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运动战艺术:如何以3万胜30万

关河有五十州 2024-07-23 14:22:00

1931年7月23日,红军侦听到了一份机密电报,系南昌行营总指挥何应钦发给各“围剿”部队的。这是何应钦给各路“围剿”部队的一份总攻击令,上面除显示蒋介石正企图使用“分进合击”的战术,将红军压迫于赣江边围歼外,还有“限十天扑灭共匪”的字样,以及敌各路兵力配置与战斗部署情况。

两次反“围剿”的成功,令毛泽东和他的运动战逐渐声名显赫。毛泽东用其战争实践表明,要打好运动战,首先就必须第一时间掌握准确的战场情报,如此指挥者才能做到心明眼亮,否则所谓运动,就会成为盲人骑瞎马式的乱动。

从敌人的部署来看,他们此次投入“围剿”的兵力,总计达到30万,而主力红军只有区区3万,敌我兵力十比一,大大超过了前两次“围剿”,更不用说随着大量中央军的加入,其兵员素质和武器装备也水涨船高了。敌众我寡,敌强我弱,这种时候,获取敌情报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如此,才有办法发现和打击其薄弱环节,进而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自觉认识,毛泽东对于拿到何应钦的这份总攻击令(“何应钦令”)可谓是如获至宝,之后一直视其为反“围剿”的指南针。

7月28日,红军终于到达高兴圩,途中经过十多天的长途跋涉,已是人困马乏,而其间白军各部也不一步不落地执行“何应钦令”,并先后占领了富田、东固、龙冈、宁都等。

千里回师兴国,被证明是值得的。这里的群众基础确实没得说,知道红军缺粮,老百姓宁可自己吃红薯和野菜,也要把粮食省出来给部队。兴国地小人少,省出来的这点粮食仍难以满足三万大军所需,在这种情况下,兴国农民又采用了“剪黄”的方法。所谓“剪黄”就是在稻谷完全成熟之前,先将谷穗头上已经成熟的部分剪下来作为粮食。“剪黄”很费事,要用剪刀一穗一穗地剪,一棵稻谷也剪不了多少粮食,但是积少成多,最终还是创造奇迹,解决了大军的军粮。

从“何应钦令”推断,富田方面敌军部署力量薄弱,在部队进行短暂休整以及补充粮食后,毛泽东按照“先打弱敌”的策略,决定挥师向富田突进,以便从此处打开缺口,重演第二次反“围剿”中由西向东横扫千军的一幕。

7月31日,各部按计划由高兴圩北上,向富田开进,8月2日,仍在行进中的部队突然接到命令:立即向后转,折回高兴圩。

就在作战部队出发后不久,红军抓到了两名敌侦探,经其供认,敌人通过飞机侦察到了红军北上富田的行动,蒋介石已派罗卓英、陈诚两师赶往富田增援。

打运动战,除了必须掌握准确的情报,还需要指挥者随机应变,采取正确的对策。有个成语叫做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毛泽东指挥打仗,是从来都绕着这个坑走的。尽管此时红军大部队已接近富田,但他的头脑仍然非常清醒,在察觉到富田一带的敌军已有严密防范后,他立即改变计划,将部队全部撤回了高兴圩。

1 阅读:97

关河有五十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