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版图一下子扩大了三倍多,导致帝国面临一个基层官员不够用的地步,之前的秦国先君虽然都在扩张,但是一步一个脚印,只有始皇步子迈大了,国土扩张了三倍多,但是国家拿不出三倍多数量的基层官员。再加上没有对六国贵族赶尽杀绝,两个因素叠加引起各地叛乱。
同时秦末还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将军对帝国的离心。始皇大致将军队分成两拨,北面的长城军团是正宗秦国精锐,而赵佗征百越的军队是由六国遗民组成的,这个安排也看得出秦始皇的意思,就是不安定因素当炮灰去犄角旮旯里打野人,而正宗的秦国精锐则守着北面的边境,结果叛乱四起,国内居然没有可用之兵。这种离心也表现在章邯身上,巨鹿一战,项羽先消灭的是王离的长城军团,那会儿章邯军团在漳水当后勤部,王离打的时候,章邯没有增援,王离被打败了。章邯是选择投降项羽的,项羽一开始不接受章邯的投降,结果自己没打赢章邯,最后只能接受章邯的投降。
秦始皇一生没有立皇后和太子,扶苏只是长子而已,被秦始皇发配到长城军团。而胡亥则被秦始皇一直带在身边,明显是在培养胡亥做继承人。只是秦始皇走的太急,他自己也没料到,结果就是胡亥还没培养好,扶苏又离的太远,这才给了赵高和李斯的运作的可能性,赵高指示秦二世杀死直系血脉,应该是因为胡亥的继位合法性比较脆弱,所以要杀死其他有可能的继承者。
秦帝国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统一之前本身内部的矛盾就很激烈了,只不过突然出现了秦始皇这样一个空前绝后的帝王,强行把这些都镇压下去,然后统一的六国。之后,秦帝国的矛盾更复杂化,更激烈化,而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他手底下的一大堆精兵强将,外加六国残余势力都聪明的,没有太大的动作,避免了被清算。
当秦始皇死了之后,秦二世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没人听他的,当一个名义上有权利,实际上有一部分力量的人,他无法让整个国家按照他的意愿运转的时候,他就会选择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杀,但事实情况是一个不成熟的统治者通过这种手段,它反而会进一步削弱了对国家的控制力。
秦朝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统一度量衡,修驰道,修长城,南征百越,但是这仅仅是他的成就,和百姓生活的水平是无关的,他的这些军事成就只在军事方面发挥作用,而并未对百姓生活有什么作用。仅从后三件事来看,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尤其是长城,其正面作用一直到明朝还一直持续的发挥,成为中原王朝对抗游牧王朝的决定性的地利,成为我方强大的优势。但是在当时,确实给当时的百姓带来巨大负担,也给当时的秦帝国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普通百姓当然认为秦朝是暴秦,因为巨量的生命都死在了这个过程之中,秦朝根本就不可能是爱民如子的,因为仅仅就这三项工程,耗费的人力,物力,生命就是天文数字。
刘邦仅凭约法三章四个字,就迅速掌控了战国时期的秦国版图,都充分说明秦王朝内部矛盾之尖锐,千秋之功和当时之失是并存的,并不能用其千秋之功来掩盖当时出现的问题,这并不算客观,也许有一利必有一弊,秦始皇只能这么干,才能保证对抗北方的游牧民族,但是,利弊是同时存在的,而不是单一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