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名剑圣”的平凡一生

鹿楠 2020-12-09 20:06:14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听到于承惠这三个字好像没有什么印象,但是只要看到他的照片,就会突然感慨:原来这个老人演过这么多电视剧,几乎陪伴了自己整个童年!

在叙九的印象中,第一次见这个老人,还是因为他当年和吴京拍的那部《少林武王》。

小时候看这部电视剧提心吊胆的,好怕他饰演的“童大宝”一不小心就把主角给秒了。

那时经常被大人说的这样一句话吓到:要是再不听话,就把你捉到童大宝那去!

1940年,于承惠出生于山东蓬莱。深受评书的影响,小时候的他对书上的侠客产生出浓厚的兴趣。

凭着自己的想象模仿,生性好动的他常常爬墙头、上房、爬树,仿佛自己在飞檐走壁一样。

武术成为了他开启人生的一把钥匙。

1951年,12岁的于承惠进入一所少年体校学习武术。

仿佛打开了武术的宝藏,有了各种条件后,他在拳术套路和各种武器上下足了功夫。

天资聪慧,再加上差不多十年的苦练,技艺全面的于承惠在20岁那年参加了青岛市武术比赛,他在场上力挫群雄,一举拿下全能冠军后被省体育学院看中选进武术队。

在武术队的三年里,代表山东省体育学院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武术比赛。

1963年,在一场华东地区武术比赛中,以一套“醉剑”获得冠军。

不料,在同一年里,于承惠因高负荷的训练导致腿部受伤,因此不得不离开武术队。

离开武术队后的于承惠进入了工厂,从武术奇才到普通工人,不少人觉得于承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不同于一般人,在很多人看来,少年成名的他经此打击必定一蹶不振。可在他看来,这反而是一个能静下心来钻研剑术的契机。

在一个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的子夜里双手持剑,动里求精静的他如同一只小虫惊驰林中,在院子里时而双手运剑狂劈,似欲与天搏;时而剑光骤闪,劈雨斩雾。

身影在这片天地间腾挪闪跳,一人一剑在院子里飞龙舞凤!

待到风平雨静后,一套双手剑法"螳螂穿林"的动作构思浮现在他脑海里,并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将这套剑法逐一完善。

1975年,剑法终于成形。回顾沉浸于剑法的十几年,一时间思绪万千,为此赋诗首《悟剑篇》。

这首诗包含了于承惠悟剑的起源、心境、意境,练习剑法时的心情和该剑式的心法等等,并把自己所悟的剑法公诸于世。

在他看来来,武术在当今社会并非是不传之秘,武术更是一种思想的传承。只有分享出去,才有进步,把武术藏起来,反而让一些有心之人走上投机取巧的路上,更让一些江湖骗子有机可乘!

1979年,历经4年的于承惠把剑谱、心法、《悟剑篇》都一一完善,随后被宁夏武术队担任武术教练,同时也开始在武术界崭露头角。

于承惠一直想把自己这套剑法的所感所得分享出去,当时的科技和信息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苦于没有很好的平台。

任职宁夏武术队教练期间,有一场全国武术比赛在济南举行,于承惠去参加了。

他的目的不是为了比赛争夺名次,当时国内武术界的许多人不认可双手剑,他就想通过这次的比赛,改变大家对双手剑的看法。

当时在场的,还有一位叫张鑫炎的人。

对于上一辈人来说,最早让他们迷上武侠的或许不是金庸,也不是古龙,而是电影少林寺。而于老先生在里面所饰演的“王仁则”最是让人印象深刻。

拍摄《少林寺》之前,张鑫炎找到了于承惠。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当时的于老先生在武术界名声初响,不太愿意改行当演员。

友人几经劝说了一番,后来于老先生一想,或许通过电影也可以发扬自己的武术,于是答应了张鑫炎。

这部电影上映几十年后,张鑫炎导演面对采访镜头说了这么一句话:“为了争一口气!”

那么在拍摄期间,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当时可没有武术指导这一说法,剧组甚至穷得连道具都买不起,拍摄打斗的场面几乎都是真打,只有在一些特写镜头才会进行设计一番。

而于承惠当时和于海等一干武术队出来的人,一边配合拍摄,完了之后就去和导演设计动作,对此他们毫无怨言。

作为一部古装武打片,马上功夫可少不了,当时又没有很好的特效技术,只要让所有演员练习骑马。

于承惠首当其冲翻身上马,怎料这匹马性子太烈,一下子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肩关节直接脱臼。

尽管受伤脱臼,于承惠依然吊着绷带坚持拍拍摄。

于承惠的样貌很适合演反派角色,看上去也好像比较严肃,现实里却是一个很温和老实的人。

在拍摄《少林寺》时,于承惠和李连杰有一场在船上的打戏,李连杰一时控制不住力度,一脚踢中于老先生的要害,使其跌落水中。

那时候剧组的所有演员都是武术队或武校出来的,但是于承惠未拍电影之前已经小有名气。

看到于承惠受那么重的伤,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他反而安慰李连杰和工作人员,表示自己没有什么大碍。

