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一部戏一个爽的酬劳背后,这算不算黑料

卡米小拉 2021-05-05 19:21:10

郑爽一部戏1.6亿,一部戏等于一爽,流量为王的商业模式,正常吗?

大家都知道娱乐圈赚钱,但是这么赚钱的娱乐圈,让绝大多数的国民惊掉了下巴。而一个只会撅撅嘴,演技全无的仅凭三分姿色的女艺人,却能靠着千万级的粉丝,靠着上热搜的话题,轻轻松松赚出天价?可以不难看出,我们国人的消费水平在这一块还是十分强大的。

反观另一边,像张桂梅这样的老师,为了保住贫困女生的上学机会,省吃俭用,每天只花3元钱,最贵的衣服也才20元。所有的钱都用于学校,总共帮助了1800名贫困女孩。改变了她们的命运。这样正能量却苍老的脸,又上过几次热搜?

《演员请就位》里李成儒老师发出灵魂拷问:“我们的年轻人现在都看的是这些‘高中生谈恋爱’?……等这一代人起来之后,他们受到什么教育了?”

在吐槽大会中,王刚也曾吐槽:“演技好有什么用?有应援团吗?有见面会吗?”

当“长得好看”成为受欢迎的标准,当“有流量”成为社会的榜样。谁还琢磨演技、努力奋斗?这就难怪医美满地,年轻人都想着怎么整容、美颜,怎么博出位获取流量,而不是怎么为社会创造价值。

更奇怪的是,千万级的粉丝不但每天要给“偶像”刷榜、打call,还要为“偶像”花钱、氪金。之前就曾看过媒体报道,许多粉丝自己还挣扎在生存线上,却追着“偶像”接送机、一买就是一百多张专辑,苦不堪言……

如果把这些精力放在自己的学习、工作上,不说能给社会创造多少贡献,至少能让自己过得舒心一些吧?

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这一代人怎么了?

对“美”的追求,什么时候变成了对“脸”的追求、对简单的“荷尔蒙”的追求?到底是谁毁了他们的价值观?

AI放大了我们“本能”的一面

“千人千面”、智能推荐是网络媒体最引以为傲的能力。

人工智能AI通过分析使用习惯,智能地给使用者推送那些让我们“多停留一会儿”的内容。这让我们可以在媒体中看到更个性化的内容,但是不意外地产生了“蝴蝶效应”。

所谓“食色性也”,看到帅哥、美女,大多数人会本能的多停留一会儿,特别是那些正值妙龄的年轻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高尚的趣味,因为除了本能的一面,我们还有道德、理性、追求等等……

但问题是,AI敏锐地捕捉到了我们的“多停留一会儿”,捕捉到了我们的“本性”。

当我们在一个电视剧里看到几个赏心悦目的帅哥美女,并为他们停留之后,AI开始大量的向我们推荐同类信息。

而大量的同类信息、图片,又反过来增强我们对这些“偶像”的熟悉感和好感,吸引我们的点击,形成一个不断加强的循环。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验,在连续浏览了某明星的消息后,各个平台都开始推荐关于他的消息。受到心理学中“自证效应”的影响,我不断地观看这些内容,以证明自己的判断无误——这个明星还不错。

那一阵子,我也几乎成为了一个粉丝,只是还没有狂热到氪金的地步罢了。

这个原理其实跟“传销”有点像。

虽然看上去,我们是自由获取喜欢的信息。但事实上,我们早被禁锢在“智能推荐”算法里了。

因为在享受“千人千面”个性化推荐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接触那些“不那么喜欢”的信息的机会。

当我们不断地接受到所谓“喜欢”的同类信息,其他的消息却越来越少,甚至连意见相左的观点也很难看到。此时大脑中的一组神经元不断被刺激、点亮,而其他的部分却被抑制了,思维也同时被抑制了。

就这样,“智能推荐”放大了我们内心“本能”的一面,带我们进入了“看脸时代”。

而这又反过来影响了娱乐公司的判断走向,跟着Ai的步伐,为了流量,支付给这些“流量艺人”越来越多的佣金,无形中又给这类艺人更多的曝光机会,最终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糟糕局面。

尽管如此,我并不认为“智能推荐”应该封杀。相反,我认为“人工智能”应该进化。

就像人类进化出了更大的大脑额叶,在抑制简单的欲望,完成自控。“人工智能”也需要在单纯的点击量、收入之外,进化出“社会责任感”。

这当然需要不少时间,但是我们的孩子恐怕不能等。这就需要咱们家长和学校完善补位,给孩子夯实正确的价值观,来抵抗“本能”的诱惑。

“为了赚钱而学习?”

很遗憾,无论是家长们还是学校,在“夯实价值观”方面,都做得不够好。

小儿子一年级,刚刚上学一个月,在评价同学的时候,就把“成绩好不好”作为第一纬度了。

显然,孩子会这样评价同学,是因为老师用成绩评价学生。

成绩好坏不但成了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也成了评价家长是否合格的标准。——这就是当前大部分学校给孩子们传递的价值观。

那么,拼命读书取得好成绩又是为什么呢?

我曾经给六年级的学生们上过一次家长课,在问孩子们为什么学习时,不少孩子回答“为了妈妈高兴”、“为了找个好工作”、“为了多赚钱”。

于是,逻辑通顺了:学习是为了老师和家长要的好分数,而好分数是为了以后多赚钱……

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有钱人代替英雄,成了真正的榜样。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初中、高中的孩子突然提出退学,要去做网红、做明星……原因很简单——他们更赚钱。

在2020年,艺考的报名人数为117万,而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不过1071万,占总人数的11%。这些孩子里,有多少是希望投身艺术,又有多少仅仅是希望能够“红”?

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狭隘的成功学”灌输,是否反而推动了孩子对“偶像”的追捧?因为那些人事实上正是老师和家长口中的“成功人士”!

0 阅读:8

卡米小拉

简介:专注搞笑有趣精彩影视 的介绍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