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二战结束距离我们已经快80年了,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都已经慢慢凋零…
岁月变迁,战争的痕迹正在慢慢消失,消失得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然而,看完下面这组战场穿越今昔对比照,你会发现:其实我们脚下处处都存在着它的痕迹…
1944年,诺曼底,犹他海滩,正在登陆的美军士兵,犹他海滩是盟军五个主要登陆点之一,也是诺曼底登陆中盟军攻击最顺利、损失最小的海滩,总伤亡仅为197人。
在海滩的北边,人们可以看到一座红色屋顶的房子,曾是登陆部队的定向点,如今依然存在。
奥马哈海滩上,从防御工事里被押解出来的德军战俘,这个场景和《拯救大兵瑞恩》里的镜头非常相似,可以说电影是相当还原了!
让人意外的是,时隔80年,在这里依然可以看到当年德国大西洋防线的遗迹。
德国,法兰克福北部,成百上千德国战俘在高速公路上前进,此时,旁边美军一辆谢尔曼坦克正在经过。
过了这么多年,路还是那条路,只是周围的树木都长高了,变多了。
1944年9月,亚琛战役,美军一个机枪组手持 M1919 勃朗宁在德国亚琛街头对抗纳粹国防军。
背后的这座建筑是当地的一个法院,所以一直都保存得比较好,而且铁门看起来都像是同一道…
1945年4月,德国莱姆戈的布雷特大街,两名被俘的德国士兵,看起来都没多大年纪,应该都没成年…
根据欧美人长得急的特点,右边那个年纪估计就10岁出头,非常的稚嫩,难怪美国大兵都不给根华子压压惊…
1944年,一名德国士兵正在向美国伞兵投降,不过看样子应该是摆拍,美国大兵嘴里还叼着烟…
该配合你演出的我尽力在表演……对于战败者而言,活着就是一件幸运的事了。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在拍完照后,这名德国士兵就被毙了…
再换个角度看,更大概率是在摆拍了,旁边美国大兵:拍完没,该我拍了!
PS:这组照片部队正是101空降师里的E连,因为《兄弟连》的播出,所以现在还有不少人跑这打卡和cosplay呢…
1945年4月,莱茵河战役期间,德国下萨克森州于尔岑的城镇广场,远处发生了爆炸,一名士兵正趴在地上射击。
讽刺的是,身后为他提供掩护建筑,是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平纪念碑…
1944年,法国诺曼底地区,一名正在十字路口“蹲草丛”的美国大兵,时隔80年,令人惊讶的是,这里的环境的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后面院子里的大树变得更高更繁盛了,也算是历史的见证者了!
1944年,法国诺曼底,一个名为Dangy (Manche)的小村庄,两名身穿迷彩的美国士兵蹲在低矮的围墙之后,看起来院子里似乎藏有德军。
这个村庄的这些建筑,能够在战争中幸存下来,而且保存至今,少说也有100年的历史了,真的不容易啊!
硫磺岛战役时期,正在海滩上炮击折钵山的美军,虽然这座山只有160米高,但却让美军吃了大苦头!
栗林忠道带着两三万残军,在这座死火山上构筑了严密的防御工事,布满了坑道、地道和机枪巢…反正几乎快把山都挖空了!
再来体验一下当时日军们的视角,山下的海滩上布满了美军登陆舰,当然,这还不包括远海里负责舰炮洗地的战列舰…
美军和日军的伤亡比大约为1.23:1,占尽海空优势的美军,战损居然还高于日军,对于日薄西山的蝗军来说,简直是个奇迹,某种程度上讲,是栗林忠道打消了美军进攻日本本土的念头…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苏联卫国战争中传奇般的存在,它不仅生产民用拖拉机,还在战争期间生产T-34坦克等军用装备。
这里是战役中最激烈的战场之一,在最紧张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从装配线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场,迎战德军!
斯大林格勒战役里,双方为了每一幢房子,甚至每一个房间,都展开了激烈的争抢。
1942年10月14日,在炮火支援的间隙中,略作休整的德国第305步兵师士兵,眼神中透露着不安与疲惫…
1942 年8月23日,德军对火车站(斯大林格勒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进行了第一次袭击。
同一天,苏联战地记者伊曼纽尔·埃夫泽里欣(Emmanuel Evzerikhin)拍摄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的照片之一:巴马利喷泉的儿童圆舞。
这是一座奇迹般完好无损的雕像,孩子们在被毁坏的城市广场前玩耍,和废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电影《兵临城下》中,苏联传奇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就是在趴在这个喷泉里,利用炮声掩护,干掉了远处的一打德国军官。
谷仓,斯塔利格勒战役另一个标志性地点之一,德军和苏联红军围绕这一战略要点展开了极其残酷的争夺战。
在得到一个海魂衫排支援后,守军勉强得到50人左右,依靠两挺老式马克沁机枪和两支反坦克步枪,抵挡住了德军十几次进攻!
苏军仅仅靠几十个人,在此抵挡住了德军3个师8天的进攻!当时希特勒和保卢斯都商量好了,拿下斯大林格勒后,就用这个谷仓来设计奖章。只是如意算盘打得太早了…
战役结束后,这些谷仓作为战争记忆的象征,部分被保留或重建,成为了纪念这场转折点战役的重要历史遗迹。
1937年7月,日军以一名不存在的“失踪日本士兵”为理由,攻打北平郊宛平县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开启全面侵华。
一寸山河一寸血,你脚下不经意走过的每一寸土地,在80多年前,也许都有人在义无反顾的抛头颅洒热血…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攻占宛平后,一群正在卢沟晓月碑前庆祝的日本士兵。
卢沟晓月这四个字是乾隆的御书,背面还有他的题诗,但是估计他应该没想到,一两百年后这里竟然会被小东洋给占了…
卢沟桥旁宛平城东门,可以清楚看到城墙上的枪炮痕迹,也是日军侵华最直接的罪证,上面还写着“建设东亚新秩序”。
需知的是这个城楼在1958年为了交通被拆除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84年重建的新城楼。
1937年,淞沪会战,地点:四行仓库,在“八佰壮士”保卫战打响之前,正在演习的中国士兵。
淞沪战场上中国部队,就单兵装备而言还算和日军五五开,但是号称国民精锐的德械师,在淞沪会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1937年12月,南京中华门,一眼满目疮痍,日军进入南京城,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有一点点讽刺的是,曾经是中华门前是皮薄馅大的豆战车,现在也不少皮薄馅大的日系车…
1937年秋,河北涞源插箭岭长城,八路军一支前线战斗部队的指挥所,远处是绵延的长城。
时隔不到90年,因为旅游价值不高,缺少维护,远处的长城几乎只剩下底座了,敌台、城楼所剩无几…
罗文峪长城,1933年,在喜峰口上严密防守的宋哲元第29军部队,喜峰口战役战斗异常激烈,二十九军用大刀与敌肉搏,粉碎敌人两天内占领长城的计划。
虽然长城在各种因素下慢慢消失,但中华儿女在精神上也筑起了新的长城!
1940年9月,东团堡战斗后,在长城上欢呼胜利的八路军战士,这场战斗异常惨烈,日军还用到了毒气,有212位八路军官兵牺牲,其中留下姓名的只有3位…
这座烽火台,此后也被称为欢呼楼,只不过随着时间和风雨的侵蚀,这些见证中华民族血与泪的遗迹,真的是看一眼少一眼了…
许多年后,或许我们只能在照片和影像上,感受那段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