于承惠这股拼劲儿带动了整个剧组,一时间众人斗志昂扬。

最终,少林寺以一毛钱的单票价斩获1亿的票房。

《少林寺》让内地武打片在世界上焕发光彩,趁热打铁1983年开拍了《少林小子》,随后又被香港邵氏电影公司看中,1984年又制作了一部由刘家良担任导演的《南北少林》。

这几部少林题材的电影几乎都采用了《少林寺》大部分的原班人马,但是无一例外,于承惠在里面都是担任配角,

到了1987年,于承惠终于迎来了第一部由自己担任主角的电影《黄河大侠》。

张鑫炎和于承惠的关系可以用“英雄识英雄”来形容,知道于承惠一直有一个武侠梦,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张鑫炎导演为于承惠量身定制。

本来车天这个角色是由李连杰来出演,鉴于当时的李连杰大火,又去了香港发展,不好让再让他做配角,只好找来当时的淳于珊珊来出演车天一角。

作为于承惠的第一部主角戏,《黄河大侠》拍摄前的筹备并不顺利。

由于《少林寺》的大火,在前几部戏里都是演反派角色,制片方并不看好于承惠做主演。

可是张鑫炎一再坚持:“你们不给,我自己想办法,我一定要给于承惠拍这部电影!”

公司拗不过他,最终只好答应。

最终电影于1988年上映,于承惠与角色的契合度简直无可挑剔。

影片一推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影片售出拷贝数400多个,直接破了当时的记录。

到了2003年,和吴京合作的《少林武王》播出,那时已有63岁高龄的于承惠依然身姿挺拔,气势不减。

看到“童大宝”这个角色,给我内心最大感受的就是好怕一不小心把主角给打死了。

当时给我

的感觉就算对比周星驰版《鹿鼎记》里面的鳌拜,也是要更胜一筹。

那时候心想:要是于承惠饰演的“童大宝”和徐锦江的“鳌拜”碰一碰,到底谁更厉害呢?

从2000年饰演《笑傲江湖》里的风清扬开始,一直到2011年这11年的时间里,于承惠大部分时间与金庸、古龙等武侠剧结缘。

像《神雕侠侣》、《侠影仙踪》、《倚天屠龙记》等等,都以一副世外高人的形象出场。

直到认识了徐浩峰!

70高龄的于老先生和徐浩峰一见如故,两人成了忘年交,然后就有了两人的第一部作品《倭寇的踪迹》。

如果说张鑫炎是最挺于承惠的人,那么徐浩峰就是最懂他的人。

无论是徐浩峰的拍摄风格理念,都和于承惠极度契合,这样的导演,无疑是给了于老先生展示真功夫的一个机会。

这种零特效、零替身的风格,无疑是击中了于承惠的内心。

因此,《倭寇的踪迹》之后于承惠与徐浩峰约定,两人要合作到他98岁。

后来有了《箭士柳白猿》这一部佳作,对于这部电影没什么好点评的,与《师父》和《倭寇的踪迹》一样,都是实打实的动真格,唯有用“惊叹”两个字来表达对这部电影的观后心情。

我相信绝对有不少的人,因为于老先生的那一手回马枪而观看了整部电影,几分钟的镜头惊艳了懂的人和不懂得人。

脚跟贴地,力从地起,以腰胯运枪,跺脚转身一枪“砰”的一声,惊艳了无数人的眼睛。

而这一枪,也成了他的绝响,2015年7月,“剑圣”于承惠与世长辞。

古时候练武之人都有这样的忌讳,剑在人在,枪断人亡!

据说那杆枪是于老先生除剑之外最爱的一件武器,没想到被工作人员误以为是道具,等枪断了才知道那是自己最爱之物。

得知真相后,于老先生非但没有责怪,反而还安慰那位工作人员,只是最后留下一声叹息。

纵观于承惠老先生的一生,为什么“剑圣”这一称号无人愿意出来反驳?

在我看来,他的思想与心境才是让人佩服的地方。

受伤后,一个人默默无闻的进入工厂,潜心研究剑术,尽管当时已经拿了不少冠军,依然甘心面对平凡。

出名后,不忘初心宣扬武术,在武术界掀起一阵“假大师”(如某芳、某保国之流)的风时,他没有跳出来参与这些无畏的纷争;在传统武术遭受质疑,一个个门派“异军突起”时,他在默默地想着通过什么方式表达武术。

这一生,于承惠老先生似乎只做了两件事,一个是宣扬武术,再一个就是研究武术。

“剑圣”的一生淡淡一撇,那么的平平淡淡;细细一看,让人感到如此惊叹!

对于武术的质疑,他从不与人争辩什么,用他在电影里自信十足的一句来回应:老祖宗的东西,看明白了么?

1 阅读:327
评论列表
  • 2020-12-12 22:45

    于老是真材实料,这个不能喷,不是那个耗子尾汁能比的

    鹿楠 回复:
    我去,,,大神,这您都知道我文中说的是耗子尾汁
  • 2020-12-18 23:38

    看到蓝裤子那张图,就知道又是一个花架子

鹿楠

简介:看八卦,体会人生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