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汉起义后,私放一位国民党元老,周恩来:本来打算拿他换张学良

同巍聊历史 2023-12-03 11:18:15

1949年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通电全国:“现在,我宣布,云南起义了!各部门按原计划展开行动!”

同一天,卢汉向毛主席、周总理发出《云南起义通电》,宣布云南和平解放。

紧接着,他给刘文辉发去电报:“准备扣押老蒋!”

可惜电报被中途截获,蒋介石乘飞机仓皇出逃,永远地离开了大陆。

卢汉的一封电报吓跑蒋介石,却逮捕了八名国民党关键大佬。

(卢汉)

在这八个人当中,张群的头衔最大,身份最为特殊。他不仅是国民党军政大员,还是蒋介石的结义兄弟。

不管从公还是从私的角度来讲,他都对蒋介石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卢汉要求这八个人在起义书上签字画押,其他七个人都毫不犹豫地照办了,唯有张群一个人坚决拒绝。

令人惊讶的是,卢汉并没有采取任何强迫措施来让他签字,反而在没有事先请示中央的情况下,私自释放了国民党重要元老张群,铸成大错。

当时,周恩来在得知张群等人被卢汉扣押后,正与毛主席一起吃饭,主席高兴地说:

“如果张群愿意留下来,我们就给他安排工作,如果愿意走,我们就拿他换张学良,老蒋一定会愿意的。”

谁知第二天,就传来卢汉放走张群的消息。

如此一来,我们失去交换张学良的筹码,也使得张少帅被软禁54年,至死也没能回到祖国。

那么,卢汉为何单单放过张群,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内情呢?

时局已变,弃暗投明

自从三大战役后,解放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迅速消灭国民党军主力。蒋介石精心构筑的长江防线彻底崩溃,败局已定。

蒋介石在大陆失败后,不甘心就此离开,他试图构建大西南防线来做最后的负隅顽抗。云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成为了他在大陆的“复兴基地”。

然而,这最后一个愿望也在云南的起义中化为泡影。

早在1948年底,卢汉就拿定主意,他不想让云南成为蒋介石的牺牲品。因此,他对起义十分积极,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准备此次计划。

但是,由于当时形势复杂多变,起义计划一直未能得到执行。在此期间,卢汉还遭受着特务的监视和威胁,可谓是步履维艰。

1949年初,卢汉与中共滇黔桂边纵队取得联系,表明自己反蒋起义的决心,并商谈起义事宜。

中央当即表示:“起义必须等到解放军到达云南边界时,才能行动。在此之前,切不可轻举妄动。”

然而,卢汉这次与中共的联系却被沈醉发现了蛛丝马迹。随即,沈醉把这次秘密发现报告给了蒋介石。

更可怕的是,8月15号的香港报纸传出惊天大消息:云南受龙云策动,正在谋划起义!

(龙云)

蒋介石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刻从台湾飞往重庆,连续几次发电报要卢汉到重庆去。

卢汉不禁心生疑虑:香港的报纸是无端猜测,还是自己的情报被泄露?老蒋有没有怀疑到我身上?他让我到重庆去,难道是打算软禁我?

他知道此次一去必是生死未卜,于是便迟迟没有出发。

而他迟迟未去的举动,引起蒋介石的不满,于是下令处死卢汉。

而在这一关键时刻,张群站出来力挺卢汉,他向蒋介石保证:

“卢汉他就算出国,也不会投共。况且,云南的形势还需要依靠卢汉,咱们还需要他。”

精于权谋的蒋介石,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先是给予卢汉巨额资金作为行动的支撑,再派遣毛人凤带领特务在昆明执行“九九整肃”的任务,以消除“反动分子”的名义,将一批特务安插到卢汉的身边。

这些特务的真正目的是监视卢汉的一举一动,并按照蒋介石的意愿,让他对共产党进行抓捕。

因为蒋介石清楚,只要卢汉沾染了解放军的血,他就会永远成为自己的傀儡,永远无法与共产党进行合作。

九九整肃,绝地反击

毛人凤一到昆明便开始无差别地抓捕,名单上被抓捕的人数高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需要被枪决的人数更是多达两百人!

卢汉看到名单后,不寒而栗。他明白只要他对名单上的人进行处决,就会彻底成为蒋介石的牵线木偶。

危局当前,他必须竭尽全力拯救他们。然而,他又不能公开与蒋介石对抗,否则他将面临生命危险。

他认为,在没有稳妥的营救计划之前,唯一的办法就是一个字“拖”。

他想办法联系上地下组织,汇报相关情况。他们得知后也向卢汉表示:

“无论如何也要将这些进步人士营救出来!”

可如今他被蒋介石强行绑定,根本脱不开身,要想在保密局特务的眼皮子底下有所动作,又谈何容易呢?

当毛人凤要求他在名单上签字时,他说到:“这么多人,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我无法同意执行枪决,这不就乱了吗?”

“那这样,把这张名单撕掉一半。”毛人凤回答道。

“一半也不行啊,一样没有证据啊!”

毛人凤听后,又撕掉一半,把人数减到最后的九十多人。

几次之后,卢汉已经急了,愤怒的说到:“那我这个省主席我不当了,你来当!”

