻击。

邓华司令员沉吟片刻,下达了新的指示:"高瑞欣、毛岸英同志,你们两个回办公室继续工作。其他人员原地待命,随时准备转移。"

两位年轻的参谋听从命令,转身回到了办公室。他们重新铺开地图,继续讨论刚才被打断的作战计划。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办公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大约两个小时后,天空中再次传来了飞机引擎的轰鸣声。这次,声音比earlier更加清晰,也更加接近。高瑞欣走到窗边,仰头望去,只见四架美军轰炸机正朝着大榆洞方向飞来。

"岸英,快!"高瑞欣大喊一声,"美军轰炸机来了!我们得立刻撤离!"

毛岸英闻言,迅速起身,抓起桌上的几份重要文件。就在这时,防空警报再次响起,比earlier更加急促、尖锐。

两人刚冲出办公室门口,就看到成普主任从走廊另一头跑来。成普脸色苍白,声嘶力竭地喊道:"快跑!美军投下了燃烧弹!"

高瑞欣和毛岸英听到这话,如同晴天霹雳。燃烧弹的威力他们再清楚不过,一旦被击中,后果不堪设想。两人不约而同地加快了脚步,朝着防空洞的方向狂奔。

然而,命运似乎跟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就在距离防空洞入口还有不到五十米的地方,一枚燃烧弹落在了他们附近。巨大的爆炸声震耳欲聋,炽热的火焰瞬间吞噬了周围的一切。

高瑞欣和毛岸英被气浪掀翻在地。他们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却发现四周已经被熊熊烈火包围。浓烟呛得他们几乎无法呼吸,炙热的温度使得皮肤感到灼痛。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两位年轻的战友紧紧抓住彼此的手。他们用尽最后的力气,试图突破火海的包围。然而,燃烧弹的威力实在太大,他们的努力终究是徒劳的。

高瑞欣和毛岸英,这两位充满理想和抱负的年轻人,就这样永远地留在了朝鲜战场上。他们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友谊,什么是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

当烟雾稍稍散去,赶来救援的战友们看到的是一幕令人心碎的场景。高瑞欣和毛岸英倒在地上,他们的手仍然紧紧相握。两人的脸上没有恐惧,只有一种平静和坚毅。他们似乎在用这最后的姿态告诉世人:即使在面对死亡的那一刻,他们也没有退缩,没有放弃。

消息传到司令部,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邓华司令员闻讯赶来,看着两位年轻战友的遗体,久久说不出话来。最后,他轻声说道:"他们是英雄,永远都是。"

志愿军司令部为高瑞欣和毛岸英举行了简朴而庄严的追悼会。在朝鲜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们的战友们用最高的军礼,向这两位英雄致以最后的敬意。

彭德怀司令员得知这个噩耗后,悲痛万分。他曾经那样看重高瑞欣,期望这个年轻人能有更大的作为。而毛岸英的牺牲,不仅是军队的损失,更是给予了毛主席沉重的打击。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悲伤而停止。志愿军将高瑞欣和毛岸英的牺牲化作前进的动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表现得更加英勇顽强。

高瑞欣和毛岸英的名字,从此被刻在了志愿军的功勋簿上。他们的事迹,成为了激励后来人的丰碑。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历史上,这两个年轻的名字,将永远闪耀着光芒。

1950年11月25日,那个注定改变许多人命运的日子过去后,高瑞欣的妻子李翠英在家中苦苦等待着丈夫的音讯。然而,等来的却是一纸公文,上面冰冷的字句宣告了高瑞欣为国捐躯的事实。

李翠英怀着身孕,独自一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她没有哭喊,也没有抱怨,只是默默地将那份公文折好,珍藏在梳妆台的抽屉里。生活还要继续,她知道自己必须坚强,不仅为了自己,更为了腹中尚未出世的孩子。

1951年春天,李翠英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高彦坤。看着襁褓中的婴儿,李翠英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又掺杂着无尽的苦涩。她轻声对女儿说:"你爸爸是个英雄,可惜他看不到你长大了。"

随着时间流逝,李翠英渐渐发现,提起高瑞欣的往事变得越来越困难。每当有人问起孩子的父亲,她总是含糊其辞,避重就轻。这并非她不愿回忆,而是害怕勾起太多伤心事,影响到女儿的成长。

