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云
|BOSS外传
古代有范仲淹先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今有“先天下之忧而忧,与天地同在;念人间之乐而乐,共日月齐光”的爱国忧民,这句话是一位已经去世老人的墓志铭,他的墓碑上却没有名字,只刻着这24个字。
这座墓碑的主人就是第三任国家主席李先念。
为何李先念同志的墓碑上没有名字?却选择用这24个字代替,听完让人肃然起敬,难以忘怀呢?
李先念严格的家风
谈起自己的父亲李先念,女儿李小林非常尊重地说:“我父亲是一个非常严肃、非常忠诚,对工作很敬业,非常宽容的人”。李先念负责新中国经济发展已有26年,无论是国内的综合规划还是地方的经济发展,李先念都非常重视。
26年来,他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却严格要求他的孩子们不要做生意。这是李先念先生家里最严格的一条家规,他曾说:“如果他们不听话,一定要去经商,就打断他们的腿”。
李先念先生是一位严厉的父亲,他严格约束自己孩子的行为,担心他们的孩子会利用自己的职权乘职务之便走后门,给人民造成不好的影响。他对自己孩子的要求与毛主席的要求非常相似,无论他的孩子是上学还是工作,他都不允许他的孩子提及自己的名字并享有任何特权。
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先念先生的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他还经常告诫他的孩子们“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要坚定”。经常提醒那些想通过他走后门的亲戚们,自己没有权力,都是百姓们说的算。
简朴自律,一尘不染
李先念先生晚年身体不好,家人们会在晚上让他喝一杯鲜榨的果汁补充维生素,当他发现一杯果汁要消耗好几个水果时,他皱着眉头说:“这太浪费了。以后不要弄了,我吃两个水果就好了!”他不仅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而且对孩子们也有严格的要求。
三个孩子结婚后,他们还是与李先念先生住在一起。“家里的房子够住,不要再向单位申请住房了,把房子留给那些急需的人。”
他的小女儿在一篇题为“爸爸教我”的日记中说,“都说毛主席的睡衣,周总理的衬衫,陈老总的布鞋,这三样东西恰恰爸爸都有,我爸爸的衣服很少,没有补丁的那几件是他出席一些国内国际重要活动时穿的,又补丁的是他不出去时穿的,他有一个自己缝制的被子,盖了十几年舍不得扔,无论到哪里都带着”。
李先念纪念馆至今仍保存着李先念的一些衣服,其中许多已经发霉泛白。这些衣物充分证明了他的生活节俭。李先念先生去世后,他的孩子们整理遗物时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一留给子女的是巨大的精神财富。
如今,李先念的孩子们在事业上都取得了成功,他们一直牢记父亲的教导,热爱他们的职业,淡泊名利,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出身贫困,立志要学有所成
李先念于1909年6月23日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李先念是家中的小儿子,他上面还有七个兄弟姐妹,父亲李成元为他取名克念,后改名先念,乳名泉伢。
后来李先念回忆,他的性格形成,与不向命运低头的母亲息息相关。正是自幼的耳濡目染,李先念懂得宽厚待人,学会了在复杂环境中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1921年,李先念仅读了三年私塾便因家贫而辍学。父母把他送到了表兄袁学福那里学木工手艺,年仅12岁的李先念第一次走出家门,他伫立在家门口,依依不舍地看着父母的背影,发誓一定要学有所成,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随后,他翻山越岭来到长堰河(今木兰湖)河畔的叶家田。1926年,17岁的他参加了农民运动,第二年,他领导了一场农民起义,之所以被称为黄麻起义,是因为他的家乡。在大大小小的革命斗争中,他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坚定了自己未来的道路,之后就加入了共产党。
走上革命道路
战争期间的生活非常艰难,李先念跟随红军四处作战。1931年以来,年轻的李先念担任了许多军事职务,做出了许多贡献。他总是出色的执行上级分配给他的作战任务而出名,能够阻挡敌人各种包围和拦截。他带领部队的几次英勇作战,保护了总部的安全。李先念不畏牺牲,有次伤势严重,无法起身,不得不用担架,他就在担架上指挥部队。
他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是红四军中著名的好战士。1934年10月,红军遭到国民党的堵截。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们党决定从战略上进行长征,以保持我们党的骨干力量。此时,在战斗中表现出色的李先念已经是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成员了。于是艰巨的任务落到了他身上。他就带领他的部队掩护部队主要力量开始撤退,打破敌人的防线,确保主要力量的安全。
李先念一方面与敌人作战,另一方面接应其他部队。在成功指挥了双方会师后,他以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对当时川西北局势的了解,向毛主席作了详细的报告,这为后来党中央的作战决策奠定了重要基础。
1935年,红军三大主力历经重重阻力终于走到了一起。制定作战计划后,李先念担任西路军军事委员会委员,与东路军协同作战。李先念领导的西路军作战环境恶劣,经常进行持续的高强度作战。
当时,军队还面临着黄河的自然灾害,士兵们缺乏衣服和食物,伤亡惨重,损失巨大,等战斗结束后,这支2万多人的军队只剩下400人。但李先念并没有放弃,即使只剩下几百名士兵,他也咬紧牙关,带领剩余的军队穿过祁连山戈壁的冻土和崎岖的山路,自知肩上的担子很重,一定要坚持下去突出重围。
长征路上非常艰难,环境恶劣,在穿越雪山时,有些士兵可能一闭上眼睛就无法再醒来。鞋底磨损严重,也没有食物,他们就吃草根。还要时刻小心敌人的子弹。他不断鼓励大家坚持下去,经过无数的困难险阻,他们终于抵达新疆,受到毛主席的高度赞扬。
出任正国级干部,勤于工作,尽心国事