听到这,毛人凤也不敢再逼迫他,便向蒋介石请示。老蒋在只剩九十多人的名单上大挥一笔:“情有可原,罪无可逭。”

不想受制于人,就要另谋出路。

卢汉拿到电报后,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无可奈何找到了辛亥革命的元老李根源。

(蒋介石和张群)

谁知李根源只是在纸上轻轻画了个对调符号,电报的意思立马变成了“罪无可逭,情有可原”。

一字未改,但电报的意思却全然相反。

这时候,正赶上台湾方面要求毛人凤立刻返回。于是,九十多人就此逃出,可是还没有达到完全解救的地步。

毛人凤走后,卢汉与沈醉的较量仍在继续。

私放张群,功过相抵

直到1949年11月,代总统李宗仁抵达昆明,而且他此次前来的目的就是把卢汉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中,强强联手壮大实力。

卢汉亲自带领几万群众前去迎接,随后大摆宴辰,为他接风洗尘。

觥筹交错间,卢汉先是一番寒暄客套,酒过三巡,半酣之际,他借着酒劲向他倾诉:

“现在局势混乱,九九整肃,毛人凤一下子抓了四百多人,开口就要杀掉二百个!其中包括社会贤达、普通职员、报馆编辑和青年学生。

真要杀了,这地方就乱了!好在您来了,我也有主心骨了。”

李宗仁当即表示,将那些无辜的人全权交由卢主席处理,从轻发落。

卢汉闻讯喜不自胜,立刻下令释放所有被捕人士。至此,“九九整肃”行动宣告结束。

同年11月下旬,刘邓大军以雷霆之势攻占贵阳,进军占领桂林,最终使重庆得以解放。

蒋介石彻底慌了,因为重庆的丧失意味着国民政府失去重要的战略基地和立足点。

这时候,蒋介石将矛头指向昆明,意图将国民政府机关迁往昆明,让卢汉把省政府迁往蒙自。

肩负着重大使命,张群飞往昆明。

(张群)

他劝说卢汉听取蒋介石的安排,并向他传达了蒋介石的指示:要求将省政府和绥靖公署迁往蒙自,而中央和国防部则迁往昆明。

然而,卢汉并未等张群说完,便拒绝了这一要求。他坚决地说:“搬迁之事关系重大,兄弟定难从命!”说完就拂袖而去。

12月8日,张群飞往重庆,向蒋介石汇报了卢汉拒绝搬迁的事宜。蒋介石对此非常生气,打算撤换卢汉的职务。

张群再次为卢汉说好话,并劝说蒋冷静处理此事。最终,蒋介石才勉强作罢。

12月9日上午,张群又飞往昆明,就西迁一事做最后努力,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刚下飞机就被卢汉软禁。

他还搜出张群的公章和私章,并利用他的名义发出会议通知:全体所有,今晚开会!

作为蒋介石的特使,张群享有“功高志伟”的声望,其他特使自然对他的命令不敢有违。

因此,余程万、沈醉等人毫无疑虑地接受了卢汉的邀请,来到卢公馆。然而,他们却陷入一个陷阱,被卢汉一网打尽。

当晚十点,卢汉郑重宣布:云南起义了!各单位立即按原计划展开行动!

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那么,卢汉到底为什么要冒险救他呢?

早在卢汉还是一个小团长的时候,张群就对他很是照顾,两人私交甚好。

而且卢汉是一个极其重情重义之人,自己始终铭记着张群对他的恩情,并一直心存感激。

不出所料,卢汉将张群单独囚禁在新公馆。尽管如此,他在生活上还是给予了张群相对优厚的待遇。

当天夜里,张群秉笔写下了一封信,笔触间充满了对旧日情谊的深深怀念。

他诚恳地请求卢汉释放他,同时也表示,一旦获得自由,他愿意远赴香港,做一个安静的寓公,从此不再过问江湖的纷纷扰扰。

卢汉看后,便私放了他。还回信道:

“此次明公来滇,任务至重,大势已去……以是公情私谊,唯有送公赴港,无以报德。”

12月11日,毛泽东、修复电卢汉,对他领导云南起义表示了热烈祝贺。

卢汉一生两大功绩:抗日和起义。

他领导的云南起义,让云南乃至西南地区数以万计的军民免遭战争生灵涂炭,同时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解放战争的格局。

两者比较,私放张群也算不上什么大错了。

因此,毛泽东才评价他:“你领导云南起义,为人民立了大功。你抗了日,又起了义,你就是黄花晚节香。”

结语

尽管私放张群一事铸成大错,但经过漫长而曲折的斗争,卢汉将军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迂回的策略,最终站在了人民的一边,引领着自己的军官们走向了正确的道路。

他曾在云南解放时豪言壮志地对大家说:“现在我把大家带上了路,以后各位的路就要自己走了。”

在大时代的变迁中,卢汉不畏艰险,成功地营救了四百多人,让蒋介石的手谕变成了一纸空文。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保护了跟随自己的新滇军将领,避免了无谓的牺牲,为云南带来了和平与安宁。

或许他曾经迷失过方向,但当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时,他便充满信心地告诫自己的军政人员:

“不要惧怕,不要彷徨,新民主主义是适合我们国情的大道,建设新中国的光明在等待我们。我们应该彻底与人民携手,与解放军携手,向着光明迈进!”

-END-

【文|樛南】

【编辑|长庚】

10 阅读:7682

同巍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