1956年,李翠英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再婚了。新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工人,虽然不善言辞,但对李翠英和高彦坤都很好。李翠英心存感激,却也因此更加难以向女儿解释她的身世。

与此同时,远在安国的高家人也在焦急地等待着高瑞欣的消息。高瑞欣的弟弟高子刚四处打听,却始终没有得到确切的回复。他们只知道高瑞欣去了朝鲜前线,再后来就杳无音信。

起初,高家人还试图与李翠英保持联系。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加上当时通讯不便,双方的联系逐渐变得疏远。高子刚曾几次想要去兰州找李翠英,但又担心会影响到她的新生活,最终都没有成行。

就这样,高瑞欣的故事仿佛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这场政治风暴席卷全国,也给高瑞欣的家人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高子刚因为哥哥的身份,一度被贴上了"资产阶级军官家属"的标签,受到批斗。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高家人不得不将高瑞欣的往事深深地埋在心底,不敢轻易提起。

与此同时,李翠英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为了保护女儿,她选择了沉默。高彦坤渐渐长大,对父亲的印象仅限于"一个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军人"。每当她追问更多细节时,李翠英总是轻轻摇头,说:"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不要再问了。"

1976年,"文革"结束了。全国各地开始为冤假错案平反,许多被遗忘的英雄事迹重新被提起。高子刚觉得,也许是时候重新寻找哥哥的踪迹了。他开始四处奔走,希望能找到更多关于高瑞欣的信息。

然而,事情并没有高子刚想象的那么顺利。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当年的很多档案在"文革"中遗失,高瑞欣的事迹始终笼罩在一层迷雾之中。高子刚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请,却总是得到模棱两可的回复。

1980年代,国家开始重视英烈褒扬工作。高子刚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再次提交了申请。这一次,他终于得到了一些确切的信息:高瑞欣确实在1950年11月25日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与他一同牺牲的还有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高子刚心中长久以来的疑惑。他既感到欣慰,又倍感悲伤。欣慰的是终于确认了哥哥的英雄事迹,悲伤的是再也无法见到阔别多年的亲人。

1990年代初,国家开始筹备拍摄《毛泽东和他的儿子》这部电影。编剧在搜集资料时,偶然发现了高瑞欣的事迹。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位与毛岸英一同牺牲的年轻军官,竟然鲜为人知。

1997年,《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当电影中出现高瑞欣的名字时,高子刚激动得手足无措。他反复观看了好几遍,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然而,令他困惑的是,电影中说高瑞欣是河北饶阳人,而事实上高瑞欣明明是安国人。

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错误,却成为了高子刚重新燃起寻亲希望的导火索。他决心要纠正这个错误,同时也希望能借此机会找到失散多年的侄女。

高子刚开始了新一轮的奔走。他写信给电视台,联系有关部门,希望能引起他们的重视。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很多人对这个"小细节"并不在意,高子刚的努力一次次碰壁。

就在高子刚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个意外的电话给他带来了转机。他的堂妹高秋荣打来电话,说她通过一些关系,找到了李翠英侄女家的联系方式。

这个消息让高子刚重新燃起了希望。他小心翼翼地拨通了那个电话号码,生怕这又是一场空欢喜。然而,当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声音时,高子刚知道,他们家近半个世纪的等待终于迎来了结果。

1997年冬,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晚上,高子刚颤抖着双手拿起电话,拨通了那个期盼已久的号码。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柔而略带疑惑的女声:"喂,您好,请问您是哪位?"

高子刚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您好,请问是高彦坤吗?我是高瑞欣的弟弟,高子刚。"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后传来一声轻微的抽泣:"舅舅?真的是您吗?我是彦坤啊!"

