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雄:曾帮助美国造原子弹,死后墓碑上写着: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烛下青史 2023-12-19 16:47:20

1997年2月16日,一位85岁的老人在病逝。身为首次“曼哈顿计划”的参与者,曾为美国造出世界第一枚“原子弹”,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位老人在临终前,曾提出过一个令人闻之落泪的遗愿:“我死后一定要把我的骨灰葬回中国。”

一年后,她终于实现了生前的夙愿,骨灰被葬入了太仓浏河镇明德学校的墓园中。

她的墓碑上刻着8个字:“一个永远的中国人”,这位一生都致力于核研究的美籍华人,正是被后人称为“核弹女王”的吴健雄。

那么,吴健雄的人生有哪些传奇故事?为何她死后要葬回祖国呢?

不为人知的核弹女王

二战爆发之后,潜伏在德国的美国情报人员,将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回了本土,德国已经开始组织大批专家,紧锣密鼓的研制新型武器“原子弹”。

一旦德国率先研制成功,势必会给全人类造成史无前例的大灾难。美国为了在战争中彻底击垮德国,集中了当时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启动了首次“曼哈顿计划”。

从计划启动到试爆成功,仅用了短短的3年时间。1945年8月上旬,美国空军分别将“胖子”和“小男孩”,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随即为二战划上了一个休止符。

当时,有10余万人参与到了“曼哈顿计划”之中,其中就包括一位名叫吴健雄的美籍华人。她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老家在苏州太仓浏河镇,1954年才加入美国国籍。

天赋异禀的巾帼女杰

1912年,吴健雄出生之时,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战乱年代,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父亲之所以给她取一个男孩子的名字,就是希望她长大后巾帼不让须眉。

在父亲的鞭策之下,吴健雄先是考上了一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了几年小学老师。

不过对科学研究倍感兴趣的吴健雄,为了取得更高的人生成就,决定放弃稳定的工作。

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央大学数学系,一年后转入物理系,至此开启了她迈向科学巅峰之路。

毕业之后,吴健雄被分配到浙大物理系担任助教。期间,她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并取得了很好的科研成绩,这也为两年后远赴美国埋下了伏笔。

1936年,吴健雄离开故乡,前往加利福尼亚大学就读。在当时美国的科技实力,早已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这也让吴健雄大开眼界。

参与“曼哈顿计划”

1944年,32岁的吴健雄以优异的科研成绩,成为了哥伦比亚大学最年轻的讲师。期间,正处于二战的关键时刻,美国为了尽早击败德国,决定研制毁灭性极强的原子弹。

彼时,吴健雄的研究方向恰好符合美国官方的要求,于是十分幸运地参与到了“曼哈顿计划”之中,成为了唯一一位长着东方面孔的女性核专家。

二战结束后之后,吴健雄重新回到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并于1954年加入了美国国籍。这其实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因为美国优越的科研环境,只对美国人开放。

吴健雄虽然加入了美国国籍,但她却一直心向祖国。1971年,吴健雄和丈夫袁家骝,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并且还受到了周总理亲切接见。

晚年落叶归根

1980年,68岁的吴健雄光荣退休,14年后正式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吴健雄在人生最后的岁月中,一直都想回到祖国,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达成所愿。

1997年,85岁的吴健雄自知大限将至,临终前交代家人一定要将她葬回家乡。后来,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亲自操刀,在吴健雄的老家为她设计了一座墓园。

吴健雄墓园位于明德学校的紫薇阁侧畔,她的墓碑上有一行醒目的小字:“一个永远的中国人”。虽然仅有寥寥8个字,却写出了包括吴健雄在内的,所有海外华人的心声。

如今,这位杰出的女性已经去世26年了,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爱国华人,为祖国核事业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而她只是无数无名英雄的代表之一。

参考资料:

《核物理女王吴健雄》中国科学报

《"中国居里夫人"吴健雄:重亲情重乡情的太仓女儿》中国新闻网

《参考人物|吴健雄孙女揭秘“物理学第一夫人”》参考消息

《吴健雄 | “东方居里夫人”“世界物理女王”》成都科协

《这位华人女物理学家,为何让奥本海默念念不忘?》北京日报

《吴健雄:诺奖背后的身影》中科院物理所

0 阅读:215

烛下青史

简介:用心创作,专注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