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炎热的夏日,某市的湖泊里突然出现一具浮尸。
警方迅速赶到现场,拉起警戒线进行调查。
刑警队长老李匆匆赶到现场,法医已经完成了初步尸检。
“怎么样?”
“李队,死者是男性。面部损伤严重,颅骨有凹陷,估计有骨折。”
“右肩、胸部、肘部和手背都有划痕,皮下出血。”
“他腰上系着的皮带也有两处崩裂。”
“具体死因需要带回局里进一步检验,看看是颅骨损伤致死还是溺亡。”
老李边听法医叙述,边抬眼环顾四周。
这个地方很偏僻,环境倒是不错,白天会有自驾的钓友来这里钓鱼。
湖边紧邻着一条公路,不时会有渣土车开过。
老李又去公路边溜达了几圈,仔细看了路面情况,似乎心中已经有判断。
晚上案情分析会上,法医给出了死者的死因是溺水导致的窒息。
“根据胃内食物消化程度判断,死者估计是在进食后5到8小时死亡的。”
法医说完后,负责外围走访的警员补充道。
“死者名叫吴一鸣,是本市大学的一名在读研究生。校门口监控显示,他周三晚上八点左右离校,就再也没有回过学校。”
“周三之后,就没有再发现吴一鸣的踪迹。综合法医的检验结果,死者很可能是在周三晚上遇害的。”
听完组员们的汇报后,老李端起茶杯灌了一口。他清了清嗓子说道。
“白天我在现场附近的公路上发现两三道刹车痕迹,看着很新鲜。我们可以先从交通肇事方向进行侦查。”
在场的组员对老李的判断没有异议。
不管是从尸检结果,还是现场痕迹勘察,线索都指向车祸。
警员们分组展开排查,对当天所有经过案发路段的车辆进行调查。
还有两组警员负责走访本市的汽车维修店,看看最近有没有可疑车辆来进行维修。
排查走访进行一周后,案情毫无进展。案件似乎进入了死胡同。
老李愁眉不展地在办公室翻看案件资料,他也不明白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这时,老李手机响了,一看是局长。
“喂,老李。你赶紧整理一下案件的资料。明天你带着资料去一趟北京。”
“这个案件还惊动北京了?”老李有些诧异。
“本来打算请北京专家来帮我们看一下案子。谁知不凑巧,专家生病了,你就带着资料跑一趟吧。”
放下电话,老李还在心里嘀咕,连现场都不来看,这专家好大架子。
第二天,老李风尘仆仆赶到北京某医院。
一个年轻小伙坐在病床上,热情地跟他打招呼。
“李警官,辛苦你了。”
这小伙顶多三十出头,长得眉清目秀的。
老李干了二十多年刑警,这么年轻的专家还是第一次见。
尽管心中有些怀疑,但还是满面笑容地说起场面话。
“你好,陈法医。真不好意思,生病还来麻烦你。”
老李把案情跟陈世贤简单进行介绍,然后从包里掏出一叠资料递了过去。
陈世贤开始认真查看起尸检报告和照片。
过了一会,陈世贤眉头微皱,斩钉截铁地说道。
“死者并不是被车撞死的。之前的侦查方向错了。”
“我们调查了这么久,怎么你一眼照片就全部推翻了呢?”
老李愕然,有些着急地问道。
作为一名老刑侦,连侦查方向都弄不清楚,这不是成笑话了吗!
陈世贤也不恼,拿出几张尸体照片,耐心解释。
“李警官,你看尸体上的这些擦伤。这些伤痕是同心圆形,颜色深浅也不一致,应该是多次摩擦形成的。”
“你再看颅骨的损伤。颅后有骨折,但是软组织没有出血。说明骨折很可能是间接形成的。”
“也就是反复摩擦、磕碰造成的骨折和擦伤。”
陈世贤顿了顿,接着说道。
“如果是车祸形成的撞击伤,身体会出现大面积骨折,并伴随软组织出血。”
陈世贤简单几句话就让老李心服口服。
通过几张照片,就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切中要害的信息。这个陈法医真是不简单。
“那这些伤又是怎么来的呢?”
老李也说出了心中的疑惑。
陈世贤似乎早知道老李会这么问。于是,又把几张照片摆到一起。
“死者身上的损伤看着基本对称。”
陈世贤用手指在照片上点了几下。
“你看这几个地方。伤口浅,痕迹也有规律。”
“结合发现尸体的现场环境推断,这些损伤是身体在湖中风浪作用下,被湖中岩石摩擦、碰撞形成的。”
经过陈世贤的一番分析,老李也豁然开朗。
老李连夜赶回专案组,重新调整了侦查方向。
通过对死者背景及关系人的调查,发现一条重要信息。
死者生前曾经去医院就诊,诊断死者有抑郁倾向。
最终警方将案件定性为自杀。
2、
仅仅通过现场照片就破案,这事让陈世贤名声大噪。
没过多久,陈世贤受邀参加一场刑事技术研讨会。
参会人员大多法医界、现场勘察界的老前辈,陈世贤也只算是一个后辈。
在一次主题讨论会上,陈世贤上台发言。
他结合自己参与的案件,提出法医现场勘察同样重要的观点。
“法医不仅仅是尸体的检验者,更应该是现场的观察者。”
手握话筒的陈世贤意气风发。
“在法医工作中,只有将现场环境观察与尸体检验相结合,才能得出最接近真相的结论。”
陈世贤此话一出,台下便传来低声的窃窃私语。
几位资深法医显然对他的观点并不认同。
陈世贤发言结束后,主持人点了点头,示意大家可以提问。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法医率先站起来,语气带着几分不屑。
“陈法医,你的观点很有新意。不过,现场勘察和案情分析是其他刑侦人员的工作。”
“如果法医把这些事情都干了,那其他岗位的人岂不是要下岗了?”
