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色财气”是内心贪嗔痴念的外在表现,破解之法还需多修身心

维岳谈旅游 2024-04-24 05:30:52
自宋元以来,中国的戏曲、小说里有一个“警世”、“劝世”的传统主题,那就是“酒色财气”的败国、败家、败身之危害。 酒、色、财、气是人的基本需求,是人所向往的东西。但如果嗜酒、好色、贪财、逞气,那就会带来灾难与痛苦。 一首《酒色财气诗》,很多文学作品中多有出现,民间更是做为祖训家训传唱。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看来四字有害,不如一笔勾销”。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世路难行,无气常被人欺。看来四字有用,劝君量体裁衣”。 据说,这首诗最早出现于北宋年间,大相国寺僧人佛印在墙上题诗: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好友苏东坡看到后和诗: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宋神宗看到后,命王安石赋诗。这里交代一下,王安石和苏轼是政敌,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命王安石赋诗有驳斥压制苏轼之意。 王安石诗曰: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宋神宗看了他们的诗非常高兴,也欣然赋诗一首: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省,气凝太极定阴阳。 这大概就是这首诗的来历。酒色财气,泛指各种不良品德、习气。佛印和尚的诗从证悟佛家之空性来谈,提倡完全和酒色财气相绝缘,出离世间,是佛家的出世思路,是内圣之法门。 苏东坡的诗强调对待酒色财气关键是把握一个度,中庸之道。是从儒家个人修身方面来谈,也属于内圣之法。 王安石和宋神宗则从酒色财气对国家社稷的正面作用方面来谈,肯定了酒色财气中所蕴含的积极因素,一个是贤相的眼界,一个是王者的格局。 酒色财气,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看到的是不同的侧面。佛家弟子主张禁欲,苏轼中庸,王安石务实,宋神宗高远。 酒色财气,乃红尘四欲,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倒在这四个字上,所以有无数诗词,写酒色财气之利弊,以警示世人。 明代长篇小说《金瓶梅》开篇的《四贪词》。前半篇极言贪恋“酒色财气”之害, 后半篇教人禁戒“酒色财气”之法, 一害一利,一警一导,全面的陈述了破解之法,劝人之意甚明。 酒损精神破丧家,语言无状闹喧哗。疏亲慢友多由你,背义忘恩亦是他。切须戒,饮流霞,若能依此实无差。失却万事皆因此,今后逢宾只待茶。 休爱绿鬓美朱颜,少贪红粉翠花钿。损身害命多娇态,倾国倾城色更鲜。莫恋此,养丹田,人能寡欲寿长年。从今罢却闲风月,纸帐梅花独自眠。 钱帛金珠笼内收,若非公道少贪求。亲朋道义因财失,父子怀情为利休。急缩手,且抽头,免使身心昼夜愁。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 莫使强梁逞技能,挥拳捰袖弄精神。一时怒发无明穴,到后忧煎祸及身。莫太过,免灾祸,劝君凡事放宽情。合撒手时须撒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这《四贪词》,表面写的是酒色财气,内里是人的贪嗔痴念。红尘之中,处处流动着人的欲望,偶不自制,便焚于欲火。如何解脱,说白也就是多修身心,提高自己品味。 世间美景,酒色财气,其美最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才是天地之大美。能赏天地之大美,自然也就能从酒色财气解脱出来。
0 阅读:0

维岳谈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