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消失的彩礼,为何又死灰复燃?

枫冷慕诗吖 2024-11-01 17:02:24

天下苦彩礼久矣!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样一个被全网批判的东西,为什么能顽强的存活了上千年?到底是哪些力量在背后给它们当后盾?今天,我们就好好的聊一聊这个问题。

首先按照惯例,我们先聊一聊彩礼的起源问题。

大家都清楚,彩礼为什么能诞生?因为在古代中国,嫁女儿就等于家里失去了一个劳动力,女儿出嫁之后,没有大事,几乎是不能回娘家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彩礼实际上就是男方给女方的劳动力补偿,相当于一次性买断了女性的所有权。

这一点大家可以回去问问家里的老人,以前老一辈的人找媳妇,一个核心的标准就是一定要个子大,因为个子大才能干农活,才能给男方带来更大的收益。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彩礼在古代存活了上千年其实是非常合理的,毕竟别人把一个劳动力送给了你,你总得拿出一些诚意吧。

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从来不去批判古代的彩礼制度,因为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生产关系,在那个落后的农耕文明时代,要维持婚姻制度,就必须得这样玩。

可时代总归是要进步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慢慢的就发现,古代的那套婚姻制度,已经明显有点玩不下去了。

第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是民国时期。

那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是我党在江西建立了中央苏区,我们要实现共产主义,在这种先进思想面前,彩礼这种封建时代的婚姻制度自然就显得有点太落伍了,所以在1931年的时候,中央苏区就公开表示要废除聘金、聘礼及嫁妆,禁止买卖婚姻。

也就是说,实际上在1931年,中国就已经有官方层面废除彩礼的文件了。

但这种新思想,当时没来得及在全国推广,原因大家都清楚。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立马就颁布了建国后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里面明确表示:禁止买卖婚姻!

从这时候开始,其实官方对彩礼的态度就已经非常明确了,那就是不予支持。

而且当时的基本国情,也没有彩礼生存的土壤,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 从基本的制度来看,集体所有制,劳动所得归集体所有,成果分配也是吃的大锅饭,所以嫁女儿就意味着失去了劳动力这个说法就站不住脚了,毕竟是集体养着你。

第二, 当时流行各种票据,粮票、肉票等等,买东西都是拿票去换,你要彩礼也无从要起。

所以那时候的婚姻都非常淳朴。

50年代结婚时,一张床、两床被子、一个脸盆、一个痰盂、一个暖水瓶,就可以开启全新的婚后生活。

60年代结婚时,摆桌酒席、唱个革命歌、打个柜子、一张桌子、四把椅子、一张床,也就足矣。

70年代时,一台收音机、一台缝纫机、一块手表、一辆自行车,一个全新的家庭就此组建。

而且和现在各种扶弟魔、把彩礼给爸妈养老不同,那时候的结婚物件,是真的全部给了新家庭。

这种淳朴的环境维持了差不多30年时间,直到80年代,才出现了第二个关键的转折点。

随着改革春风席卷华夏大地,中国社会出现了千年一遇的人口大流动,大量的人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土地前往了千里之外的城市打工。

按理说,在工业文明时代,彩礼总该得消失了吧,毕竟彩礼存在的两大基石都被破坏了:

第一, 现在的女性随时可以回家。

第二, 女性创造的财富属于自己,她依然可以反哺娘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再说彩礼是给女方的劳动力补偿,那就明显有点说不过去了,所以从这个时期开始,社会对于彩礼的质疑就明显多了起来。

不过,也依然可以解释,因为以前大家结婚基本都是同村或者是嫁到隔壁村,女方对于男方的条件基本是知根知底,不会出现遇到骗子的情况,但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很多女性找的对象都是外地人,远隔千里,压根就不知道对方什么条件,可能接触的时候说自己是百万年薪,结果结婚后才发现月薪还不足三千。

从一个女性的角度出发,她不愿意承担这样的婚姻风险,所以才提出要彩礼,这里彩礼起到了一个关键的作用,那就是检验男方的财力。比如说,你的女朋友要20万的彩礼,实际上她的潜台词就是,这20万是她的底线,如果你连20万都拿不出来,那她凭什么跟着你一起吃苦?

除了这个原因,很多女性之所以坚持要彩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她们常说的生育补偿,因为一个女性只要生孩子,就基本意味着自己的职业发展陷入了停滞,所以这笔损失,她得给你算清楚。

我说一句真心话,如果大多数女性要彩礼,真的只是因为这两个原因,那根本就不会引发社会强烈的反感情绪,毕竟这两个原因还算有理可依,大多数男方家庭都能理解。

真正让彩礼变味变质的,是后面两个现象:

第一个现象,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以及互联网的发达,女性的欲望被无限放大,本来她和你谈得好好的,只要10万彩礼,结果第二天她就刷到一个新闻,江西某地一个长相不如她的女生,要了88万的彩礼,这就会让她进行对比,从而有可能出现原地涨价的局面,整个社会在这种攀比之风中,不断加码,彩礼也从最初的几千块钱,变成了现在多达百万的天价彩礼。

除了彩礼水涨船高,更加让人接受不了的是彩礼的归属问题。

前面我已经提到过了,50-70年代的结婚用品,都是给新家庭的,那时候的人们想得非常清楚,结婚就是双方父母对一个新生家庭的帮助,女方父母绝对不会多拿一分一厘。

结果现在呢?很多家庭嫁女儿实际上就是在卖女儿,先找女婿要30万的彩礼,然后转手就拿去给自己的儿子结婚,自己的儿子确实是娶到了媳妇,但女儿和女婿婚后的生活却过得凄惨无比,我身边就看到过一个真实的案例,男方为了和女方结婚,贷款给了50万的彩礼,然后女方的弟弟立马拿钱去买了一辆奔驰,剩下的钱一年多就挥霍光了,然后男方和女方婚后苦逼的一起打工还债,连肉都不敢多吃。

除了扶弟魔,还有自私的父母直接拿着彩礼去养老的,婚后不给女儿一丁点支持,完全就是拿女儿的一生幸福去换钱。

真正让彩礼变得人人喊打的,其实就是这群自私自利的人。

所以对于彩礼我一直有两个真诚的建议:第一,彩礼金额必须控制,超过某个数字就以贩卖人口论处。

第二,法律条文要给与明确支持,彩礼和嫁妆全部归属于新家庭,支配权在夫妻自己手里。

我相信只要做到了这两步,社会对于彩礼都不会有那么强的抵触情绪。

1 阅读:36

枫冷慕诗吖

简介:有温度有深度的大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