老法医的话引得现场一阵哄笑。
陈世贤面对质疑,毫不退缩。他平静地回答:
“现场勘察和尸体检验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现实中,致死的方式千奇百怪,法医不可能仅通过尸检就得知所有情况。”
“只有了解现场情况,综合分析,才能得到相对正确的结果。”
另一位年轻的法医接过话茬,显得有些激动。
“可是,现场勘察需要专业的刑侦知识,我们法医并不具备这些能力。如果出现判断失误怎么办?”
陈世贤看着这位年轻的同事,语气缓和了些。
“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尸检。在面对复杂的案件时,法医需要更全面的知识储备,才能给案件带来突破口。”
此时,会场内的气氛有些紧张,陈世贤感受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
“我坚信,将现场勘察与尸体检验结合是法医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至于是不是越俎代庖,我们也要看破案率说话。不管是什么岗位,我们都是对死者和他们的家属负责。”
会场陷入了一片沉寂,几位老专家的脸色不好看。
主持人赶忙出来打圆场。
会议结束后,几位年轻的法医走到陈世贤面前,表示了对他观点的支持。
但在业内老前辈眼中,陈世贤有些不务正业,还很“狂妄”。
陈世贤并不在意这些质疑,他丝毫没有动摇。
他相信,真正的真理是经得起时间验证的,而他愿意为此付出一切。
3、
很快,一起密室死亡案件就验证了陈世贤的观点。
广州的一家豪华酒店里,发现了一具男尸。死者是被打扫卫生的服务员发现的。
警方赶到后,发现房间内凌乱不堪,行李被翻得乱七八糟。死者包里的现金,以及电子保险柜里的钱都不翼而飞。
死者被反绑双手双脚,俯卧在浴缸里。脖子上绕着一根电线,另一头系在浴缸上方的毛巾架上。
法医初步判断死者是窒息而死。
重案队接手了案件。案情分析会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些侦查员认为,这是一起由劫财引发的杀人案件。
岳某是个生意人,出门谈事都会携带大量现金。结合现场有财物丢失的情况,侦查员推测,凶手可能是尾随岳某到酒店,然后谋财害命。
“我觉得这个推断有些武断。”
一旁的现场勘察员梁超插话道。
“哦,小梁,那你说说你的看法。”
组长韩兵目光转向梁超。
虽然梁超才来重案队一年多,但他现场勘察技术扎实,心思缜密很受队长器重。
“目前案件还存在许多疑点。比如,房间门锁完好,窗户周围也没有攀爬的痕迹。”
“最重要的是现场物品没有检测到外人的指纹和DNA。”
“那也可能是熟人作案,然后,清理了现场痕迹。”
一个侦查员不服气地回怼道。
“整个过程中岳某没有任何反抗。大家不觉得很奇怪吗?”
梁超坚持自己的看法,不退让。
“万一岳某当时受到威胁,不敢反抗呢?”
另一个年长的侦查员接话道。
“也有可能凶手承诺只图财,骗取岳某信任后,把他绑住谋害了。”
见两方意见相持不下,韩兵出面制止了争论。
“有不同意见很好,能让我们看问题更全面。接下来我们排查岳某的关系网,看看有没有可疑人物接触过岳某。”
“小梁,你继续跟进物证的检测,看看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散会后,梁超又去实验室翻了一遍案件的资料。
思考再三后,梁超敲响了韩兵办公室的门。
“韩队,我还是觉得咱们现在的侦查方向有问题。”
见到韩兵后,梁超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那你认为死者是怎么死的?”
韩兵放下手里的笔,望着梁超温和地问道。
“我现在还说不清楚,但我觉得案发时现场没有其他人。”
梁超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道。
“现场痕迹有许多相互矛盾的地方,我还没有理清楚。”
“小梁,我们警察办案是讲证据,不是靠直觉。”
韩兵语重心长地说道。
梁超脸有些发红。突然,他灵感一闪,想到不久前研讨会上陈世贤的演讲。
“韩队,要不我们请专家来帮忙参考一下。”
“上次我去参加研讨会,遇见一个叫陈世贤的法医很厉害。就是看照片就破案的那个。”
韩兵听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让梁超去联系陈世贤来协助办案。
正好,陈世贤最近在广州出差。当天下午,陈世贤就去看了现场。
看完现场后,陈世贤让韩兵召集专案组开个会。
“这起案件根本不是他杀,而是自杀。”
陈世贤一开口就扔出一个重磅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