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近期频频出现失误,将危机发生的原因一概推给中国,却无视自己做出的错误决策,导致德国经济面临萎缩。
近日,德国计划前往印度寻求合作关系,这一决定引起了诸多不解,外界纷纷询问德国做出这项策略的原因。
众所周知,德国有着电动车产业的大国之称,但现在德国却转而寻求合作,替代中国在电动汽车市场中保障自己的利益。
如今德国缺少了中国这个市场的大力支持,德国的汽车制造商税收面临直接下滑,同时也将影响到德国的经济发展。
德国为求自保“让出”中国市场。德国“告别”中国,另寻竞争对手,决定将电动汽车市场交给印度。
德国出此决策的原因就是中国进行过一些反制上的措施,导致德国的利益受到影响。
但令法国人感到不解的是,原定于10月份的中欧电动车关税博弈,现在德国却临阵换将,选择支持印度,并没有站在欧盟一方。
不久前,中国曾向欧盟方面提出反制措施,但还未落实,德国就提前选择站队,放弃与中国之间的合作,转而与印度进行合作。
法国人感到不解甚至生气,认为德国的这一决定是在“放弃”与中国的合作关系,这是在德国自己做出的错误决策下,竟将一切过错都归咎于中国的结果。
如今德国还在暗中与印度进行一系列合作,这样的行为不能讨好中国,也不会对其有任何好处。
德国在这方面做出决策的依据何在?
德国领导人舒尔茨表示,此次到印度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将推进德国的去风险战略。
德国一味想要撇清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利益上许下的承诺也并不会得到兑现,同时选择印度作为新的合作对象,在德国领导人的高估下,认为与印度合作能够带来更大的利益。
在德国与印度达成合作的基础上,德国认为可以讨好中国,得到了相应的利益。
在这一系列游戏中,唯一感受到失落的就是法国。
法国曾为此制定出一份14条建议的计划,希望能够将中欧之间的进展“阻止”住,但德国先一步“抢跑”,将法国抛在身后。
如今德国与印度之间建立合作协议,房地产方面也将受益,印度是一个经济大国,能够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
德国对印度的信心却有些天真。德国与印度之间合作的决定引发了外界诸多不解,德国领导人曾表示,印度拥有着丰富的市场资源,势必可以为德国带来最为丰厚的回报。
但德国领导人这种一厢情愿的预期和计划,却未考虑过于印度的市场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自身条件的不足。
德国领导人对于印度的信心有些过于乐观了,若是印度具备足够的市场资源,是完全可以与德国进行一场匹配的对等合作关系,而不是寄希望于德国方面的帮助。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印度市场资源并不像德国所认为的那样丰富,而是需要德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
德国想要与印度达成合作,必须要进行基础投资,但德国却没有考虑这一点,德国经济已经陷入危机,若再大力投资,势必会导致德国经济更加萎缩。
德国领导人过于乐观的估计,甚至认为市场转化并不是一个“难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市场转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能够实现就代表着德国的经济危机一时半会得不到解决,并且还会损失一大笔钱。
德国如果要想与印度之间进行合作,必定会斩断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关系,而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则是使德国在全球产业链中进一步被蓝洗,始终处于边缘地带。
中国与欧洲如果想要恢复之前的良好合作关系,也只有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能为双方带来双赢的局面。
但若是德国继续偏离与中国的合作,可能会加重德国在欧盟内部的孤立局面,导致整体经济更加萎缩。
“让出”中国市场,德国收获几何?如今德国和印度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在佛罗里达的汽车展上就有例子。
近日,印度展位上出现了宝马的车展,当时的宝马展位上有着许多印巴男女,甚至连德语也听不太懂。
当众多外国人看到宝马展位上如此盛况的同时,也对印巴男女手中的宝马车产生了疑问,认为宝马和印度之间的合作,是否是双方之间的直接交易。
但有着法国国籍的一名参展商表示:“此次宝马展位的展出,实际上是德国方面的大力支持”。
德国在不久前前往印度所进行的贸易合作中,回国时只带回了数十亿的订单,还剩下近千亿的订单留在印度,因此德国此次展位的大量展出,是因为印度仍需要向德国购买相关产品。
德国所带来的产品再加上印度自己国内的产品,最终的成品才是最终出售的商品。
但如今德国已经发现,印度所产生的底层市场,似乎并不是德国所想象的那样富有竞争力。
印度相关市场分析师表示,德国所带来的中高端产品在印度还是能够有一些竞争优势的,但是在印度所生产的产品价格会更亲民。
如果德国只顾着将自己的商品销往印度,印度的消费能力有限,购买力并不高。
如果德国不代工在印度生产,想要在印度进行卖车,可能还达不到预期的市场份额。
因此,德国要想从印度获得利益,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到印度,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还要帮助印度培养人才,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但如果德国从印度所得到的利益又能否支持得起这一系列的投资呢?
结语德国在选择与印度之间的合作关系时,只顾眼前利益,无法看到未来的市场,不妨等待一段时间的观察,看看印度的市场是否真的能够容得下如此多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