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为读苏东坡。
在苏轼的诗词里,一直有一种很深刻哲思。
当年,苏轼赴陕西任职,经过渑池,他想起自己曾和弟弟到过这里,就写下一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人生百年,匆匆游于天地之间,这就像是飞鸿在泥泞的雪上踏出足迹。
足迹犹在,飞鸿却到了哪里呢?
后来,苏轼在官场辗转游走,不是被贬官,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41岁时,苏轼离开密州,又写下一句: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梨花易逝,浮生若寄。
有人说,苏轼诗词中的哲理,有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是“看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二个境界,是“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第三个境界,便是“悟彻天地”: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或许,这就是苏轼的让人称赞的地方。
他就像是俗世泥污中的蚌,经历过沙子的磨砺,最终却吐出一颗颗光明晃耀的珍珠。
壮哉,苏东坡。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首诗是李白的《上李邕》。
我们都知道李白是“诗仙”,想象中的他必然是卓尔不群,飘然似仙。
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的李白,并不得意。
他的父亲是大商人,按照彼时的律法,商人的儿子是不准参加科考的。
这就让李白很郁闷。
虽然他才气纵横,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但是,他却没法像别的文人一样,科考成名,天下皆赞。
好在,在唐朝时,除了参加科考,文人士子还有一条路进入仕途。
那就是被举荐。
这就是李白去见李邕的原因。
他希望能获得李邕的举荐。
但是,或许是当年的李白太过年轻气盛,李邕并没给他什么好脸色。
于是,李白就写了这首诗,最后还吐槽: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孔子都说“后生可畏”,你咋能如此轻视于我!
从后来的故事来看,李白经历过其他波折之后,或许就明白了李邕当时不待见他的原因。
所以很久之后,李邕被李林甫陷害而死,李白还写诗纪念: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是年少轻狂的李白,但最终,也会变成老成深沉的李邕。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诗词到了清代,已经成了余韵,毕竟在格局气度上,已经难以再有辉煌。
就在这时,出现了这个心思细腻的文人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给自己的词集起名叫《饮水词》。
取自“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含义。
但是,纳兰的词,温柔缱绻,气魄不足,更像是女子的作品。
从他的诗词中也能看出,他的人生,难得长久。
最终,纳兰性德果然早逝。
只是,他的诗词还在流传着:
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
或许,因为这种短命才使得他的艺术生命变得无比的广袤与漫长。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这一首《虞美人》读来都让人肝肠寸断。
说来有趣,之前的李煜,笔下也是车如流水马如龙。
国破之后,他的词反而变得沉郁顿挫,意境飞升。
据说,这一首《虞美人》写在李煜生日之前。
当时的李煜,已经是“南唐后主”,他和妻子小周后被羁押在北宋都城。
期间,不乏还有宋太宗垂涎小周后美貌,宫中宠幸小周后的传闻。
彼时的李煜,身心俱疲。
在他的笔下,也充满的凄惶不安。
据说,宋太宗看到了李煜的这首词,认为他这还是在“思念故国”。
一怒之下,宋太宗就让人给李煜送去一壶酒作为生日礼物。
李煜饮酒之后,中毒而亡。
有人说,李煜这个人,生于七夕,死于七夕。
这样的传闻,或许不过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吧。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是金代元好问写的一首词《摸鱼儿》。
当年,元好问和朋友一起去前往国都。
在路上,他们遇见一位猎人。
猎人手里提着两只大雁,连声说着:真是遇到怪事儿了。
元好问一从人上前一打听,才知道,
原来是猎人一箭射下了天空中的一只大雁,没想到,另一只大雁一直在空中徘徊。
久久不肯离去。
最终,那只活着的大雁撞山石而死。
这让元好问非常感动,于是他买下两只大雁,将它们合葬。
同时给埋葬的地方取名:雁丘。
很久之后,金庸写《神雕侠侣》,李莫愁一出场,就吟诵了这一句词。
感天动地的,往往不过是至死不渝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