这一刻,仿佛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高子刚和高彦坤,这对失散多年的舅舅和侄女,终于通过这个电话建立起了联系。

高彦坤激动地告诉舅舅,她一直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英雄,但对于父亲的具体情况却知之甚少。母亲李翠英虽然从未对她隐瞒父亲的存在,但也很少主动提起那段往事。

高子刚听后,开始向侄女讲述高瑞欣的故事。他从高瑞欣小时候在安国县的生活说起,讲到他参加革命、在延安学习的经历,以及后来在西北野战军工作的点点滴滴。

"你父亲是个非常优秀的人,"高子刚说道,"他不仅工作能力强,而且为人正直,深受战友们的喜爱。彭德怀司令员就非常器重他,经常和他一起下象棋。"

高彦坤听得入神,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了解到父亲的形象。那个在她生命中缺席的父亲,终于有了鲜活的轮廓。

高子刚继续讲述道:"1950年,你父亲接到命令要去朝鲜参战。那时你母亲已经怀孕了,但你父亲还是毅然决然地奔赴前线。他说,保家卫国是每个军人的责任,他不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退缩。"

高彦坤听到这里,忍不住问道:"舅舅,您知道我父亲是怎么牺牲的吗?"

高子刚叹了口气,将他所知道的情况告诉了侄女。他说道:"你父亲是和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一起牺牲的。他们当时都是志愿军司令部的作战参谋,在一次美军空袭中不幸遇难。"

高彦坤听后沉默良久,最后轻声说道:"原来如此。难怪母亲总是不愿多谈这件事,一定是太痛心了。"

高子刚和高彦坤约定,很快就要见一面。两个月后的春节,高子刚踏上了去往兰州的火车。这是他第一次去兰州,心中既期待又忐忑。

当高子刚站在李翠英家门口时,看到了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个年轻姑娘。那位中年妇女正是李翠英,而那个年轻姑娘,就是高彦坤。

李翠英看到高子刚的那一刻,眼泪夺眶而出。她紧紧握住高子刚的手,哽咽着说:"这么多年了,你们终于来了。"

高子刚看着眼前的李翠英,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刚刚结婚的嫂子。他说:"嫂子,这些年你辛苦了。彦坤能长这么大,全靠你的养育。"

高彦坤看着舅舅和母亲重逢的场景,心中百感交集。她上前拥抱了舅舅,轻声说道:"舅舅,欢迎您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高子刚向高彦坤和李翠英详细讲述了高瑞欣的生平,以及这些年来他为寻找真相所做的努力。他还带来了一些高瑞欣年轻时的照片和书信,这些都是高彦坤从未见过的珍贵资料。

高彦坤翻看着这些泛黄的照片和信件,仿佛通过这些物件,她终于能够触摸到父亲的人生轨迹。她看到了父亲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看到了父亲和母亲恩爱的婚姻生活,也看到了父亲为国捐躯的壮烈时刻。

李翠英看着女儿认真研读这些资料的样子,轻声对高子刚说:"这些年,我一直不敢多提瑞欣的事,怕勾起太多伤心往事。现在看来,或许我做错了。彦坤应该更多地了解她的父亲。"

高子刚安慰道:"嫂子,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彦坤能健康快乐地长大,这就是对瑞欣最好的纪念。"

在高子刚访问的最后一天,高彦坤郑重其事地对舅舅说:"舅舅,我想更多地了解父亲的事迹。我想去安国看看,去看看父亲生长的地方。您能带我去吗?"

高子刚欣然同意。就这样,在下一个假期,高彦坤跟随舅舅回到了安国。她走在父亲曾经走过的街道,站在父亲曾经生活的老房子前,仿佛能感受到父亲的气息。

在安国期间,高彦坤还见到了许多父亲的旧识。这些老人们纷纷向她讲述了高瑞欣年轻时的故事。有人说他学习刻苦,有人说他为人正直,还有人说他热心助人。每一个故事都让高彦坤更加了解自己的父亲。

回到兰州后,高彦坤决定要为父亲做些什么。她开始收集整理有关父亲的所有资料,希望能够完整地记录下父亲的一生。她还主动联系了当地的烈士纪念馆,提供了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

2000年,在高彦坤的努力下,高瑞欣的事迹被收录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传》。她终于能够骄傲地告诉所有人:我的父亲是一位英雄,他为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宁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从此,高瑞欣的故事不再是被遗忘的历史,而是成为了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高彦坤虽然从未见过父亲,但她通过这种方式,与父亲在精神上达成了深刻的共鸣。

0 阅读:0

顽强孔雀史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