李先念同志虽然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但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期间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在他的任期内,他经常虚心向别人请教问题,坚信真理的实践,并高度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因此,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他提供了很多建议。
在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李先念同志高度重视城乡贸易发展,希望通过扩大商品流通渠道和手段,从根本上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活动,同时延长城市商品供应链。他表示希望调整国家与企业之间,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国家经济健康的运作。
1956年,李先念同志在党的第一次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庐山会议上确定了一些国家的相关经济问题,并提出了调整措施。在经历了三年的经济困难期间,李先念同志还参与并领导了国家经济调整,在扭转国家困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受到了大家的称赞和尊重。
李先念同志为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努力,为国家、党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在担任国务院副主席的26年中,李先念同志参与了国家的金融、财政、贸易等各个领域,为党和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一位优秀的领导人。
当选第三任国家主席
1983年6月,李先念同志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在任职期间,李先念同志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承担国家的重大责任,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一直关心党和人民,一直相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任何事情都尽量做到亲力亲为。他为推进民主体制建设、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阵线作出了不懈努力。
作为人民的公仆,他还非常关注国家水资源保护体系的建设,并从根本上希望管理和解决长江中下游的泄洪问题,将洪水转化为了可利用的水利项目。
他对三峡项目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参与并指导了三峡水力连接项目的建设,并为三峡项目的实施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建议。即使在生病和住院期间,他也从未忘记关注三峡的工作。
后来,经过李先念同志和一批先进代表的努力,三峡工程建设提案也获得了全国人大的批准。李先念同志很高兴能够实现毛主席的遗愿,这也是全国人民的期望。
毛主席评价:名不虚传,英雄少年
1953年,毛主席首次视察武汉,时任湖北省委领导人的李先念同志陪同。在谈到武汉东湖时,毛主席告诉李先念等人:“你们在东湖建造的两座房子看起来像龟壳”。李先念立即理解了毛主席的意思,随后大力推进了东湖建设。
次年,李先念同志进入北京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接任湖北省委书记,在他的继续发展下,武汉东湖已成为武汉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后来,毛主席经常来东湖休息、工作和接待外国客人。据统计,共来了48次。杭州西湖和武汉东湖也是毛主席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访问最多的两个地方。
李先念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连续担任五届的领导人,他是经历了三代领导人更迭的“三朝元老”之一。
尽管他出身贫寒,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但从一名普通战士晋升为国家的领导人并不容易,这些身份往往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后取得的,他也是一个能够在危机时刻真正承担责任的人。
尽管李先念同志没有学习过经济学相关理论,也没有接触过军事研究,但他在军事领域和经济领域却十分擅长,这也归功于他好学的天性,他能够从现实和周围的人那里学到知识,只要党和人民需要他,他始终坚持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毛主席曾这样评价他:“他名不虚传,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少年”。
无名的墓碑
李先念先生于1992年6月21日在北京逝世。当他病重时,他告诉身边的人,事后要节俭,一切按照中央政府的规定进行。为了尊重李先念的遗愿,他的一部分骨灰散落在李先念先生战斗过的大别山、大巴山和祁连山上,另一部分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此外,李先念同志的墓碑与其他人墓碑不同。他的墓碑上既没有他的名字,也没有他的光荣事迹,只有文字“先天下之忧而忧,与天地同在,念人间之乐而乐,共日月齐光”,朴实无华的24个字,却是人们心中的纪念碑!他的一生可以用非常辉煌来形容,为国家大大小小的事做出了无尽的贡献,但他的墓志铭却是几个字寥寥概括,他将这24个字诠释得非常完美。
简单的几句话赞扬的不是他的功绩,而是他的为人民服务的态度。这是李先念同志一生的真实写照。
我们所在的城市一定都有烈士陵园,有多少忠骨长眠于此,他们默默无闻,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家园。他们为祖国的复兴和繁荣献出了生命,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国家才有了现在的辉煌。
如今,国家繁荣昌盛,是因为无数像李先念同志这样的革命前辈们为我们的美好生活打下了基础,他们的丰功伟绩我们要永远铭记!
参考资料:
1.余志强.李先念的入党初心[J].世纪风采,2021,(10):21-26.
2.张军.论“李先念家风”对当下家风建设的启迪意义[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4):1-8.